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生素——近年來已經成為一個讓爸爸媽媽變得很敏感的詞。 但是對抗生素耐藥性的擔心不是沒有道理的, 抗生素的濫用不但會使寶寶的身體依賴越來越“厲害”的藥物, 還有可能破壞體內的益生菌;但盲目拒絕使用的話, 也會帶來危險。
不用抗生素, 病也能好?
濫用抗生素有很大危害, 但是盲目拒絕使用抗生素同樣也是很危險的。
寶寶的生病經歷---
這幾天, 小寶寶嘉樂嗓子沙啞繼而發燒, 媽媽在家自行給她服用了小兒感冒清熱沖劑和維生素C沖劑, 但症狀並沒有緩解反而越來越重。 在接下來的兩天裡,
Advertisiment
嘉樂的父母堅持不把小孩送到醫院診治的理由是:幾天前住在同一個社區的一名小朋友感冒症狀與自己的孩子一樣, 都是嗓子沙啞、咳嗽、發燒, 只是吃了點中藥, 躺了3天, 病情就明顯好轉了。 同時, 嘉樂的父母相信“能不用抗生素就不用, 能不輸液就不輸液”的觀點。
但是, 4天過去了, 小嘉樂的體溫仍不退, 咳嗽也越來越頻繁了, 家裡人不得不把嘉樂送到了醫院。
這時小嘉樂已經開始出現呼吸困難的症狀了, 醫生聽診可以聽到吸氣性喉鳴、雙肺呼吸音粗右肺並可聞及幹囉音, 拍胸片結論是“右肺支氣管炎”, 血常規檢查提示白細胞增多。 醫生作出了喉炎、右肺支氣管肺炎的診斷,
Advertisiment
經過3次診療, 嘉樂小朋友堅持輸液11天后, 病情基本痊癒。
醫生的話
為什麼小鄰居也是咳嗽發熱, 沒有應用抗生素就好了;而小嘉樂卻不行呢?
其實, 兩個小朋友感染的不是同一種致病微生物, 感染部位也不同, 小鄰居得的可能只是由病毒感染引起的一般感冒。
而小嘉樂在這次患病前兩周因為“秋季腹瀉”已病了一個星期, 身體抵抗力明顯下降, 病菌乘虛而入, 從上呼吸道感染, 發展到由細菌感染引起的喉炎和支氣管肺炎, 這時, 適當使用抗生素就十分有必要了。
兒童常用抗生素藥物
臨床上應用的抗生素品種很多, 兒童常用的抗生素藥物主要有以下種類:
1.青黴素類抗生素:
Advertisiment
如阿莫西林、青黴素, 這些藥物主要用於輕微的上呼吸道、耳部感染等, 這種藥屬於窄譜抗生素, 副作用較小。
2.β-內醯胺酶抑制劑類抗生素:
如阿莫西林-克拉維酸、安美汀, 往往用於較嚴重的上呼吸道、耳部感染, 它還被用於更複雜的竇炎和某些肺炎。
3.頭孢菌素類抗生素:
如頭孢克洛, 頭孢克肟, 這類抗生素也用於反復性耳部感染、支氣管炎、肺炎等。
4.大環內酯類抗生素:
如克林黴素, 這類抗生素主要用於支原體感染等疾病。
此外還有一些抗生素, 如氨基糖苷類、喹諾酮類等, 不適合用於小兒。
寶寶的生病經歷
小琪是兩周前剛出生的可愛小姑娘。 這天, 小琪媽媽發現小琪右眼分泌物較多, 就用衛生紙將其擦拭掉, 但到了第2天分泌物變得更多了,
Advertisiment
然而, 三四天后情況並沒有好轉, 甚至似乎變得更為嚴重, 媽媽又帶小琪到醫院複診, 結果醫師說分泌物培養發現了抗藥性的金黃色葡萄球菌, 需住院打針治療, 經過接受一周的萬古黴素治療, 小琪的才病情好轉出院。
本來, 小琪所罹患的是急性結膜炎, 一般而言這是應用抗生素藥膏就能治好的小毛病, 可沒想到竟然是由具有抗藥性的葡萄球菌造成的, 使得醫師必須使用最後一線的抗生素——萬古黴素, 感染才得以控制。
醫生的話
Advertisiment
小琪來到這個世界僅有兩周, 就遭受了這種抗藥性細菌的侵襲, 但這種抗藥性細菌絕非她身上原來就有的, 只因過去人們不當地使用抗生素, 導致小琪從周圍的環境中或其他人身上得到了這種抗藥性細菌的感染, 若再晚一步治療或許小琪就會留下終身瞎眼的遺憾。
小琪的例子給了我們一個提示:近些年來一直存在著一個用藥誤區, 就是治病最好能立竿見影, 要藥到病除。 因此, 許多兒童甚至是嬰兒稍微有些發熱發炎, 醫生便首選抗生素類藥加以治療, 但這一用藥現象帶來的直接結果是——抗生素越來越不管用了。
用了抗生素會產生耐藥性?
