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寶寶為何對我時近時遠

與媽媽, 親近還是疏遠?

不僅孩子希望與媽媽保持距離的需求是多變的, 更讓媽媽們困惑的是, 那些習慣於像影子般追隨媽媽左右的孩子, 出生後幾周, 會用完全相反的模式和媽媽相處, 開始遠離媽媽;而那些習慣遠離媽媽的孩子, 卻變得開始親近起媽媽來……

當母親是孩子生命中唯一的養育者, 而父親和親屬只是作為次要角色時, 才會出現上述場景。 但是, 如果母親不是主要的、唯一的、清晰的養育者, 也就是說, 孩子的成長過程中, 還有其他人成為主要的養育者時, 情況就會逐漸複雜起來。 很多家庭因為實際的情況,

Advertisiment
照顧者會換來換去, 孩子也必須和家裡不同的養育者相處, 一般主要是母親和奶奶。 但是, 照顧者的更替, 會帶給孩子一些迷茫, 加上孩子需要對不同的照顧者產生不同的反應, 一切的一切, 都會讓孩子的困惑達到峰值。

媽媽, 我的行為讓你迷惑嗎?

好吧, 讓我們看看這一團混亂中有沒有規律可循。 我想強調的是, 孩子從出生開始, 成長、發展和變化的速度就非常快。 母親們需要知道, 孩子的很多變化其實僅僅是成長的階段性特點, 母親們不用覺得奇怪, 孩子也沒有什麼特別的危險。 這一點, 當孩子還是小嬰兒時, 幾乎每一個養育者都知道;但是當孩子到了1歲以後, 看上去問題就不那麼簡單了, 有時候,

Advertisiment
事情會像迷霧般讓人捉摸不定。

為了找到謎題的答案, 我們需要認識孩子。 孩子和成年人一樣, 一邊嚮往成為脫離他人的獨立個體, 一邊在某種程度上渴望永遠依賴他人。

生命第一年

從依賴向獨立的層層遞進

嬰兒期的孩子, 會不由自主地完全依賴母親, 但是這種狀況最多持續幾個月。 在那個時期, 我們可以說, 嬰兒完全沉浸在母親的懷抱和心理狀態裡, 就像孕期, 孩子被包裹在母親的身體裡一樣。 他們感覺不到母親的存在, 好像自己就是母親的一部分, 所以, 如果孩子和母親如此接近, 從某種角度上我們可以說, 完全依賴母親的孩子, 其實和母親沒有真實的關係。

生命的第一個月:孩子和母親最初的任務, 在於尋求一種和諧:遺傳是來自DNA的遺傳因素和實際發生在生命中的情感回饋之間的和諧。

Advertisiment
例如:孩子由於鏡映神經元的發展, 會開始模仿母親或他人的微笑。 但發展後的兒童, 會對他人的微笑給予情感的解讀, 而這種解讀的能力, 需要母親和孩子共同努力才能實現。 母親的微笑是真誠的嗎, 還是富含焦慮和冷漠?在表達情感, 還是僅僅是社交情緒?孩子和母親都需要學習, 為生命中的情感賦予意義, 才能共同塑造這種情感的和諧。 母親和孩子需要辨識一些溝通中的信號:此刻母親是在焦慮嗎?還是一切正常?孩子的眼神意味著有所需求嗎, 還是沒有?這樣的經驗需要母子都去學習, 經過一段時間的訓練, 才能找到和諧的共鳴。
Advertisiment

生命的第四個月:一個新的階段即將開始並將持續至少6至8個月:他們醒的時間越來越長, 並且開始使用各種感覺通道來探索周遭的世界。 當然, 探索的主要興趣點還是從母親開始。 此刻, 孩子才意識到母親是一個獨立於自己的、外在的現實。 接下來, 孩子開始向母親學習。 而且, 他也意識到了“母親”和“其他人”的不同:當孩子8個月大, 陌生人接近孩子時, 孩子表現出的明顯的焦慮, 進一步證實了上述事實。

當孩子開始走路後:這意味著這個階段接近了尾聲。 孩子從“四隻腳”轉換到自己的兩隻腳, 展現了生命的序曲的第一章:那就是他成為了一個冒險者。 事實上, 當他們10~12個月時, 只要他們能做到, 小英雄們就已經開始從媽媽的懷抱出發,

Advertisiment
去探索新世界了。 他們歡快地、滿足地呼喊著, 尖叫著跑來跑去。 當然, 此時的小英雄們還是不夠勇敢, 他們不敢跑得太遠。 有時候跑出去一會兒, 就又會小心翼翼地回到母親身邊, 向母親尋求探索新世界的勇氣。

此時, 也是孩子發現“過渡性客體”的階段。 深愛的玩具, 甚至是動畫片“史努比”裡萊納斯手中永遠抓著的一塊小毯子, 一個可以依戀、一件可以陪伴他睡覺、一個可以陪著孩子遊蕩的東西, 都可以成為孩子的“過渡性客體”。 在孩子第一次遠離母親時, 它們替代了母親, 陪伴在孩子左右。

媽媽應該怎樣抱孩子?

