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為何遲遲不長牙_寶寶不長牙的原因

養生之道網導讀:

寶寶為何遲遲不長牙?一般來說, 寶寶在6個月左右就開始長牙, 有的寶寶出牙較遲, 如果超過一歲還沒有長牙, 媽媽們就要注意了。 那麼寶寶為何遲遲不長牙呢?

Advertisiment

乳牙萌出的時間和順序:

1、中切牙:下頜6個月;上頜7個半月

2、側切牙:下頜7個月;上頜9個月

3、第一乳磨牙:下頜12個月;上頜14個月

4、犬牙:下頜16個月;上頜18個月

5、第二乳磨牙:下頜20個月;上頜2歲

有的孩子會有個別牙齒的萌出順序顛倒, 但最終並不影響牙齒的排列, 無需處理。

寶寶牙齒萌出的特點

1、牙齒萌出有一定次序, 萌出先後與牙胚發育的先後基本一致。

2、牙齒的萌出有一定的時間, 但其生理範圍較寬, 個人差異較大。 晚萌6-12個月是正常的。

3、左右同名牙大致同時出齦。

4、下頜牙萌出略早於上頜的同名牙。

寶寶長牙的症狀

長牙期間寶寶是會有一些異常表現, 不同的寶寶表現也不同, 總體來說主要有以下九個方面:

Advertisiment

1、疼痛:你的寶寶可能表現出疼痛和不舒服的跡象。

2、暴躁:牙齒帶來的不適會讓寶寶脾氣暴躁和愛哭鬧, 在出牙前一兩天尤其明顯。

3、臉頰發紅:你可能留意到寶寶的臉頰上出現了紅色的斑點。

4、流口水:出牙時產生的過多唾液會讓寶寶經常流口水。

5、啃、嚼或咬東西:把任何東西放到寶寶嘴巴附近, 他可能會出現以上動作。

6、牙齦腫脹:檢查一下他的嘴巴, 看看牙齦上是否有點紅腫或腫脹。

7、睡不安穩:寶寶可能會在半夜醒來, 並且看起來煩躁不安, 儘管他之前一直睡得很安穩。

8、體溫升高:出牙能使體溫稍稍升高, 所以寶寶可能會覺得比平時熱一點。

9、屁股疼痛:雖然我們還不清楚原因, 但是有些父母已經注意到,

Advertisiment
寶寶出牙時更容易患上尿布疹, 並且可能大便會過稀。

寶寶長牙過慢的原因

發現乳牙遲萌, 首先應該考慮寶寶是否患有全域性或局部性疾病, 從而影響牙齒的正常萌出。

全身因素指營養嚴重缺乏, 特別是維生素D缺乏以及垂體或甲狀腺功能不足。 局部因素指牙齦纖維瘤、萌出性囊腫等, 要及時到醫院查明原因進行治療。 如果不查清原因而盲目大量補充營養是不對的。 還有, 長期不長第1個乳牙, 也可能是患了“無牙畸形”, 應該到醫院照X光片查清楚。

1、先天遺傳:

幼兒長牙較慢的主要原因來自遺傳, 包括家庭病史、種族等, 甚至連性別也會有所差異。 根據多數研究報告來看, 女孩的長牙時間會比男孩早一些。

2、後天環境:

除了先天遺傳因素之外,
Advertisiment
後天環境也可能間接造成長牙緩慢。 就拿早產兒來說, 他的長牙時間就必須先扣除早產時間, 這樣得出的結論才比較準確。 如果是胎齡30周就出生的早產兒, 那麼長出第一顆牙的時間就必須延後10周(通常是出生後6~8個月時)。 另外, 凡是出生體重過輕的嬰兒, 也很可能出現長牙較慢的問題。

3、系統性疾病:

唐氏症、腦下垂體分泌異常、外胚層發育不全症候群等, 都有可能造成幼兒長牙的速度有所差異, 必須通過抽血檢查才能確定真正的病因。

4、外傷與感染:

如果孩子的乳牙出現高低不一的情況, 則很有可能是牙齒受到過外力撞擊, 導致與牙齒相連的韌帶壞死, 而以新生骨頭取代(骨粘連), 從外觀看來只是某顆牙齒生長較慢,
Advertisiment
實際上卻會影響到恒牙的萌發。 如果幼兒乳牙提早喪失, 牙齦表面便會生成結締組織, 一旦恒牙此時還未充分成長, 就會受到壓迫而導致恒牙出牙較慢。 另外, 有時幼兒所服用的藥物會讓牙齦增厚, 牙齒不易冒出, 也會讓父母產生長牙較慢的誤解。

需要提醒大家的是, 幼兒的長牙週期都不盡相同, 雖說應在約6個月大時長出第一顆牙齒, 不過就乳牙而言, 出牙的時間差距在半年之內都算正常, 而恒牙萌出時間的合理差距甚至可延長至1年。 所以, 一般無需過度擔心, 通常只是長牙時間的快慢不同, 並不會影響到牙齒的功能。

寶寶長牙可能出現的異常症狀

1、乳牙早萌--誕生牙和新生牙

孩子出生時就有牙齒萌出, 稱為“誕生牙”。出生後1個月內,就有乳牙萌出,稱為“新生牙”。誕生牙和新生牙多見於下頜乳中切牙。這些牙齒多數沒有牙根或牙根短小,有的極度鬆動。由於誕生牙和新生牙有影響嬰兒哺乳及脫落後被嬰兒吸入氣管的危險,所以常常被拔除。

