挑食是一種不良的攝食習慣, 可導致某些營養素攝入不足或過剩, 影響寶寶的生長發育和身體健康。 寶寶免疫力降低、個子長得慢、情緒異常、常常哭鬧等等都或多或少與偏食有關。 一些生活方式相關疾病如肥胖、脂肪肝、糖尿病、冠心病、高血壓等就可能是由於長期偏食肉類等葷食、不愛吃蔬菜造成的。
寶寶偏食的四大元兇
添加輔食階段的失誤
在寶寶出生4個月後準備開始添加輔食時, 有一個輔食添加原則:輔食的添加種類與量要從少到多, 味道從輕到重, 儘量不要過早給寶寶接觸甜食。 因為這個階段的寶寶無論是口腔的味蕾,
Advertisiment
爸爸媽媽的影響
父母是寶寶的榜樣, 寶寶是父母的鏡子, 從寶寶的一日三餐中可以看到父母的飲食習慣, 寶寶的膳食結構是否豐富、營養是否均衡搭配, 那就首先需要父母做個好榜樣。
寶寶的飲食習慣受家人影響非常大,
Advertisiment
要培養寶寶良好的飲食習慣, 父母首先要以身作則, 改變、調整自己的飲食習慣, 最起碼在寶寶面前不要顯露出特別的飲食偏好, 努力讓他吃到各種各樣的食物, 以保證身體發育所需的營養。
心理因素
寶寶對食物的挑三揀四有時是源於自我保護, 對待新事物人們都會有一種“陌生感”, 有的寶寶會因為陌生而產生好奇, 進而希望能夠破解並得到答案, 但對於敏感、生性小心翼翼的寶寶, 陌生會讓他們產生“恐懼”,
Advertisiment
對於偏食還有另外一種解釋, 那就是漸漸獨立的寶寶, 希望自己更加獨立的另一種方式—自己決定吃什麼!寶寶從出生到他們學會自主吃飯以前, 一直都是被動的, 也就是他們自己基本沒有選擇食物的權利, 唯有的辦法就是把不喜歡吃的食物從嘴裡吐出來, 但還是無法完全掌握自己的飲食。 當寶寶能夠獨自進食後, 他們開始向家長的權威挑戰, 通過挑選食物來表明自己決定事情的態度, 這與到底吃什麼食物沒有很直接的關係。
Advertisiment
食物的外觀、氣味
另外, 如果寶寶曾經對某一食物留有不好的印象, 也會排斥這一食物。 例如, 便秘期間吃過的含粗纖維的韭菜、芹菜, 病癒後寶寶自然就會將這兩種蔬菜與疾病聯繫起來。 還有某些食物的外觀、氣味、紋路等也會影響寶寶進食的選擇, 很少有寶寶喜歡吃水蘿蔔和帶苦味的食物也是這個原因。
四大妙招防止寶寶偏食
妙招一:爸媽多多“照鏡子”
在嚴格要求寶寶“雜食”的同時, 家長有必要經常自我檢查。
Advertisiment
相關研究還發現, 寶寶偏食與父母引導不當有關。 有的寶寶從不吃魚!為什麼呢?是因為媽媽怕魚刺傷到寶寶, 不讓寶寶吃。 有的媽媽愛把自己對食物的看法告訴寶寶——“什麼什麼真好吃, 什麼什麼不好吃”。 甚至, 媽媽們經常會問的一句看似“關切之至”的話——“今天你想吃什麼?”也要注意“慎從口出”, 因為它也會帶來這樣的暗示效果:“不好吃的食物是可以不吃的”、“自己吃的食物是可以隨心所欲地選擇的”。
妙招二:有獎,還要有罰
對於寶寶表現出的任何一點進步,父母都應給予肯定與表揚;進步不大的寶寶,要以引導為主,結合獎勵措施來加速飲食好習慣的建立。六七歲的寶寶,習慣養成時間較長,父母要耐心地向他講道理,告訴他這種食物裡含有什麼營養,對人體健康有什麼益處,不吃它會有什麼害處……針對寶寶的心理特點,講清道理,或能收到較好的效果。
