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育兒>正文

寶寶為何愛打人

近來我帶寶寶出去玩, 發現如果小朋友靠近寶寶, 寶寶就伸手打, 很有攻擊性。 我很擔心, 諮詢了一些育兒專家, 也查閱了一些資料, 現在把我所知道寫下來與大家分享, 供遇到象我這種情況的媽媽們參考。
1、“我”家庭因素。
有的父母一旦發現孩子做錯事, 就會不分青紅皂白地打他一頓, 孩子挨打以後, 容易產生抵觸情緒。 這種情緒一旦“轉嫁”到別人的身上, 孩子就容易找別人出氣, 逐漸形成攻擊行為。
2、“我”受遺傳因素影響。
有些攻擊性強的兒童可能存在某些微小的基因缺陷。
3、環境因素對“我”的影響。
影視劇等傳媒帶來的不良影響是產生孩子攻擊性行為的一個重要的因素。

Advertisiment
比方說孩子看暴力片、武打片, 或者玩一些暴力遊戲, 這樣都會讓孩子的攻擊性心理大大加強。
4、“我”的挫折感。
所謂挫折感就是一個人在從事某一項活動時, 遇到障礙或干擾, 使其目的不能達到所產生的一種失敗感。 挫折感使孩子感到未遂自己心意、不痛快, 往往就通過侵犯行為來發洩自己的不滿。
5、“我”犯錯後不正確的強化作用。
按照操作性條件反射原理, 幼兒侵犯行為的結果對其侵犯行為的過程來說, 是一種獎勵性強化。 如幼兒通過侵犯行為, 達到了一定目的, 滿足了某些要求的話, 那幼兒還會繼續採用這種手段的。 有的父母對與鄰居孩子發生的糾紛中占上風的孩子得意地誇獎,
Advertisiment
這也強化了孩子的侵犯行為。 還有的孩子出人意料地罵出一句髒話, 受到人們的注意, 引起夥伴的模仿乃至大人的訓斥, 都會增強其自我表現欲。
6、父母對“我”的不合理保護。
當孩子與夥伴經常發生爭鬥或者合不來時, 大人們經常會出於各種考慮不再讓孩子出去玩了。 不與同伴進行任何交往將對孩子的身心健康特別是心理健康產生很不好的影響。 如果將孩子與同伴隔離開來, 孩子就不能發展起各種人際交往能力。 另外在與同伴交往遊戲時, 孩子往往還要進行各種思考和推理, 還能感覺到非常快樂, 獲得一種歸屬感。
我反思自己的行為, 發現我有時候會跟寶寶說媽媽不會打你,
Advertisiment
但你做錯事了, 媽媽會打的。 通過這件事情, 我發現媽媽在與寶寶在一起的時候, 一定要注意自己的語言, 不能隨便說打、罵等不文明之語。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