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寶寶用藥禁忌

兒童處在生長發育時期, 神經系統、內分泌系統及許多臟器發育尚不完善, 肝、腎的解毒和排毒功能以及血腦屏障的作用也都不健全。 所以, 用藥一定要在醫師的指導下進行, 特別是要注意下面的“五忌”:

一、忌濫用維生素。 維生素A、維生素D, 吃多了會出現厭食、發熱、煩躁、哭鬧、肝腫大及腎臟損害;維生素C用處雖多, 但大量服用也會引起腹痛、腹瀉等症狀, 以及出現藥物中毒。

二、忌濫用抗生素。 長期使用鏈黴素、新黴素、慶大黴素、卡那黴素等抗生素, 會對聽神經造成影響, 引起眩暈、耳鳴, 甚至耳聾;使用氯黴素可能引起再生障礙性貧血;8歲以內的孩子,

Advertisiment
特別是新生兒, 服用四環素、土黴素容易引起牙齒變黃, 並使牙釉質發育不良;喹諾酮類藥物可影響軟骨發育。

三、忌濫用解熱止痛藥。 發熱的兒童在沒有查出病因前, 不能隨便使用解熱止痛藥, 這樣會掩蓋病情, 妨礙正確診斷, 耽誤治療;特別是幼兒高熱時, 如果使用解熱止痛藥不當, 還會引起出汗增多、體溫突然下降而發生虛脫。

四、忌濫用丙種球蛋白。 丙種球蛋白主要作用是預防麻疹、甲型肝炎、腮腺炎和脊髓灰質炎, 對其他傳染病的防治效果不可靠。 由於丙種球蛋白是用人血或胎盤血製成, 濫用可能出現蕁麻疹等副作用。

五、忌不遵醫囑服藥。 為了減輕對胃的刺激, 有些藥物要在飯後服用;但對嬰幼兒來講,

Advertisiment
常因不願服藥, 強行喂藥引起嘔吐, 飯後服藥有時不合適;有些藥物在酸性強的情況下吸收好, 如鈣製劑, 若與牛奶一起服, 易結成凝塊, 影響吸收;小兒藥用量小, 最好用水沖稀後直接喂, 不要放在奶瓶中, 易被奶瓶粘去, 難以保證藥物的量, 況且有些藥物在牛奶中可起化學變化;苦味太重的藥物可加點糖;藥片、藥丸可研細後溶于水製成“湯劑”;中藥湯劑晾涼後可減輕苦味;可使用試管型喂藥器或滴管;切忌擅自增加服藥劑量;藥水一定要依指示搖勻了再服用, 否則藥力不均;嚴格遵守醫囑服藥, 不要在症狀一消失就停止服藥, 兒童對某些感染較敏感, 突然停藥會產生嚴重的併發症。 由於生理特別是智力上的原因,
Advertisiment
兒童用藥時應注意選擇正確的藥物劑型;三歲以下患者一般不宜用片劑、膠囊劑等要求正確吞咽的劑型。 同時還要注意把藥品放在小孩不易拿到的地方。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