另一方面, 請注意, 此時的孩子並不是毫無反應的生命體。 他們只是像植物般生長而無法習得任何經驗嗎?不, 相反,母親的所有行為都為孩子的無意識留下不可磨滅的印記,並為孩子構建出了世界的最初模型。

YES

基於上述理論,面對孩子的需求,母親該做些什麼事滿足孩子很重要。與此同時,能夠給予契合孩子的心理狀態的情感回應也同樣重要。孩子會無意識地捕捉到這一切,不僅從面部表情(微笑),從聲音(甜美而溫柔),最主要的方式是從身體語言方面感知:因為此時,孩子的多數時光都是在媽媽的懷抱裡度過的,所以,抱孩子的方式非常重要。

NO

遺憾的是,很多母親缺乏自信,她們抱孩子的方式不是過於柔弱、不穩固;就是太過急躁、粗魯或抱得過緊。前一種方式,讓孩子覺得沒有邊界,可他卻需要學習建立身體的邊界,這個身體的邊界,是他未來自由與自我保護邊界的雛形;而後一種方式,讓他感覺被限制、壓迫。兩種方式都會讓孩子感受到危險。

生命第二年

孩子為什麼變得不安和易怒

當孩子開始用雙腳探索外面的大世界後,奇怪的是,情況又開始變得很複雜。這具體表現在,欣喜和驕傲過後,孩子會開始顯示出一些猶豫。第二年的後半年,遠離母親時的快樂開始減少(當然,有時候也會增加),但無論如何,孩子四處漫遊的時間開始逐漸減少,最後甚至會很少見。與此同時,顯著增強的卻是他們對母親的依戀。除此之外,孩子開始呈現出一個新的、讓人煩躁的特點:他們開始變得不安、焦躁,常常生氣、易怒。他到底怎麼了?

細緻的觀察者會發現,孩子其實害怕失去母親的愛。他可能以為母親和他想的一樣,也許他為自己的“自私”感到內疚。上述行為出現的原因是什麼呢?解釋有很多,最好的解答是將這些猜想結合起來。孩子的眾多行為中,最讓母親頭痛的可能是孩子的憤怒,這讓母親們感到巨大的痛苦,也產生了很多疑問和猜測。究其根本,可能是存在于孩子內心的矛盾,是一種渴望自由與忠誠于母親之間的衝突,或者是一種對自由的渴望與試圖否認離開母親會產生內疚感之間的矛盾。可以確信的是,此時的孩子,充滿了矛盾的情緒體驗。

媽媽應該怎樣做?

現在,顯然,母親的回饋對孩子的未來至關重要。

YES

母親們,需要接納孩子尋求獨立的能力,鼓勵孩子。這種接納,能幫助孩子模仿和認同母親,培養出孩子在不太痛苦的狀態下接受自己不良情緒的能力。孩子心中內化的母親形象,能幫助孩子減少傷害,並將自己帶回良好的情緒狀態,帶回愛的身邊。於是,一個成年人必須的內部平衡得以發展,孩子的人格也會更加具有韌性和彈性。

NO

遺憾的是,當情況變化時,很多母親不知如何應對:她們變得比孩子還要焦慮和憤怒,失去自信,同時認為自己犯了錯,或者認為自己沒有能力帶好孩子,感到自己被孩子背叛等等。這些反應會讓孩子開始出現高度不穩定的狀態,過度依戀或者充滿矛盾,孩子將無法整合自己的多種感受,也無法發展出健康的人格。

生命第三年

人格顯現,走向獨立

從孩子生命的第三年開始,他的人格會自我顯現,養育他的父母和周圍的親屬能或多或少地清晰地察覺到他的人格特質。除非一些特殊的時刻造成的巨大轉變,比如遭遇巨大的創傷,孩子的餘生都會具有類似的人格。現在,雖然還是萌芽狀態,我們也許該第一次談到,在我們眼前的,是一個真正的獨立的個體。

