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寶寶生長痛的原因和應對方法


寶寶生長痛的原因和應對方法


丫丫今年4歲, 是個活潑可愛的小女孩。 平常她很少生病, 可這半年來老是說自己“腿痛”。 第二天, 不知是疼痛消失了還是忘記了, 她照樣又蹦又跳。

Advertisiment


起先爸爸媽媽以為丫丫是在撒嬌, 沒在意。 後來這種疼痛又發生了好幾次, 爸爸媽媽不免擔心起來, 趕緊抽空帶著丫丫到醫院去檢查。 經過各種檢查後, 醫生診斷丫丫為“生長痛”, 並告訴丫丫的父母不必擔心, 有許多與丫丫年齡相仿的孩子都發生過這種“生長痛”。


那麼“生長痛”到底是怎麼回事呢?


生長痛是兒童生長發育時期特有的一種生理現象, 多見於3~12歲生長發育正常的兒童。 生長痛主要表現為間歇發作的下肢疼痛。 疼痛多為鈍痛, 也可針刺樣痛, 甚至劇烈牽拉痛。 疼痛的部位多在膝關節, 其次是大腿和小腿部位, 或小腿骨前方。 疼痛呈無規則間歇發作, 常在夜間出現,

Advertisiment
持續數分鐘至幾小時不等, 無遊走性, 肢體活動不受限。 疼痛發作時不伴有發熱、皮疹等全身症狀。


兒童生長痛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幾點:


1.代謝產物堆積。 小兒過度活動, 或發育過程中組織代謝產物過多, 不能迅速地排泄清除, 會引起酸性代謝產物的堆積, 從而造成肌肉的酸痛。


2.骨骼生長迅速。 兒童尤其是3~6歲的兒童, 骨骼生長迅速, 而四肢長骨周圍的神經、肌腱、肌肉的生長相對慢一些, 因而產生牽拉痛。


3.脛骨內彎。 幼兒開始學步時小腿的脛骨較彎曲, 為了適應這種現象, 人體會代償性地出現一定程度的膝關節外翻。 隨著身體的生長, 大部分幼兒依靠腿部肌肉力量, 會逐漸使脛骨內彎和膝關節外翻這兩種暫時性的畸形得以矯正,

Advertisiment
而少數幼兒沒有及時矯正, 為了保持關節的穩定, 腿部肌肉必須經常保持緊張狀態, 故出現疼痛。


對於生長痛的治療, 最重要的就是及時休息。


孩子放學後, 如果膝部或小腿不適, 不要勉強孩子做更多的運動。 可在晚上睡覺前, 用熱水給孩子泡泡腳和小腿。 疼痛較重時, 可給予局部按摩、熱敷、塗風油精或服止痛藥, 也可適量服用維生素C。 在孩子平時不疲勞時, 應鼓勵其多參加活動, 鍛煉肌肉力量, 以促進脛骨內彎的自然矯正。


寶寶一旦出現生長痛, 家長不必驚慌。 隨著年齡的增長, 大多數患兒的生長痛會在接近青春期時消失, 對孩子正常的生長和發育不會產生影響, 即使疼痛反復發作也不會遺留關節畸形。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