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營養不良的信號警示燈

現在的媽咪們最擔心的就是寶寶在成長過程中出現營養不良的情況, 不僅影響寶寶的身體, 嚴重的還可能會引發各種疾病。 寶寶正處於身體發育和智力開發的階段, 不同體質的寶寶對營養素含量要求的不同, 如果吸收的營養不平衡會導致寶寶在成長過程中過於瘦弱、發育遲緩等情況, 許多家長認為這是判斷寶寶營養不良的標準。

其實不然, 這時候的寶寶的健康狀況已經明顯的遭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傷害了, 等到爸爸媽媽們慌慌張張進行“搶救”的時候, 多半是亡羊補牢了。 這顯然不是一個上上之選。

Advertisiment
如果家長們在生活中細心觀察寶寶出現營養不良的警示燈, 那寶寶營養不良的情況就可以扼殺在搖籃裡了。 那麼家長又如何來判斷這類情況呢?本文為大家提供寶寶幼兒期健康手冊, 爸爸媽媽可做參考。

一、情緒變化

國外兒科醫生研究表明,

Advertisiment
若寶寶出現情緒不好、發生異常變化, 就要考慮寶寶體內是否缺乏了某些營養素。

寶寶出現鬱鬱寡歡、悶悶不樂、反應遲緩、表情麻木, 說明體內缺乏蛋白質與鐵質, 這時候就應該多食用高蛋白、高鐵食品, 如水產品、肉類、乳製品、畜禽血、蛋黃等。

寶寶出現憂心忡忡、驚恐不安、失眠健忘, 說明體內b族維生素缺乏, 此時應補充一些豆類、動物肝、核桃仁等。

寶寶出現固執任性、膽小怕事, 由於維生素a、b、c與鈣質攝取不夠而造成, 故要及時的補充動物肝、魚、蝦、奶類、果蔬等食物。

二、行為反常

不愛交往、行為孤僻、動作笨拙, 多為體內缺乏維生素c的結果, 媽咪們可以在飲食中添加富含此種維生素的食物, 如番茄、橘子、蘋果、白菜與萵苣等是最佳的食療方法。

Advertisiment
奧妙在於這些食物中所含的甲基水楊酸鹽和維生素c可增強神經的資訊傳遞功能, 從而緩解或消除上述症狀。

行為與年齡不相稱, 較同齡孩子幼稚可笑, 表明氨基酸攝入不足, 應加強高蛋白食品如瘦肉、豆類、奶類、蛋類等。

夜間磨牙、手腳抽動、易驚醒, 常是缺乏鈣質的警示燈, 應當及時添加綠色蔬菜、乳製品、魚鬆、蝦皮等食品。

喜吃紙屑、煤渣、泥土, 此種行為稱為“異食癖”, 多與體內缺乏鐵、鋅、錳等礦物元素有關。 海帶、木耳、蘑菇等含鋅。 海類產品含鋅量較多, 應適量補充。

三、面部“蟲斑”

面部“蟲斑”是指出現在孩子臉上的一片或幾片色素減退性、圓形或橢圓形斑片, 初為淡紅, 後轉淡白, 邊緣清楚, 上面覆蓋少量細小鱗屑,

Advertisiment
並有輕度瘙癢感。 除臉部外, 上臂、頸部或肩部等處也可見到。

民間認為, 此斑乃是孩子肚子裡有蛔蟲寄生的標誌, 故有“蟲斑”的說法。 可事實並非如此。 這種以表淺性、乾燥鱗屑性、淺色斑為特徵的變化, 實際上是一種皮膚病, 謂之單純糠疹, 主要源於維生素缺乏, 同樣是營養不良的一個早期信號。 所以當你的寶寶長有“蟲斑”後, 再也不要僅僅就給孩子服用打蟲藥就完了, 還要做到的是調整食譜, 增加食物的不同品種, 補足維生素, 必要時應在醫生指導下服用維生素藥片。

四、過度肥胖。

以往常將肥胖統統的視為營養過剩。 最新研究表明, 營養過剩只針對部分胖寶寶發福的原因。 另外一部分胖寶寶則是因為營養不良。

Advertisiment
具體原因是挑食、偏食等不良飲食習慣造成營養攝入不平衡。 “微量營養素”不足會導致體內的脂肪不能正常代謝, 脂肪堆積腹部皮下, 寶寶自然就會體重超標。

為什麼會產生以上4種情況呢?

主要原因還是營養失衡, 家長在餵養寶寶的時候要注意飲食上的平衡, 葷素搭配。 注意微量營養素的攝入平衡。 蔬菜含有一定量的維生素C、B2和尼克酸, 莖葉中含有的粗纖維幫助腸胃蠕動, 腸胃蠕動快了, 消化好了, 胃口自然就好了。 而肉類中的含氮化合物, 有刺激消化液分泌的作用, 且蛋白質含量高。 海類產品含鋅量較高, 適當的為寶寶們攝取, 是寶寶的最佳飲食伴侶。 所以平衡飲食才是家長要注意的重中之重。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