一個不再為自己和母親的關係焦慮的孩子,一個不被自己過強的情感淹沒的孩子,一個能接受母親的缺席而不會出現危險的幻想的孩子,一個不會因為母親的缺席而感受到太多痛苦的孩子,才是一個真正獨立的孩子。

相反,母親的所有行為都為孩子的無意識留下不可磨滅的印記,並為孩子構建出了世界的最初模型。

YES

基於上述理論,面對孩子的需求,母親該做些什麼事滿足孩子很重要。與此同時,能夠給予契合孩子的心理狀態的情感回應也同樣重要。孩子會無意識地捕捉到這一切,不僅從面部表情(微笑),從聲音(甜美而溫柔),最主要的方式是從身體語言方面感知:因為此時,孩子的多數時光都是在媽媽的懷抱裡度過的,所以,抱孩子的方式非常重要。

NO

遺憾的是,很多母親缺乏自信,她們抱孩子的方式不是過於柔弱、不穩固;就是太過急躁、粗魯或抱得過緊。前一種方式,讓孩子覺得沒有邊界,可他卻需要學習建立身體的邊界,這個身體的邊界,是他未來自由與自我保護邊界的雛形;而後一種方式,讓他感覺被限制、壓迫。兩種方式都會讓孩子感受到危險。

生命第二年

孩子為什麼變得不安和易怒

當孩子開始用雙腳探索外面的大世界後,奇怪的是,情況又開始變得很複雜。這具體表現在,欣喜和驕傲過後,孩子會開始顯示出一些猶豫。第二年的後半年,遠離母親時的快樂開始減少(當然,有時候也會增加),但無論如何,孩子四處漫遊的時間開始逐漸減少,最後甚至會很少見。與此同時,顯著增強的卻是他們對母親的依戀。除此之外,孩子開始呈現出一個新的、讓人煩躁的特點:他們開始變得不安、焦躁,常常生氣、易怒。他到底怎麼了?

細緻的觀察者會發現,孩子其實害怕失去母親的愛。他可能以為母親和他想的一樣,也許他為自己的“自私”感到內疚。上述行為出現的原因是什麼呢?解釋有很多,最好的解答是將這些猜想結合起來。孩子的眾多行為中,最讓母親頭痛的可能是孩子的憤怒,這讓母親們感到巨大的痛苦,也產生了很多疑問和猜測。究其根本,可能是存在于孩子內心的矛盾,是一種渴望自由與忠誠于母親之間的衝突,或者是一種對自由的渴望與試圖否認離開母親會產生內疚感之間的矛盾。可以確信的是,此時的孩子,充滿了矛盾的情緒體驗。

媽媽應該怎樣做?

現在,顯然,母親的回饋對孩子的未來至關重要。

YES

母親們,需要接納孩子尋求獨立的能力,鼓勵孩子。這種接納,能幫助孩子模仿和認同母親,培養出孩子在不太痛苦的狀態下接受自己不良情緒的能力。孩子心中內化的母親形象,能幫助孩子減少傷害,並將自己帶回良好的情緒狀態,帶回愛的身邊。於是,一個成年人必須的內部平衡得以發展,孩子的人格也會更加具有韌性和彈性。

NO

遺憾的是,當情況變化時,很多母親不知如何應對:她們變得比孩子還要焦慮和憤怒,失去自信,同時認為自己犯了錯,或者認為自己沒有能力帶好孩子,感到自己被孩子背叛等等。這些反應會讓孩子開始出現高度不穩定的狀態,過度依戀或者充滿矛盾,孩子將無法整合自己的多種感受,也無法發展出健康的人格。

生命第三年

人格顯現,走向獨立

從孩子生命的第三年開始,他的人格會自我顯現,養育他的父母和周圍的親屬能或多或少地清晰地察覺到他的人格特質。除非一些特殊的時刻造成的巨大轉變,比如遭遇巨大的創傷,孩子的餘生都會具有類似的人格。現在,雖然還是萌芽狀態,我們也許該第一次談到,在我們眼前的,是一個真正的獨立的個體。

一個不再為自己和母親的關係焦慮的孩子,一個不被自己過強的情感淹沒的孩子,一個能接受母親的缺席而不會出現危險的幻想的孩子,一個不會因為母親的缺席而感受到太多痛苦的孩子,才是一個真正獨立的孩子。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