圓圓1歲多, 一直很乖, 自從發了一次高燒後, 很愛發脾氣, 還總是要媽媽抱。 如果家人想替媽媽抱一會兒, 她就會大聲號哭。 有一次, 媽媽有事情, 爸爸抱了一會兒, 她就哭到幹嘔, 家人心疼極了!老是這樣, 怎麼辦呢?
玲玲2歲多了, 患過一次皰疹性咽炎後, 脾氣就變大了:動不動就大叫, 稍微不滿意, 提出了什麼要求媽媽不滿足, 就大哭個不停, 而且時時要媽媽“抱抱”、“親親”, 寸步離不開媽媽。 生了一場病, 怎麼就變嬌氣了呢?病中, 不過於縱容
人的生理和心理是會互相影響的。
Advertisiment
媽媽會比平時更加關心寶寶, 對於寶寶的種種要求往往百依百順, 只要寶寶高興, 家長會想盡辦法從物質上、精神上去滿足寶寶。 因為病中的寶寶, 心靈脆弱, 更多的呵護有助於康復。 媽媽忍耐一下寶寶的蠻橫、任性、固執, 絕對是正確的做法。
寶寶享受慣了這種與平時不一樣的待遇, 便認為病好了也該想要什麼媽媽就得給什麼、想幹什麼就讓他幹什麼, 如果媽媽做不到, 他就會像病中那樣哭鬧、抗議。
如果家長沒能及時地矯正自己的做法,
Advertisiment
但是如果生病的痛苦在寶寶心中驅之不散, 令寶寶總是心有餘悸, 甚至透支了寶寶的安全感, 寶寶夜間怕黑、對媽媽過分依戀, 常常要摟著媽媽的脖子, 那麼媽媽就要注意檢討一下自己的某些做法是否給了寶寶錯誤的認識。 例如, 媽媽是不是在寶寶生病的時候表現得過於痛苦、是不是說出了什麼令孩子害怕的擔心話, 寶寶是否在醫院看到了可怕的畫面、治療過程太痛苦等。 總之, 媽媽要搞清楚導致寶寶長久恐懼的原因, 然後慢慢疏導。
寶寶對媽媽面部表情的會意能力是天生的,
Advertisiment
所以, 要想寶寶生病過後, 不留下精神上的後遺症, 年輕的媽媽一定要增加自己的定力, 要明白寶寶生病是一件很普通的事情, 因為疾病對於人的一生來說, 隨時都可能發生。 從整個身體機能來看, 生病同時是對機體免疫系統的一種考驗, 能檢驗並增強身體的免疫能力, 從某種程度來說, 生病不是什麼“壞事”。
如果媽媽把生病當成對寶寶的一次挫折訓練, 那麼心情就會放鬆很多。 生病期間可以告訴寶寶:生病就是需要去醫院治療, 而治療可能就意味著打針、吃藥;打針、吃藥的時候,
Advertisiment
如果寶寶生的只是一些小病, 家長就沒有必要日夜陪護, 看過醫生, 給予科學治療就好了。 對於寶寶不合理的要求, 即使是在生病的過程中該拒絕的還是要拒絕。
生病期間, 如果寶寶表現鎮定, 勇敢地配合治療, 媽媽應及時給予表揚。 在表揚的時候, 不妨強化一下生病不可怕的感受, 比如, 對孩子說:“打針沒想像的那麼疼, 是不?”
寶寶生病, 媽媽放鬆心情, 不過於嬌慣寶寶, 這樣寶寶才不會在病好了以後還表現出嬌氣和任性。
愈後, 不要百依百順
對於一些疾病後變得蠻橫、愛哭鬧的孩子, 媽媽最好的辦法就是不要順從孩子。 比如, 寶寶在病中媽媽每天都給他買昂貴的水果吃,
Advertisiment
這個時候, 即便寶寶大哭大叫, 媽媽都不能屈服。 一旦媽媽屈服了, 寶寶就會把眼淚當成對付父母的武器。 為了引起父母的關注, 為了得到自己想要的東西, 他們都會以哭喊的方式威脅媽媽。
當寶寶企圖以大哭的方式逼迫媽媽答應他的時候, 媽媽一定要硬起心腸, 不能妥協。 常見的方式, 有以下兩種。
1.不予理睬
媽媽告訴寶寶:“你哭, 媽媽也不給你買。”“你哭,媽媽也不會抱你。”然後,媽媽就去幹自己的事情。期間,不要勸阻寶寶也不要關注寶寶。寶寶發現哭泣也改變不了媽媽,幾次後,也就放棄使用哭泣這種方式和媽媽戰鬥了。
2.轉變寶寶的注意力
在使用轉移注意力的方式前,也要先明確告訴寶寶,即使哭泣媽媽也不會給他買。當寶寶哭了一陣子,媽媽可以問寶寶:“你是在這裡哭泣,還是跟媽媽出去玩?”寶寶跟媽媽出去後,新的興奮點會引起寶寶的好奇和探索,他就會淡忘了當初的欲望。
媽媽也不給你買。”“你哭,媽媽也不會抱你。”然後,媽媽就去幹自己的事情。期間,不要勸阻寶寶也不要關注寶寶。寶寶發現哭泣也改變不了媽媽,幾次後,也就放棄使用哭泣這種方式和媽媽戰鬥了。2.轉變寶寶的注意力
在使用轉移注意力的方式前,也要先明確告訴寶寶,即使哭泣媽媽也不會給他買。當寶寶哭了一陣子,媽媽可以問寶寶:“你是在這裡哭泣,還是跟媽媽出去玩?”寶寶跟媽媽出去後,新的興奮點會引起寶寶的好奇和探索,他就會淡忘了當初的欲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