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寶寶無理取鬧5大表現及應對

表現1:總把玩具占為己有

案例:兩歲的津津在解決問題的時候, 總是用手多、用嘴少。 見到別的小朋友 拿著他的玩具玩, 常常走上前去大聲喊叫:“這是我的!”然後不由分說把小朋友推倒, 奪回玩具。

分析:這麼大的孩子還不太懂得“與人分享”的道理, 所以, 父母要逐漸鼓勵孩子和小朋友一起玩, 並且給他一些時間。 隨著他慢慢長大, 他會懂得這個道理的。 如果在他四五歲時還是欺負小朋友, 那麼父母要堅決制止, 並一定要讓他道歉。

提示:解決問題的時候, 一定要讓孩子明白自己錯在哪裡。 對3歲以後的孩子,

Advertisiment
還應指出他的行為已經傷害了其他小朋友。 如果見孩子能善待小朋友, 就應及時予以鼓勵。

表現2:口中常吐難聽的話

案例:4歲的多多開始說一些讓父母傷心的難聽話, 譬如媽媽說現在不能看電視了或是明天不能去遊樂場了, 他就會怒不可遏地對媽媽說:“我討厭你”甚至開始拳打腳踢。

分析:4歲的孩子, 還難以用恰當的詞彙來表達自己強烈的情緒。 所以, 父母需要教會他一些正確的表達方式 。

提示:媽媽應平靜地拉著孩子的手, 蹲下來告訴他:“媽媽不喜歡你這麼說”。 還可以教會孩子一些“談條件”的方式, 一起商量一個大家都能接受的解決辦法。 當孩子學到了更複雜的表達方式時, 他就會減少惡語相向的次數。

表現3:常常是以我為中心

Advertisiment

案例:快3歲的小蔓蔓一點耐心也沒有, 想吃“肯德基 ”了, 馬上就要拉上媽媽出門;想去遊樂場玩了, 也一刻都不能耽擱, 並對著媽媽直囔嚷:“我現在就要!”

分析:3歲前的孩子大多會認為自己是世界上最重要的人, 只有到了幼稚園, 他們才會明白, 並不是所有他想做的事情都能一一實現, 也並不是他想要的東西都能歸他的。 不過對於學齡前的孩子來說, 父母還是要嘗試, 不要答應孩子提出的所有要求。

提示:家也是一個小小的團隊, 要讓孩子明白作為這個團隊中的一員需要擔負起一定的責任。 媽媽可以給他安排一些簡單的家務, 譬如整理玩具、為花澆水、餐前放筷子等, 這樣會讓他慢慢學會關心自己之外的人和事,

Advertisiment
明白自己不是世界唯一。

表現4:做錯後否認他幹的

案例:5歲的順順竟然學會了說謊, 明明在幼稚園剩飯了, 回家卻對媽媽說他在班上吃飯得了第一名;在家奔跑時, 明明是他不小心碰倒了花盆, 卻矢口否認:“這不是我幹的。 ”讓媽媽感到很難過。

分析:學齡前的孩子通常還不十分理解什麼是說謊, 他們說的話大多來源於自己的想像;也有可能他是在擔心做錯 了事得不到父母的諒解。

提示:父母如果發現孩子說謊, 首先不要懲罰孩子。 相反, 可用一種好玩的方式來回應他的想像:“得了第一名, 感覺一定很好吧!”激勵 他朝那美好的想像努力;其次, 不要揪著錯誤不放, 而要鼓勵孩子具備承認錯誤的勇氣。

表現5:對所有人直呼“笨蛋”

Advertisiment

案例:才上幾天幼稚園的天天, 就學會了一個詞“笨蛋”。 常常不由分說直呼身邊所有的人“笨蛋”。 不管是爺爺奶奶、外公外婆, 還是父母和其他小朋友。

分析:似懂非懂的孩子, 常會用一些話來試探大人的底線, 宣告自己的獨立。 所以, 父母不必為他的一些不恰當的語言而有特別激烈的反應, 否則會讓他覺得反而是一種鼓勵。

提示:日常生活中, 父母要不斷地讓孩子學會體諒別人的情感, 譬如通過講故事。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