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寶寶爬行訓練

很多時候我們在電視上可以看到關於寶寶爬行的訓練或者比賽, 其實寶寶爬行的益處多多, 家長應該先讓寶寶學會爬行再學會走路, 在生活中儘量少用學步車。

讓寶寶爬行很重要

“感覺統合失調”, 是近年來常常被兒科專家提到的名詞。 由於環境污染、剖宮產率居高不下等因素, 感覺統合失調的兒童越來越多。 有關調查發現, 感覺統合失調的兒童90%不會爬行或爬行時間很短, 而爬行是目前國際公認的預防感覺統合失調的最佳手段。

為此, 為了孩子健康成長, 一定要在嬰兒期及早訓練爬行。

在3~13歲兒童中,

Advertisiment
有10%~30%的兒童不同程度的存在注意力不集中、平衡能力差, 易摔倒、膽小、內向、手腳笨拙、愛哭等症狀, 這並不是一般的教育問題, 而是兒童大腦發育過程中某些功能不協調所致, 在醫學上被稱為“感覺統合失調”

爬行, 是人一生中手腳等各個身體器官的最先綜合協調使用。

爬行時兒童必須用四肢支撐身體的重量, 就會使手、腳及胸腹背部、四肢的肌肉得到鍛煉, 逐漸發達, 為站立和行走打下基礎。 嬰兒出生3個月後, 頭能直立, 就可以經常讓孩子趴著玩, 每次3~5分鐘, 隨著月齡增長, 循序漸進。 孩子如果不愛爬, 要抓住孩子情緒好的時候, 在遊戲中練習爬行, 最好家長和孩子一起爬。 7~9個月是模仿能力形成期, 訓練孩子爬行時,

Advertisiment
家長先做示範, 如追逐滾動的球, 拿到後放在孩子面前, 讓孩子模仿爬。

嬰兒的學爬小技巧

方法1 用小席子

準備:小席子。

方法:把家裡的小席子卷成圓狀。 (席子有彈性, 方便展開) , 讓寶寶趴在席子上, 將席子一邊壓在身下。 媽媽推動席子, 讓寶寶隨著席子的展開而朝前爬。

方法2 家長幫忙

準備:讓寶寶趴在地上或床上。

方法:一個人在寶寶前面, 一個人在寶寶後面。 前面的人牽寶寶的右手, 後面的人就推寶寶的左腳, 可相反進行。

方法3 親子互動

這個遊戲需要在大人的床上來玩的。 媽媽躺在床上, 讓您的寶寶趴在一邊, 而爸爸在媽媽的另一邊, 這時可以爸爸牽寶寶右手, 媽媽輔助推寶寶左腿, 反之亦然, 這個遊戲能夠協助寶寶從自己的那邊爬到爸爸這邊來。

Advertisiment
相信這個親子互動遊戲一定會很有趣的, 也加強了寶寶排除困難的能力。

方法4 用毛巾毯

讓寶寶趴在床上, 用毛毯兜住胸腹部, 爸爸把毛毯提起, 媽媽推動寶寶左手、右腳, 前進一步後, 換推動寶寶右手、左腳, 輪流進行, 訓練寶寶手、膝爬行, 在訓練中要注意適時休息, 並要多給寶寶鼓勵。 可以在目的地擺放寶寶喜歡的玩具或物品, 促使寶寶努力往前, 並保持對這個練習的興趣。

寶寶爬行的三大注意

爬行服裝

寶寶裝很多, 但分體衣褲並不適合爬行。 教寶寶學爬, 最好給寶寶穿連體服, 這種衣服的上衣和褲子形成一個整體, 爬行時不會暴露寶寶腰部和小肚子, 同時衣服合體, 沒有太多累贅的東西,

Advertisiment
不會影響寶寶爬行的興致。

爬行裝備

幾個月大的寶寶體重很輕, 爬行時可能還不會磨破皮膚。 而大一些的寶寶由於體重增長, 用肘和膝爬行, 很容易磨破皮膚。 因此爬行時最好穿上護肘、護膝, 所穿衣服要寬鬆、舒適、柔軟, 又不妨礙運動。

爬行地點

家中的床及地面是寶寶爬行的最佳地點。 在地面爬時, 要考慮地面材質, 過涼過硬, 都不舒服, 有效的補救方法是:在地面上鋪一塊地毯, 也可以用巧拼塑墊鋪出一小塊天地。 光滑的地板革更可減少寶寶爬行的阻力。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