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些寶寶生下沒幾天就開始腹瀉, 每天大便薄薄的, 呈黃色或黃綠色, 少則2~4次, 多則5次以上, 時間長達幾個月, 甚至半年。 為此, 家長們很擔憂, 怕腹瀉影響寶寶的健康, 于是, 抱著寶寶到處看病求醫。
*發生在母乳喂養的寶寶中。
*主要發生在6個月以內的嬰兒, 尤其是初生的嬰兒, 隨著年齡的增長, 腹瀉有好轉的趨勢。
*新生兒在吃奶的頭幾天, 大便次數較多, 大便較稀, 這是因為小兒剛開始進食, 胃腸道還有些不太適應的緣故。 大約2周后生理性腹瀉寶寶大便持續稀薄, 每日4~6次, 多則10余次,
Advertisiment
*大便次數增多, 大便變稀薄呈稀水樣, 帶奶瓣或帶少許透明黏液, 常在喂奶后排便。 無嘔吐、腹脹、腹痛所引起的陣發性哭鬧, 也無食欲不振等其他消化道癥狀。 無脫水表現, 大便化驗無異常。
*有些寶寶有點虛胖, 面部、耳后或發際往往有奶癬。
*除腹瀉外無其他異常。 小兒精神愉快, 反應良好, 體溫正常, 呼吸、心率平穩, 尤其重要的是體重增長正常, 對小兒生長發育無明顯影響。 這種腹瀉稱為“生理性腹瀉”。
*腹瀉在4~6 月后, 隨著輔食的增加, 消化功能趨于完善, 可不治而愈。
生理性腹瀉與病理性腹瀉有別
*生理性腹瀉多見于出生6個月以內的嬰兒, 小兒虛胖。 常伴濕疹, 生后不久即出現腹瀉,
Advertisiment
*病理性腹瀉大多為感染性腹瀉, 患有這種腹瀉的寶寶多數有發熱現象, 嘔吐不一定是主要癥狀, 糞便有異常臭味, 含有黏液或膿血, 如不及時治療, 則腹瀉會持續加重。 不同病原體引起的腹瀉又各有其特點, 致病性大腸桿菌引起的腹瀉一年四季都可發病, 但在5~8月份發病率最高。 多數小兒開始時不發熱, 很少嘔吐, 腹瀉次數不多, 轉為重型后出現發熱、嘔吐劇烈, 大便次數頻繁, 很快出現脫水, 大便以蛋花湯樣為主, 含有黏液, 有腥臭味。 病毒引起的腹瀉最常見的是輪狀病毒腹瀉,
Advertisiment
生理性腹瀉重在護理
生理性腹瀉的唯一問題是大便次數較多, 給家長在護理上帶來不小麻煩。 如果家長不能及時給寶寶換尿布和清洗臀部, 還可能引起紅臀, 甚至局部感染。 因此, 每次給寶寶換尿布時, 都應先清洗臀部, 并用消毒油膏涂抹, 以保護局部皮膚。 近年認為乳母的前列腺素E2過高可引起寶寶生理性腹瀉, 應用前列腺素抑制劑治療生理性腹瀉有效,
Advertisiment
對生理性腹瀉寶寶, 應警惕在此基礎上發生病理性腹瀉。 如果大便次數突然增加, 大便內水分增多, 有臭味, 就很可能有其他因素加重了腹瀉, 此時應該到醫院尋找原因, 去除造成腹瀉的新因素, 積極給予治療, 直到恢復平時狀況為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