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不少人眼裡, 皮膚用藥比口服安全, 不會引起全身性反應, 真是如此嗎?醫學研究顯示, 人體表皮最外層中的角質細胞膜具有半透膜的作用, 藥物可通過“被動擴散”的形式, 被角質細胞吸收, 然後滲入血液迴圈, 進入體內。 換言之, 皮膚也有“嘴”, 也能“吃”藥。
嬰幼兒皮膚嬌嫩, 表皮角質層發育差,
Advertisiment
舉個例子, 英國倫敦曾發生多次新生兒發紺流行, 致使不少嬰兒夭折, 後來查明是由於護理人員使用了一種劣質尿布導致。 這種尿布含有一種叫做苯胺的有害染料, 苯胺經皮膚吸收後引起了血紅蛋白變性(醫學上稱為變性血紅蛋白血症),
Advertisiment
一般外用藥雖不至於如此兇險, 但對寶寶的威脅也是不可小視的, 如碘酒可能灼傷稚嫩的皮膚, 酒精被皮膚大量吸收可引起酒精性中毒, 紫藥水可能致癌等。 另外, 對成人安全的藥物對孩子未必也安全, 如用阿托品滴鼻, 可能誘發高熱、抽風;用激素類軟膏, 可能招致全身性水腫等。
說到這裡不難明白, 海海爺爺說的是對的。 嬰兒體表大面積使用酒精擦浴, 無異於給他灌酒, 可能引發酒精中毒, 有引起呼吸困難、昏迷之虞。 如改用溫熱水擦洗體表,
Advertisiment
此外, 寶寶使用外用藥物時, 為避免皮膚損傷和吸收中毒, 還要注意以下幾點:
一、1個月內的小寶寶, 忌用膠布、氧化鋅軟膏以及膏藥之類敷貼皮膚, 否則可能引起接觸性皮炎。
二、寶寶患了皮膚病或進行皮膚消毒時, 不宜使用刺激性很強的藥物, 如水楊酸、碘酒等, 以免使皮膚發生水皰、脫皮或遭受腐蝕。 若必須使用, 應從低濃度開始, 一旦出現刺激症狀, 應立即停藥或改用其他作用緩和的藥物。
三、皮膚局部塗藥面積不可過大, 濃度不宜太高。 以硼酸為例, 一般用於小面積濕敷比較安全, 如果用於大面積皮膚病, 則可通過創面吸收發生急性中毒, 甚至引起迴圈衰竭而致命。
四、3歲內的寶寶對滴鼻淨(萘唑啉)非常敏感,
Advertisiment
總之, 嬰兒外用藥物要與內服藥物一樣慎重, 用不用, 怎樣用, 用多久, 須請醫生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