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寶寶熱性痙攣 家長不要慌

因發燒而起的痙攣, 稱為熱性痙攣, 因發燒到39℃以上而出現痙攣, 可說是急診中常見的小兒疾病之一, 約有3%〜5%的發生率, 而男孩的發生機會比女生高一點, 發作年齡大致從6個月大至5歲, 其中又常見於一歲階段的孩子。

Advertisiment

“熱性痙攣”病因

目前認為造成熱性痙攣的原因, 主要是幼兒的腦部神經細胞發育尚未成熟, 當有些疾病(例如感冒、肺炎、玫瑰疹)造成高燒時, 引起腦部部分神經細胞受到刺激而產生不正常的放電, 導致某些腦部功能失調的反應所致。

熱性痙攣多在幼兒開始發燒後的24小時之內發生。 幼兒在高燒的情況下, 突然出現全身的痙攣反應, 而有手腳抽搐、嘴唇發紺、眼球上吊、牙關緊咬、口吐白沫、意識喪失等現象, 就像癲癇中的大發作一般。 相信父母看到孩子出現這種情況, 莫不膽顫心驚;但是看到孩子發作完後, 累到呼呼大睡, 更是滿臉疑惑,

Advertisiment
不知孩子究竟怎麼了?

父母可從3個特點初步判斷熱性痙攣屬於簡單型(良性)或複雜型, 所幸大多數的發作狀況是屬於簡單型, 此發作類型的孩子不會因此留下後遺症, 也不會對智慧造成影響。 換言之, 當醫師確認是簡單型的熱性痙攣, 並不需要刻意治療, 通常過了5歲以後就不易再發生, 因為腦部已逐漸發育成熟。

發作時的處理方式

當孩子在家發生熱性痙攣時, 請父母保持冷靜的態度, 依照下列方式處理:

1.移開身旁物品

將四周的危險物品先移開, 把孩子小心放倒在地上或椅子上, 並採側臥方式躺著。

2.維持呼吸道暢通

協助解開衣服第一顆紐扣, 以維持呼吸道通暢, 避免嘴巴內有東西而噎到。 此時, 孩子有可能出現牙齒緊咬的情況,

Advertisiment
父母千萬不要在口腔內硬塞物品, 也不必刻意撬開病童的牙關, 這樣, 反而會使幼兒嘴唇、牙齒受傷, 或大人手指被咬傷, 甚至有時因吸入性異物而讓孩子受到更大的傷害。

留在孩子身旁, 注意抽搐的時間持續多久, 並觀察發作時的狀況, 就醫時可提供醫師做為判斷病情的依據。 大多數的孩子會在1~2分鐘以內, 停止抽搐發作等反應, 意識也逐漸恢復。

3.清醒時再送醫

等確定孩子抽搐停止, 即可帶孩子就醫, 請醫師進行檢查。 如果抽搐超過5~10分鐘仍未停止, 就需要立刻緊急送醫。 送醫時, 以儘量送到有急診的醫療院所為原則。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