關於抗生素耐藥的問題是近年來大家都很關心的一個問題。 某醫院的一項最新統計顯示, 在需要進行抗生素治療的新生兒以及幼兒的藥敏試驗中,50%以上的小寶寶出現了至少對國產一、二代抗生素耐藥的情況。
耐藥性產生的兩種原因
很多人在感冒後會服用抗生素,這些抗生素可殺死一部分致病細菌,但僥倖活下來的細菌可能對這種抗生素產生耐藥性,並傳給下一代細菌。過多應用抗生素,這些細菌就可能對多種抗生素均產生耐藥性,使人逐漸變得“百毒不侵”——以後再受到細菌感染就對抗生素治療無反應了。
另一種重要的抗生素來源就是“有抗食品”。食用含有抗生素的肉、魚、蛋、奶等“有抗食品”,人體就成了殘留抗生素的“收容所”。當抗藥性極強的“超級細菌”出現時,將可能沒有可用之藥!
寶寶的生病經歷---
5個月大的蒽西有這樣一次經歷:出生40天時,因為吐奶去醫院做了一次鋇餐透視,回來後突然腹瀉,送到醫院檢查說是痢疾,於是醫生開了抗生素。
服藥3天后情況稍有好轉,到醫院作大便常規檢查又發現寶寶變成了腸炎,還得繼續用抗生素。再吃了3天抗生素後大便恢復了正常,媽媽按醫生吩咐給寶寶停了藥。
沒想到第二天寶寶又開始腹瀉,這回接診醫生說,寶寶以前吃的抗生素劑量不夠。回家後媽媽照醫囑加大了用藥劑量,3天后寶寶的大便恢復了正常。
可好景不長,幾天後寶寶又出現便秘現象,從1天1次,到2天1次……發展到最後,寶寶6-7天才拉一次大便。
醫生檢查後說寶寶因為抗生素使用時間太長,出現了嚴重的胃腸功能紊亂,建議吃一些益生菌類保健食品和藥物慢慢調養。就這樣把寶寶折騰到5個月大才漸漸恢復了正常。
醫生的話
人的身上有許多正常的菌群,這些菌群處於正常狀態可以維持人體健康。而抗生素的作用就是殺菌,不管是病菌還是益生菌。當不恰當地應用了抗生素後,可造成人體正常菌群的失調,會引發很多疾病,也會使原本不會致病的正常細菌也變異成為致病細菌。
另外濫用抗生素,還造成了細菌的耐藥性,使很多藥都難以起到治病的效果。嬰幼兒身體正處於發育期間,免疫系統還不成熟,如果常用到殺菌藥物,這些藥物在殺死病菌的同時也會破壞體內益生菌。
體內益生菌減少了,寶寶就會出現胃口不好、大便不正常、無精打采等現象。更可怕的是,有害物質會乘機入侵,令寶寶再次生病。因此,合理運用抗生素,儘量保持菌群平衡是保持身體健康的“秘招”之一。
抗生素的應用法則
應該怎樣決定是否應用抗生素呢?我們可以根據以下原則綜合考慮。
1.病原不同,用藥不同
根據臨床表現,通常醫生可以推斷病原菌的種類,如能結合必要的輔助檢查,更有助於有效抗生素的選用;如對病原菌診斷不明,也可選用廣譜抗生素。家長為病兒自選抗生素,常缺乏針對性,可能造成療效不佳或無效,也可引起一些副作用,並有可能誘發耐藥菌的產生,造成後期治療的困難或耐藥菌的傳播。
抗生素無高級與低級之分,只有病原菌對藥物敏感與不敏感之分,以價格判斷藥物好壞、高級低級是沒有道理的。
醫生一般能夠通過細菌培養的方式,判斷出寶寶的病情是由什麼病菌引起。僅僅從發燒、有痰、病了一星期等症狀並不足以診斷出寶寶的病情究竟是由什麼引起。因此,遇到上述症狀時,醫生沒有充足的理由來開出抗生素類藥物的。