當發現寶寶開始厭惡某種食物時,家長絕不能承認其“合法”,不要隨便給寶寶偏食的權利。如果父母一見寶寶不吃某些蔬菜,從此就不再給他吃了,久而久之,可能形成“協同效應”,不吃的食物越來越多。
小提醒:家長應多學習合理營養、平衡膳食的相關知識。糾正寶寶不良飲食習慣時,要注意促進他的食欲。必須在寶寶胃口好、食欲旺盛的情況下實施糾偏。
妙招三:巧用膳食小單元
提倡“雜食”、“泛食”,即注重食物的多樣性。
讓寶寶食欲大增,需要在搭配和烹調等環節多動腦筋。如:寶寶不愛吃菜,可以做成菜餡,與肉末包餃子、餛飩吃。從營養學觀點看,餃子、餛飩是一種複合食物,含有多種人體必需的營養素,一個餃子或餛飩就是平衡膳食的一個小單元。再如:羅宋湯、什錦烤麩、葷素什錦、沙拉等,都是營養較豐富的菜肴,類似這種“吃一道菜的同時進食了多種食物”的方法,值得推廣。
爸媽付出多一點努力,食物的色、香、味、形越是豐富,“雜食”寶寶便越容易養成。
妙招四:習慣好,腸胃就好
家裡唯一的寶寶,或由隔代老人帶大,或者父母嬌寵過度,好的飲食習慣通常較難養成。但是,該做的規矩還是要做的。
1、食要定時,按時吃飯不拖遝。
2、飲食要定量,愛吃的東西一次不要多吃,以免傷食,令腸胃受損。
3、午餐、晚餐前不吃零食,以免引起腸胃消化功能的紊亂,使進餐時消化液分泌不足,食物滯留腸胃,不消化,從而導致厭食。
4、平時少吃零食,特別是甜食和冷飲。過甜、過鹹、過冷、辛辣、油膩的食物,都能傷胃,造成消化液分泌障礙。
妙招二:有獎,還要有罰
對於寶寶表現出的任何一點進步,父母都應給予肯定與表揚;進步不大的寶寶,要以引導為主,結合獎勵措施來加速飲食好習慣的建立。六七歲的寶寶,習慣養成時間較長,父母要耐心地向他講道理,告訴他這種食物裡含有什麼營養,對人體健康有什麼益處,不吃它會有什麼害處……針對寶寶的心理特點,講清道理,或能收到較好的效果。
當發現寶寶開始厭惡某種食物時,家長絕不能承認其“合法”,不要隨便給寶寶偏食的權利。如果父母一見寶寶不吃某些蔬菜,從此就不再給他吃了,久而久之,可能形成“協同效應”,不吃的食物越來越多。
小提醒:家長應多學習合理營養、平衡膳食的相關知識。糾正寶寶不良飲食習慣時,要注意促進他的食欲。必須在寶寶胃口好、食欲旺盛的情況下實施糾偏。
妙招三:巧用膳食小單元
提倡“雜食”、“泛食”,即注重食物的多樣性。
讓寶寶食欲大增,需要在搭配和烹調等環節多動腦筋。如:寶寶不愛吃菜,可以做成菜餡,與肉末包餃子、餛飩吃。從營養學觀點看,餃子、餛飩是一種複合食物,含有多種人體必需的營養素,一個餃子或餛飩就是平衡膳食的一個小單元。再如:羅宋湯、什錦烤麩、葷素什錦、沙拉等,都是營養較豐富的菜肴,類似這種“吃一道菜的同時進食了多種食物”的方法,值得推廣。
爸媽付出多一點努力,食物的色、香、味、形越是豐富,“雜食”寶寶便越容易養成。
妙招四:習慣好,腸胃就好
家裡唯一的寶寶,或由隔代老人帶大,或者父母嬌寵過度,好的飲食習慣通常較難養成。但是,該做的規矩還是要做的。
1、食要定時,按時吃飯不拖遝。
2、飲食要定量,愛吃的東西一次不要多吃,以免傷食,令腸胃受損。
3、午餐、晚餐前不吃零食,以免引起腸胃消化功能的紊亂,使進餐時消化液分泌不足,食物滯留腸胃,不消化,從而導致厭食。
4、平時少吃零食,特別是甜食和冷飲。過甜、過鹹、過冷、辛辣、油膩的食物,都能傷胃,造成消化液分泌障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