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寶寶為什麼節日總伴隨節日病呢?

過節了, 爸爸媽媽放假在家, 或帶著孩子外出旅遊, 或全家一起 走親訪友, 其樂融融。 這時, 爸爸 媽媽對孩子的作息、飲食也放寬了 許多, 平時不讓吃的過節可以吃了, 平時早早上床, 過節時可以晚點睡。 適當的放寬當然是可以的, 不過還 是要注意適可而止, 不然, 節日病 就會伴隨節曰而來。 要知道, 在各 種節日後, 兒科門診總會迎來一個 小高☆禁☆潮, 大多數都是孩子遭遇了節 日病。 育兒知識專家指出了以下幾點引發節日病的原因。

吃喝無度

節曰期間, 親朋好友聚會, 都會準備豐富的食物, 多以高蛋白、高脂肪、高熱量的食物為主,

Advertisiment
而高纖維素的食物卻比較少。 連續讓孩子進食這些食物, 會造成孩子消化不良, 嚴重的還會引起胃腸炎, 出現發熱、嘔吐、腹瀉。

中醫認為, 孩子胃腸積熱也是引起咽喉痛、扁桃體化膿的一個重要原因。 所以, 當孩子有食欲不佳、口中有酸腐味、小臉發紅、手腳心熱、大便不暢且氣味臭穢的表現時,就要適當少吃這些食物, 尤其是不要為了讓孩子多吃幾口而強行餵食。

另外, 節日期間, 飯菜準備得較多, 容易有剩飯剩菜, 如果儲存不當或時間過長, 飯菜容易變質。 如果孩子吃了變質的食物, 就會引起胃腸道的急性☆禁☆感染。

起居無常

節日的遊玩、聚會、聚餐, 都會打亂孩子日常的生活規律, 使孩子的休息時間減少。

Advertisiment
孩子睡眠不夠, 不僅會影響食欲, 導致孩子心情煩躁, 還會使孩子的免疫力下降, 更容易被病毒擊中。

看護不周

節日期間, 孩子接觸花生、瓜子之類零食的機會多, 家長又忙著迎來送往, 往往對孩子的看護不像平日那麼周到, 如果孩子在跳、跑、嬉笑時吃這類零食, 極易嗆入氣管, 造成氣道堵塞的危急重症。 另外, 帶著孩子在商場、超市、遊樂場等地方購物、玩耍時, 孩子也有可能因為人多擁擠, 家長看不過來而受傷。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