如果確實是細菌感染引起的,那麼使用抗生素類藥物能夠迅速在24-48小時內緩解症狀,而且一定要堅持服完一個療程的藥物,如果中途停藥,可能會讓寶寶再次發病。
2.不能盲目同時服用兩種以上抗生素
兩種或兩種以上抗生素同時使用稱為聯合用藥。同時服用兩種以上抗生素,有可能造成用藥無效的後果。
通常,有嚴重感染或混合感染,病原菌不明或單一抗生素不能控制,又或者較長期應用抗生素細菌產生耐藥性可能者,以及聯合用藥可使毒性較大的藥物劑量得以減少時,才可在醫生的指導下聯合用藥。
一般需用抗生素治療的感染性疾病僅用一種抗生素即可,多用藥多保險的想法是錯誤的。
3.藥物劑量由醫生來確定
針對病原菌選藥後,需從患兒病情、藥物在體內代謝特點、給藥順從性等方面考慮,來決定給藥劑量及方式。為確保抗生素很好地發揮作用而不對機體產生危害,掌握恰當的抗生素劑量是必須的。
在兒童,藥物劑量通常是由醫生根據診斷、病情、體重或體表面積計算得出,另外,亦應考慮小兒機體代謝狀態,對患有肝、腎疾病的小兒,除應避免應用具有相應毒副作用的藥物外,還應仔細考慮用藥劑量。認為兒童用藥即為簡單的成人劑量減半的概念是錯誤的。
抗生素治療療程因疾病種類、病情嚴重程度、對現有治療的反應等而異,具體應諮詢醫生,認為症狀消失即為病癒的概念是錯誤的。
4.一般不需預防用藥
預防性應用抗生素的目的在於預防特殊細菌侵入傷口或血液迴圈而發生感染,因此部分外科手術需預防性用藥。由此可見,通常情況下不應預防性應用抗生素。
5.病毒感染不需要馬上應用抗生素
很多小孩發熱剛開始的時候,可能是病毒引起的上呼吸道感染,而抗生素對病毒感染是無效的,因此這個時候不需使用抗生素。
不少醫師主張,在寶寶有發熱、感冒時,先進行對症處理,並選用一些中藥清熱解毒的沖劑或糖漿服用,對發熱等比較明顯的也可以應用一些對症的治療藥物,如退熱藥等。
引起“秋季腹瀉”的輪狀病毒跟其它病毒一樣,是不怕抗生素的,此時如應用抗生素,可殺滅腸道的正常細菌,容易繼發菌群失調症、二重感染、影響腸道的吸收功能等。
另外,應用抗生素對於飲食不當、氣候突變等原因引起的非感染性小兒腹瀉也是沒有任何效果的。事實上,兒童上呼吸道感染95%為病毒感染所致,下呼吸道感染中也有許多是病毒感染,使用抗生素不僅沒有效果,反而容易導致正常菌群紊亂,增加毒副作用及耐藥性。
所以,不要輕易用抗生素為孩子治療感冒或腹瀉等小病,抗生素應用應由兒科醫生決定。
在需要進行抗生素治療的新生兒以及幼兒的藥敏試驗中,50%以上的小寶寶出現了至少對國產一、二代抗生素耐藥的情況。耐藥性產生的兩種原因
很多人在感冒後會服用抗生素,這些抗生素可殺死一部分致病細菌,但僥倖活下來的細菌可能對這種抗生素產生耐藥性,並傳給下一代細菌。過多應用抗生素,這些細菌就可能對多種抗生素均產生耐藥性,使人逐漸變得“百毒不侵”——以後再受到細菌感染就對抗生素治療無反應了。
另一種重要的抗生素來源就是“有抗食品”。食用含有抗生素的肉、魚、蛋、奶等“有抗食品”,人體就成了殘留抗生素的“收容所”。當抗藥性極強的“超級細菌”出現時,將可能沒有可用之藥!
