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到了2歲多,
忽然變得摳門起來,
什麼東西都說是“我的”“不給你”,
媽媽心裡嘀咕:真不知道這孩子性格隨誰,
難道真的是家有“小氣鬼”麼?別煩惱,
其實這是寶寶自我意識敏感期來臨了。
現象描述
寶寶的幾乎每個家長都有這樣的一個煩惱,
在寶寶2歲左右的時候,
忽然變得“很不聽話”,
大人說什麼TA都會說“不”!而且,
忽然變得很摳門,
什麼東西都會說“這是我的,
不給你吃”;和小朋友一起玩的時候,
也拒絕別的小朋友玩自己的玩具,
吃自己的東西,
如果家長強行把玩具分給其他小朋友,
就會大哭不止,
搞得場面十分尷尬。
Advertisiment
部分家長這是孩子叛逆和自私的表現,
於是嚴加管教和禁止,
殊不知這樣破壞了孩子的自我意識,
不利於孩子獨立。
解讀
自我意識的敏感期一般在孩子一歲半到3歲之間出現,
因為個性差異或早或晚。
自我意識敏感期的到來主要表現為兩個方面:強調“我的”、愛說“不”,
同時伴隨“打人”。
? 孩子強調“我的”,
是因為TA們發現了,
我是我,
你是你,
大家是不同的。
包括說“不”,
TA們通過說“不”,
來體現自我的意志。
甚至“打人”,
其實很多時候孩子的“打”,
只是表示不同意、不喜歡的一種態度。
? 這些行為,
讓孩子意識到自己獨立於他人的快樂,
體驗到自我意志表達的樂趣。
正是這種自我意識的發現,
會幫助孩子擁有自我,
成長為意志堅定而獨立的個體。
Advertisiment
誠如孫瑞雪所說“將來孩子成為什麼樣的人,
他們的力量是否強大,
這個強大的能力首先來源於自我意識的敏感期。
” 支招 ? 孩子當孩子的自我意識敏感期到來,
拒絕將“我的”東西和別人分享時,
家長不要以為這是自私的表現,
沒必要從道德的層面對孩子進行批判和管教,
更不能責備他們,
強迫孩子分享,
或者給孩子貼上“小氣鬼”的標籤。
? 讓孩子學會分享的前提是讓他首先體驗到擁有。
當建議孩子和別人分享玩具的時候,
要加上“他玩一會就會還給你”,
或者用別的玩具和孩子進行交換,
但要經過孩子的允許。
一般孩子5歲左右會樂於主動和別人分享。
? 當孩子熱衷於說“不”的時候,
只是在通過語言來體驗“我”與他人分離的快樂,
Advertisiment
家長們不必過分較真,
也沒必要強調糾正,
該怎麼做就怎麼做,
不用和他強調分辯,
過一段時間孩子自然就會過去了。
這個時期應盡可能尊重孩子的選擇,
滿足孩子的需要,
有些孩子還樂於重複,
當你一遍一遍滿足TA的需求的時候,
自信心也就此萌發了。
? Tips:生活中,
尤其是一些老人,
總是喜歡以此為樂趣,
作勢要吃孩子的東西,
當孩子不給的時候,
就會說“真小氣”,
孩子真的給了,
又會說“我不吃,
你吃吧”。
這樣會給孩子造成困惑,
家長碰到這種情況可以解釋說“奶奶跟你鬧著玩呢,
不會吃你的。
” 支招
? 劉德雨:描述兩歲左右自我意識敏感期的寶寶,
在英語裡有個著名的短語叫“TerribleTwo”,
即“可怕的兩歲”。
寶寶在這個階段似乎不再像之前那麼乖巧可愛,
Advertisiment
變得“蠻橫”、“小氣”了。
但家長可千萬別這樣給孩子貼標籤,
事實上,
這是寶寶在成長的表現。
? 兩歲左右的孩子終於具備了完整的自我意識,
作為一個人第一次真正地意識到了“自己”是一個獨立的個體。
所以,
ta最想做的就是——體驗,
這時候寶寶對自主的意識和自我的物權都非常敏感,
通過強調自身的權利來體驗作為個體所具有的力量。
而身為家長的您,
需要和寶寶一起成長——開始尊重寶寶的自主權與物權。
例如,
如果寶寶不願意將自己的某個玩具和別的小朋友分享時,
千萬不要強迫ta。
否則寶寶會認為“物權”是不存在的,
當ta去搶別的寶寶的玩具時,
一定會不得手誓不甘休。
? 而適當的管教仍然是必要的,
Advertisiment
尊重不等於放縱。
而為了平衡尊重與管教,
您跟寶寶對話時一定要堅守原則並注意方法。
例如,
給寶寶提供選擇時,
所有的選項一定是您都可以接受的“真選擇”。
比如您決定寶寶今晚一定要洗澡,
就不要問“今晚洗澡好不好”,
這對寶寶而言,
ta的選擇權並沒有得到尊重,
作為替代,
您可以問:“今晚吃飯前洗澡還是吃飯後洗澡呀?”另外,
在您決定不給寶寶選擇權的事情上一定要恪守原則,
不要因為寶寶的哭鬧而改變決定,
但同時需要接納寶寶的感受,
對寶寶表示理解ta的哭鬧的情緒,
並給一個愛的抱抱吧。
? 總之,
只要堅持原則、保持尊重、具備耐心,
不久就會看到您的寶寶跨過“可怕的兩歲”(TerribleTwo),
來到“美妙的三歲”(WonderfulThr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