2、乳牙萌出過遲

嬰兒出生後1年內,萌出第一顆乳牙,均屬正常範圍。如果超過1周歲,甚至1歲半後仍未見第一顆乳牙萌出,超過3周歲乳牙尚未全部萌出為乳牙遲萌。

3、萌出性齦炎

是乳牙萌出時常見的暫時性牙齦炎。沿牙冠的牙齦組織充血,但無明顯的自覺症狀,隨著牙齒的萌出而漸漸自愈。萌出性齦炎多是由於牙齒萌出時,牙齦常有異樣感,使孩子用手指、玩具等觸摸或咬嚼,導致牙齦黏膜擦傷。

4、萌出性囊腫

乳牙萌出前,臨床上有時可見覆蓋牙的黏膜局部腫脹,呈青紫色,內含組織液和血液,有萌出性囊腫之稱。一般不會影響牙齒的萌出,若萌出受阻,則需去除部分組織,使牙冠外露。

乳牙萌出過程中,如果確實出現了一些異常情況,建議家長進行臨床專科諮詢。

長牙期食物不要太精細

平時注意寶寶膳食平衡、營養合理。多吃含鈣、磷、維生素較豐富的食物;白天多進行戶外活動,常曬太陽。

寶寶開始出牙以後,飲食要多樣化,既要保證一定量的魚肉蛋奶等含蛋白質的食物,也要一定量的蔬菜和水果。可視寶寶的發育狀況,準備一些半固體及固體食物,按“流質、半流質、半固體、固體”的順序添加給寶寶吃,逐漸增加量及濃度。

同時,及時給寶寶添加輔食,讓幼兒學會咀嚼食物,適當吃一些較硬的小餅乾、麵包幹、烤饅頭片等,以刺激牙齦,促進牙齒的萌出。食物不要太精細,因為含纖維多的食物不但可鍛煉寶寶的咀嚼功能,促進頜骨、牙齒的發育,而且對口腔牙齒有自潔作用。

孩子到六七歲左右,恒牙就開始陸續萌出,替換原有的乳牙。引起乳牙滯留遲脫的原因很多,最常見的是孩子進食過於精細,沒有充分發揮牙齒的生理性刺激。

牙齒的主要功能是咀嚼食物,咀嚼食物能促進乳牙牙根的生長發育以及自然吸收、脫落。因此,隨著孩子年齡的增長,應讓孩子多吃些海蜇、花生、甘蔗等耐嚼食物,以保持對乳牙良好的刺激作用,促使乳牙按時脫落。

稱為“誕生牙”。出生後1個月內,就有乳牙萌出,稱為“新生牙”。誕生牙和新生牙多見於下頜乳中切牙。這些牙齒多數沒有牙根或牙根短小,有的極度鬆動。由於誕生牙和新生牙有影響嬰兒哺乳及脫落後被嬰兒吸入氣管的危險,所以常常被拔除。

2、乳牙萌出過遲

嬰兒出生後1年內,萌出第一顆乳牙,均屬正常範圍。如果超過1周歲,甚至1歲半後仍未見第一顆乳牙萌出,超過3周歲乳牙尚未全部萌出為乳牙遲萌。

3、萌出性齦炎

是乳牙萌出時常見的暫時性牙齦炎。沿牙冠的牙齦組織充血,但無明顯的自覺症狀,隨著牙齒的萌出而漸漸自愈。萌出性齦炎多是由於牙齒萌出時,牙齦常有異樣感,使孩子用手指、玩具等觸摸或咬嚼,導致牙齦黏膜擦傷。

4、萌出性囊腫

乳牙萌出前,臨床上有時可見覆蓋牙的黏膜局部腫脹,呈青紫色,內含組織液和血液,有萌出性囊腫之稱。一般不會影響牙齒的萌出,若萌出受阻,則需去除部分組織,使牙冠外露。

乳牙萌出過程中,如果確實出現了一些異常情況,建議家長進行臨床專科諮詢。

長牙期食物不要太精細

平時注意寶寶膳食平衡、營養合理。多吃含鈣、磷、維生素較豐富的食物;白天多進行戶外活動,常曬太陽。

寶寶開始出牙以後,飲食要多樣化,既要保證一定量的魚肉蛋奶等含蛋白質的食物,也要一定量的蔬菜和水果。可視寶寶的發育狀況,準備一些半固體及固體食物,按“流質、半流質、半固體、固體”的順序添加給寶寶吃,逐漸增加量及濃度。

同時,及時給寶寶添加輔食,讓幼兒學會咀嚼食物,適當吃一些較硬的小餅乾、麵包幹、烤饅頭片等,以刺激牙齦,促進牙齒的萌出。食物不要太精細,因為含纖維多的食物不但可鍛煉寶寶的咀嚼功能,促進頜骨、牙齒的發育,而且對口腔牙齒有自潔作用。

孩子到六七歲左右,恒牙就開始陸續萌出,替換原有的乳牙。引起乳牙滯留遲脫的原因很多,最常見的是孩子進食過於精細,沒有充分發揮牙齒的生理性刺激。

牙齒的主要功能是咀嚼食物,咀嚼食物能促進乳牙牙根的生長發育以及自然吸收、脫落。因此,隨著孩子年齡的增長,應讓孩子多吃些海蜇、花生、甘蔗等耐嚼食物,以保持對乳牙良好的刺激作用,促使乳牙按時脫落。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