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寶寶生長痛,父母別慌張

那麼“生長痛”到底是怎麼回事呢?

生長痛是兒童生長發育時期特有的一種生理現象, 多見於3~12歲生長發育正常的兒童。 生長痛主要表現為間歇發作的下肢疼痛。 疼痛多為鈍痛, 也可針刺樣痛, 甚至劇烈牽拉痛。 疼痛的部位多在膝關節, 其次是大腿和小腿部位, 或小腿骨前方。 疼痛呈無規則間歇發作, 常在夜間出現, 持續數分鐘至幾小時不等, 無遊走性, 肢體活動不受限。 疼痛發作時不伴有發熱、皮疹等全身症狀。

兒童生長痛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幾點:

·骨骼生長迅速兒童尤其是3~6歲的兒童, 骨骼生長迅速,

Advertisiment
而四肢長骨周圍的神經、肌腱、肌肉的生長相對慢一些, 因而產生牽拉痛。

·代謝產物堆積小兒過度活動, 或發育過程中組織代謝產物過多, 不能迅速地排泄清除, 會引起酸性代謝產物的堆積, 從而造成肌肉的酸痛。

·脛骨內彎幼兒開始學步時小腿的脛骨較彎曲, 為了適應這種現象, 人體會代償性地出現一定程度的膝關節外翻。 隨著身體的生長, 大部分幼兒依靠腿部肌肉力量, 會逐漸使脛骨內彎和膝關節外翻這兩種暫時性的畸形得以矯正, 而少數幼兒沒有及時矯正, 為了保持關節的穩定, 腿部肌肉必須經常保持緊張狀態, 故出現疼痛。

對於生長痛的治療, 最重要的就是及時休息。 孩子放學後, 如果膝部或小腿不適, 不要勉強孩子做更多的運動。

Advertisiment
可在晚上睡覺前, 用熱水給孩子泡泡腳和小腿。 疼痛較重時, 可給予局部按摩、熱敷、塗風油精或服止痛藥, 也可適量服用維生素C。 在孩子平時不疲勞時, 應鼓勵其多參加活動, 鍛煉肌肉力量, 以促進脛骨內彎的自然矯正。

寶寶一旦出現生長痛, 家長不必驚慌。 隨著年齡的增長, 大多數患兒的生長痛會在接近青春期時消失, 對孩子正常的生長和發育不會產生影響, 即使疼痛反復發作也不會遺留關節畸形。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