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寶寶為何會戀物?寶寶戀物正常嗎?

對於許多小寶寶而言, 最親密的朋友可能是他們的小枕頭、毛絨玩具, 或是不離身的安撫奶嘴。 可當寶寶漸漸長大後仍對某樣貼身物品格外鍾愛時, 家長們難免會憂心寶寶們的表現根本就是戀物癖。 對於這種長不大的習慣, 家長們應該靜待寶寶自己忘懷, 還是出手干預呢?

喜歡毛絨熊的朵朵

朵朵6個月時, 我為她買了一隻毛絨熊玩具, 從此這只小熊便成了她的最愛, 幾乎從不離身, 不知不覺到了上幼稚園的年紀, 她仍不舍離開這只洗得有些掉毛的小熊, 每天去幼稚園一定要隨身帶著, 對於這種分外的偏愛,

Advertisiment
我沒辦法不將之視為“戀物癖”。

寶寶為何會“戀物”?

提到寶寶“戀物”, 我們先來看看原因。 生活中, 讓寶寶對某一物品產生依戀的原因有許多, “戀物”的高峰期多在寶寶6個月至3歲左右。 為什麼這個階段的寶寶更易“戀物”?其實與這個階段寶寶的心理發展特徵有著密切的聯繫。 對於6個月左右的寶寶來說, 正處於努力探索世界的階段, 隨著與外界的互動增加, 媽媽出現時, 寶寶會露出歡顏, 媽媽離開時, 寶寶會哭泣。 此時, 家長接收寶寶資訊的反應會大大影響寶寶日後的行為表現。 因為這個年齡的寶寶還不清楚, 媽媽的離開是暫時性的, 他們只認為如果媽媽不在眼前, 就再也看不到了。 所以, 這個階段的寶寶一旦與媽媽分離,

Advertisiment
情緒反應會相當激烈。

當寶寶越來越適應周圍的環境, 與家長的生活步調也變得越發一致時, 比如寶寶已經有了良好的睡眠習慣, 父母也不再有初為父母時的各種焦慮, 育兒生活已比較得心應手時, 對寶寶的關照會不知不覺發生微妙的變化, 比如, 當寶寶尿布濕了, 媽媽準備給寶寶換尿布時電話響了。 身為媽媽的你會怎樣做?我想, 許多媽媽會和我一樣, 先去接電話, 而不再即時安撫寶寶, 理由是, 此時的寶寶並非新生兒般嬌嫩了。 對於媽媽這種態度的轉變, 小寶寶卻沒有足夠的能力去接納或理解, 因為他們早已習慣媽媽有求必應。 當寶寶無法馬上獲得關注, 會生出“為什麼媽媽不先來照看我”的疑惑。

Advertisiment

當原來無時無刻不在小心呵護自己的媽媽態度轉變時, 寶寶們只得開始學習照顧自己, 方法很簡單, 他們會借由吸吮手指、奶嘴, 抓握玩具等方式獲得被安撫的效果。 漸漸地, 這些物品便會成為他們安全感的來源。

寶寶戀物正常嗎?

小寶寶的戀物行為並非病態表現, 即便是成人, 也會有特別喜歡某種物品的時候, 這種“戀物”更多的是一種陪伴的概念, 家長們不妨將之視為寶寶成長的必經階段, 是自然發展的過程。

為寶寶提供高品質陪伴

在育兒過程中, 我深知陪伴的重要, 可卻忽視了高品質的陪伴。 因為工作繁忙, 朵朵玩玩具時為了不讓她感覺孤單, 我通常會把工作帶到她的房間, 一邊工作一邊陪著她, 可朵朵並不領情,

Advertisiment
經常纏著我和她一起玩。 怎奈工作太多, 我總是隨口應和著, 卻並沒有實際行動起來。 相信像我一樣的家長並不少, 寶寶玩耍時, 大人們不是忙家務、做白天沒完成的工作, 就是看手機, 從而忽略了寶寶需要的互動。 當寶寶的需要可以被家長理解、關注、接納時, 他們才能遠離孤單, 偏偏許多時候家長們忽略了這一點。

幫寶寶拓展其他興趣

親子遊戲對寶寶來說是重要的生活經驗, 家長與寶寶玩遊戲, 寶寶可以從中獲得觀察、學習等經驗, 從而提升對這個世界的認知力。 不止如此, 親子遊戲還有助於寶寶轉移對依戀物品的注意力。 而在所有遊戲中, 對於小寶寶來說, 躲貓貓、物品不見了等遊戲最能夠緩解他們的焦慮。

