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寶寶爬得少,智力會受影響嗎?


寶寶在會走路之前都要先經歷爬行的過程, 唯有少部分寶寶可能比較特殊, 不爬行就直接走路了。 其實, 對寶寶而言, 最正確的成長發育方式就是先爬行, 再學走路。 而有一種說法是:寶寶爬的少, 很可能會讓智力也受到影響, 這是真的嗎?

5大因素影響爬行

神經細胞功能正常

如果腦細胞出現缺損, 例如腦性麻痹, 或者肌肉張力有異常, 例如唐氏症, 那麼寶寶要正常爬行就比較困難。

神經系統與肌肉骨骼關節合作順暢

當寶寶的身體發育和動作協調發展到達一定程度, 在相互合作下才能出現爬行。

Advertisiment

寶寶的個性

如果是活潑好動的寶寶, 學習爬行走路的意願就比較強烈。 而較胖的寶寶可能因為身體的負擔太重, 所以顯得有些裹足不前。

環境

即使寶寶準備好了要爬, 但是照顧者經常給予活動空間的限制, 例如經常坐學步車、被抱著或背著等, 因此寶寶體驗爬行的樂趣就被剝奪啦。

教養

指的是父母親或照顧者的觀念, 因為有些人認為人類是行走的動物, “爬”只是一個過程, 略過爬行之後還是會走路。 而有些父母則認為爬行非常重要, 所以會鼓勵、誘導寶寶去爬行。

寶寶爬得少影響正常發育

1、感覺統合失調。 引起感覺統合失調的原因是寶寶上半身和下半身動作欠協調, 90%以上的是因為在嬰兒期不會爬或爬行時間很短。

Advertisiment
年齡稍大一點就會表現出注意力不集中、多動、膽小、易受挫等。

2、走路時姿勢不協調, 動作比較遲緩。

3、手特別是手指的力量比較弱, 脊柱發育比較遲緩。

4、語言發育遲緩, 寶寶說話比較晚。

寶寶爬行 順其自然or從小訓練?

順其自然派:寶寶該會什麼的時候, 自然就會了, 不會就說明他還沒那個能力, 不要揠苗助長。 家長不應該過多對寶寶行為發育進行干擾, 而且確實是大約有5%的寶寶, 沒有經歷過爬的階段, 就直接步入了行走的階段。

從小訓練派:爬行是寶寶發育一個很重要的階段, 並且是影響到大腦發育的, 爬行過渡到走, 是人類發展的必然, 研究表明, 經歷過爬行階段的寶寶比沒有經歷過的寶寶, 身體協調性和平衡感會更好。

Advertisiment

順其自然or從小訓練?這絕對不是一個對立面, 對於寶寶學爬這件事, 家長的態度應該是引導加不強迫, 一般情況下, 寶寶在7個月的時候就會爬行了, 但是有部分寶寶仍然不會爬行, 家長可以多加引導並且有適當的輔助。 另外需注意, 若寶寶在爬行時, 一側身體無力, 需要另一條腿拖著向前移, 並伴有其他動作發展遲緩時, 此時媽媽就要考慮寶寶是不是身體狀況出現問題了, 最好儘早去醫院做個檢查, 排除神經系統發育障礙和一些腦損傷狀況。

寶寶學爬行需注意的安全問題

1.爬行的地方必須軟硬適中, 磨擦力不可過大或過小。

水泥、磨石子、瓷磚等所鋪設的地板, 寶寶都容易因一不小心跌倒, 為避免發生危險,

Advertisiment
可以在硬地板上面鋪設軟墊, 不過注意要使用厚度較高的軟墊, 並且要避免買有很多小花紋的軟墊, 以防寶寶將小花紋摳起來吃。

2.將尖銳的地方套上護墊。

尖銳的桌角或者是櫃子角, 對學爬的寶寶來說簡直是個危險, 最好一律將所有的桌角或櫃子角套上護墊, 就算寶寶不慎撞到, 也能將傷害降到最低。

3.在插座上加裝安全裝置或者使用安全插座。

寶寶在爬行的過程中, 可能會爬到插座附近, 如果不小心將會有觸電的危險, 父母可使用電插座的防護蓋, 或是使用安全插座。

4.如果家裡有樓梯, 要特別注意。

寶寶很可能會被吸引到樓梯, 那裡是很危險的。 美國兒科學會建議家長用泡沫塑料或堅固的硬紙板盒做幾個臺階,

Advertisiment
再用布包起來, 給寶寶做練習用。

5.要小心枕頭、盒子等障礙物。

有的父母會利用枕頭、盒子和沙發墊為寶寶設置爬行中的障礙, 鼓勵寶寶自己爬過去。 不過, 要小心看護好寶寶, 如果寶寶被卡在枕頭或盒子下面, 他會感到害怕, 還可能會有窒息的危險。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