寶寶的生病經歷---
5個月大的蒽西有這樣一次經歷:出生40天時,因為吐奶去醫院做了一次鋇餐透視,回來後突然腹瀉,送到醫院檢查說是痢疾,於是醫生開了抗生素。
服藥3天后情況稍有好轉,到醫院作大便常規檢查又發現寶寶變成了腸炎,還得繼續用抗生素。再吃了3天抗生素後大便恢復了正常,媽媽按醫生吩咐給寶寶停了藥。
沒想到第二天寶寶又開始腹瀉,這回接診醫生說,寶寶以前吃的抗生素劑量不夠。回家後媽媽照醫囑加大了用藥劑量,3天后寶寶的大便恢復了正常。
可好景不長,幾天後寶寶又出現便秘現象,從1天1次,到2天1次……發展到最後,寶寶6-7天才拉一次大便。
醫生檢查後說寶寶因為抗生素使用時間太長,出現了嚴重的胃腸功能紊亂,建議吃一些益生菌類保健食品和藥物慢慢調養。就這樣把寶寶折騰到5個月大才漸漸恢復了正常。
醫生的話
人的身上有許多正常的菌群,這些菌群處於正常狀態可以維持人體健康。而抗生素的作用就是殺菌,不管是病菌還是益生菌。當不恰當地應用了抗生素後,可造成人體正常菌群的失調,會引發很多疾病,也會使原本不會致病的正常細菌也變異成為致病細菌。
另外濫用抗生素,還造成了細菌的耐藥性,使很多藥都難以起到治病的效果。嬰幼兒身體正處於發育期間,免疫系統還不成熟,如果常用到殺菌藥物,這些藥物在殺死病菌的同時也會破壞體內益生菌。
體內益生菌減少了,寶寶就會出現胃口不好、大便不正常、無精打采等現象。更可怕的是,有害物質會乘機入侵,令寶寶再次生病。因此,合理運用抗生素,儘量保持菌群平衡是保持身體健康的“秘招”之一。
抗生素的應用法則
應該怎樣決定是否應用抗生素呢?我們可以根據以下原則綜合考慮。
1.病原不同,用藥不同
根據臨床表現,通常醫生可以推斷病原菌的種類,如能結合必要的輔助檢查,更有助於有效抗生素的選用;如對病原菌診斷不明,也可選用廣譜抗生素。家長為病兒自選抗生素,常缺乏針對性,可能造成療效不佳或無效,也可引起一些副作用,並有可能誘發耐藥菌的產生,造成後期治療的困難或耐藥菌的傳播。
抗生素無高級與低級之分,只有病原菌對藥物敏感與不敏感之分,以價格判斷藥物好壞、高級低級是沒有道理的。
醫生一般能夠通過細菌培養的方式,判斷出寶寶的病情是由什麼病菌引起。僅僅從發燒、有痰、病了一星期等症狀並不足以診斷出寶寶的病情究竟是由什麼引起。因此,遇到上述症狀時,醫生沒有充足的理由來開出抗生素類藥物的。
如果確實是細菌感染引起的,那麼使用抗生素類藥物能夠迅速在24-48小時內緩解症狀,而且一定要堅持服完一個療程的藥物,如果中途停藥,可能會讓寶寶再次發病。
2.不能盲目同時服用兩種以上抗生素
兩種或兩種以上抗生素同時使用稱為聯合用藥。同時服用兩種以上抗生素,有可能造成用藥無效的後果。
通常,有嚴重感染或混合感染,病原菌不明或單一抗生素不能控制,又或者較長期應用抗生素細菌產生耐藥性可能者,以及聯合用藥可使毒性較大的藥物劑量得以減少時,才可在醫生的指導下聯合用藥。
一般需用抗生素治療的感染性疾病僅用一種抗生素即可,多用藥多保險的想法是錯誤的。
3.藥物劑量由醫生來確定
針對病原菌選藥後,需從患兒病情、藥物在體內代謝特點、給藥順從性等方面考慮,來決定給藥劑量及方式。為確保抗生素很好地發揮作用而不對機體產生危害,掌握恰當的抗生素劑量是必須的。
在兒童,藥物劑量通常是由醫生根據診斷、病情、體重或體表面積計算得出,另外,亦應考慮小兒機體代謝狀態,對患有肝、腎疾病的小兒,除應避免應用具有相應毒副作用的藥物外,還應仔細考慮用藥劑量。認為兒童用藥即為簡單的成人劑量減半的概念是錯誤的。
抗生素治療療程因疾病種類、病情嚴重程度、對現有治療的反應等而異,具體應諮詢醫生,認為症狀消失即為病癒的概念是錯誤的。
4.一般不需預防用藥
預防性應用抗生素的目的在於預防特殊細菌侵入傷口或血液迴圈而發生感染,因此部分外科手術需預防性用藥。由此可見,通常情況下不應預防性應用抗生素。
5.病毒感染不需要馬上應用抗生素
很多小孩發熱剛開始的時候,可能是病毒引起的上呼吸道感染,而抗生素對病毒感染是無效的,因此這個時候不需使用抗生素。
不少醫師主張,在寶寶有發熱、感冒時,先進行對症處理,並選用一些中藥清熱解毒的沖劑或糖漿服用,對發熱等比較明顯的也可以應用一些對症的治療藥物,如退熱藥等。
引起“秋季腹瀉”的輪狀病毒跟其它病毒一樣,是不怕抗生素的,此時如應用抗生素,可殺滅腸道的正常細菌,容易繼發菌群失調症、二重感染、影響腸道的吸收功能等。
另外,應用抗生素對於飲食不當、氣候突變等原因引起的非感染性小兒腹瀉也是沒有任何效果的。事實上,兒童上呼吸道感染95%為病毒感染所致,下呼吸道感染中也有許多是病毒感染,使用抗生素不僅沒有效果,反而容易導致正常菌群紊亂,增加毒副作用及耐藥性。
所以,不要輕易用抗生素為孩子治療感冒或腹瀉等小病,抗生素應用應由兒科醫生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