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疸”又是寶寶初生階段能刺激到媽媽們神經的一個詞, 其實黃疸也分為生理性黃疸和病理性黃疸。 而生理性黃疸是十分常見的, 幾乎每個寶寶都可能會經歷, 若媽媽們能分辨出寶寶的黃疸屬於生理性還是病理性, 多少能感到寬心一些。
生理性黃疸很常見
所謂的黃疸, 就是因為血液中膽紅素濃度過高, 而導致皮膚黏膜呈現出肉眼可見的黃色。 事實上, 大部分出生不久的新生兒都可能出現不同程度的黃疸, 之所以叫生理性黃疸, 與新生兒膽紅素代謝的特點有關。
Advertisiment
生理性黃帶和病理性黃疸有什麼區別?
區別一:症狀不同
生理性黃疸是正常新生兒都有可能出現的一種特殊生理現象。 患了生理性黃疸的寶寶, 皮膚呈淺黃色而非橘黃色。 觀察寶寶的眼白, 會發現微帶黃色, 口腔黏膜微黃, 手心、腳心不黃。 黃疸出現的順序是最先從鞏膜、面部、頸部然後蔓延到軀幹和四肢。 一般4—5天黃疸程度達到高峰, 約10天內逐漸消失。
而病理性黃疸, 在新生兒出生後24小時內就可以出現。 病理性的黃疸會持續較長時間, 個別患兒還會有反復。 病理性黃疸色深呈橙黃色, 遍及全身。 並且, 病理性黃疸進展快, 從面部逐漸波及到軀幹、四肢, 如果發現新生兒手足心均被黃染, 多提示其血膽紅素值超過12mg%。 患兒睡眠、精神不好,
Advertisiment
區別二:治療方法不同
生理性黃疸一般無需特別治療
由於生理性黃疸是新生兒的常見現象, 一般不需要特別治療。 注意新生兒的保暖, 適當提早餵養, 供給足夠的水分和熱能, 及早排出胎便, 減少膽紅素的腸肝迴圈, 可以減輕生理性黃疸的程度。 同時應注意與夾雜的病理性黃疸鑒別。
而病理性黃疸目前在治療上多採用照光治療。 在特殊照光的作用下, 寶寶體內的膽紅素能轉換成其他物質, 使得體內不斷堆積的膽紅素找到另一個出口, 黃疸的症狀就能改善。
如果通過光照治療, 寶寶的情況仍無改善, 就必須以藥物或換血來治療。
Advertisiment
另外, 值得一提的是, 病理性黃疸預防比治療更重要, 如孕期防止弓形體、風疹病毒的感染, 尤其是在孕早期防止病毒感染, 出生後防止敗血症的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