Advertisiment
玩躲貓貓遊戲時, 媽媽可以躲在門後面, 讓寶寶體驗什麼是短暫的分離。 “物品不見了”也是一樣, 把寶寶喜歡的玩具放在盒子裡, 之後用毛巾蓋上, 再掀開毛巾, 讓寶寶清楚物品並非真的不見了。 這類遊戲有助於降低寶寶的分離焦慮。 寶寶內心變得強大後, 對物品的依戀程度自然會逐漸減少。

家長需要正向的態度

想幫寶寶擺脫戀物情結, 不取笑、不處罰、不剝奪是重要的操作指標。 千萬不要對寶寶說一些刺激性的話, 比如“膽小鬼”等, 寶寶和依賴的物品說再見是需要進間和過程的, 他們需要不斷的漸進式的練習, 大人們應該理解寶寶戀物是正常的發展歷程, 是寶寶邁向獨立的必然階段。 有了這樣的認知, 家長們才能以正確的態度看待寶寶戀物這件事, 才有助於寶寶更健康快樂地成長。

正面態度有助於糾正寶寶戀物習慣

大部分寶寶在與父母分開時都會有哭鬧表現,此時,他們所依戀的物品便如同父母般重要。若家長們強迫寶寶與依戀的物品分開,他們難免會鬧情緒,有些寶寶比較容易安撫,有些則會哭鬧上幾個小時。由此可見,強制分離無助于緩解寶寶的戀物情結。對於“戀物”這件事,家長們需要更科學的引導方式。

寶寶戀物聰明應對

狀況1 吸吮手指

戒除方法若寶寶並非處於口腔,2~3歲時仍吃手,媽媽可先觀察寶寶出現這種行為的時機,例如,寶寶是否緊張、害怕時才會吃手指。若真是如此,可試著轉移寶寶的注意力,同時鼓勵其用言語表達自己的感覺;當然,還要清楚地告訴寶寶吃手對健康不利,從而慢慢幫寶寶戒除這種壞習慣。

狀況2 依戀特定玩具

戒除方法對於偏愛某一物品的寶寶,可用同類物品替代那件專屬品。比如今天換小熊,明天告訴寶寶小熊累了,由小象陪他;或是故意延遲滿足寶寶的要求,告訴寶寶,一會兒再幫他拿,他喜歡的玩具正要休息等等,藉以讓寶寶漸漸適應沒有依戀物品陪伴在身邊的生活。

狀況3 依戀安撫奶嘴

安撫奶嘴對口腔發育不利,寶寶1歲後要漸漸戒除。若寶寶格外偏愛,可積極引導寶寶使用吸管,借此轉移注意力;或是理性地和寶寶溝通,告訴他,安撫奶嘴是小寶寶用的,他現在是大寶寶了,再用奶嘴會讓牙齒長歪的。

才有助於寶寶更健康快樂地成長。

正面態度有助於糾正寶寶戀物習慣

大部分寶寶在與父母分開時都會有哭鬧表現,此時,他們所依戀的物品便如同父母般重要。若家長們強迫寶寶與依戀的物品分開,他們難免會鬧情緒,有些寶寶比較容易安撫,有些則會哭鬧上幾個小時。由此可見,強制分離無助于緩解寶寶的戀物情結。對於“戀物”這件事,家長們需要更科學的引導方式。

寶寶戀物聰明應對

狀況1 吸吮手指

戒除方法若寶寶並非處於口腔,2~3歲時仍吃手,媽媽可先觀察寶寶出現這種行為的時機,例如,寶寶是否緊張、害怕時才會吃手指。若真是如此,可試著轉移寶寶的注意力,同時鼓勵其用言語表達自己的感覺;當然,還要清楚地告訴寶寶吃手對健康不利,從而慢慢幫寶寶戒除這種壞習慣。

狀況2 依戀特定玩具

戒除方法對於偏愛某一物品的寶寶,可用同類物品替代那件專屬品。比如今天換小熊,明天告訴寶寶小熊累了,由小象陪他;或是故意延遲滿足寶寶的要求,告訴寶寶,一會兒再幫他拿,他喜歡的玩具正要休息等等,藉以讓寶寶漸漸適應沒有依戀物品陪伴在身邊的生活。

狀況3 依戀安撫奶嘴

安撫奶嘴對口腔發育不利,寶寶1歲後要漸漸戒除。若寶寶格外偏愛,可積極引導寶寶使用吸管,借此轉移注意力;或是理性地和寶寶溝通,告訴他,安撫奶嘴是小寶寶用的,他現在是大寶寶了,再用奶嘴會讓牙齒長歪的。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