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兒1歲多了, 一直是我親手帶大的, 特別黏我。 最近, 我重返職場, 每天早晨出門去上班, 她都會哭著鬧著不讓我走。 無奈之下, 我只好趁她不注意時悄悄離開家。 請問, 我這樣做好嗎?
我該悄悄離開嗎?您的顧慮是有道理的。 因怕被黏住而悄悄離開的做法, 的確不大可取。 試想, 在孩子沒有任何預期的情況下, 轉身找媽媽時, 卻發現您已經不見了, 孩子會是什麼感受呢?我想最可能的反應是:媽媽隨時都可能悄然消失, 太讓人難過了, 以後我一定黏好媽媽!也就是說, 悄悄離開不僅不能從根本上解決孩子黏人的問題,
Advertisiment
所以, 再怕孩子黏您, 您也要注意跟孩子說再見, 甚至跟孩子講清楚離開的理由, 孩子聽不懂也沒關係, 從您的肢體表情中, 孩子會感受到您的誠意, 她的分離焦慮或許會因此爆發, 但也會在哭泣中修復, 而且, 這樣的眼淚, 是她成長必要的代價, 她雖然流下您不願意看到的淚水, 卻會從中逐漸學會接受媽媽不可能永遠陪著自己的事實,
Advertisiment
做法一:創設分離的機會
年輕父母要認識到分離是暫時的, 為了孩子的成長必須創設分離的機會, 而分離對於母子來說並非是一件很痛苦的事情。 如果再遇到皓皓要求晚上兩邊都想去, 又想媽媽, 又想奶奶的情況, 或者明明在家裡答應得好好的, 出門不久就要媽媽抱的情況, 媽媽態度就要堅定一些, 無論孩子怎麼哭鬧, 都要堅定地搖頭, 一次兩次之後, 孩子會發現自己粘人並沒有什麼結果, 就會減少粘人的現象了。
父母與孩子分離時, 要明白這並不是不愛孩子, 而是現在必須離開。
Advertisiment
做法二:提前協商
每次在媽媽不能和孩子在一起的時候, 都應提前時間跟孩子說清楚, 有時還要用商量的語氣, 但媽媽決定下來的事情就一要去辦, 要提前說明, 比如在路上的時候就和孩子說, 寶寶, 媽媽回去要做飯, 媽媽需要你自己一個人玩玩具, 如果有什麼事情可以找媽媽, 但如果一個人呆著沒意思, 儘量忍一下。 進了家門之後, 仍然這樣說, 孩子一般總會答應的。 到時候雖然很不情願, 但承諾在幼小的心靈還是能留下份量的。 孩子會漸漸明白父母要做的事, 而你也確實去做你所說的事, 這樣就可以培養互相信任的感受。
做法三:在家裡玩玩分離遊戲
Advertisiment
比如你和孩子一起玩過家家遊戲時, 可以這樣對孩子說, 我要出門了, 我希望我的寶寶在家裡乖乖的, 媽媽回來會特別開心的。 之後, 你可以撤走, 過一會兒, 假裝從外面回來, 並擁抱孩子親親他, 誇他真懂事, 真的長大了, 真讓媽媽放心, 這種漸進式的分離, 對孩子接受與媽媽的分離也會有幫助。
做法四:多多提供給寶寶自己動手做事的機會
在家裡你可以讓孩子完成簡單的家務, 如讓孩子幫你換個垃圾袋等, 當孩子因為自己的能力而驕傲時, 有助於他獨立性的培養。 你還可以帶孩子出門遠行, 讓孩子適當拿一點兒東西, 如果孩子感覺累時, 每次跟孩子說忍一忍, 再忍一忍, 也是鍛煉孩子的極佳機會。
另外, 你還要多帶孩子與其他小朋友在一起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