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分配注意力給孩子
上周, 小肖媽媽說, 女兒喜歡一個小毛毯, 走到哪都帶著, 媽媽擔心孩子要上幼稚園了會不會有影響呢?小肖媽媽的問題, 引起了很多媽媽的回憶, 原來很多寶寶小時都有這個可愛的習慣呢, 專家說, 這是很自然的過程, 如果孩子四五歲了, 仍然有這個習慣, 做媽媽的要想到, 這是一個信號, 說明你要在工作之餘, 多分配你的注意力給孩子, 讓他充分感受你的愛。
培養寶寶從小學會“捨棄”
妞妞媽:寶寶對於自己喜歡的東西總是拿在手裡不捨得放下,
Advertisiment
人生幾十年, 常常會遇到很多美好的東西, 但同時也會失去很多美好的東西。 如果過於重感情, 喜歡的東西放不下, 那將來一旦失去勢必會造成內心深處的嚴重傷害, 所以, 還是早糾正為好。 試試用轉移目標的方法讓寶寶接受新事物, 讓寶寶從小懂得, 失去現在的東西, 一定還會有更好的東西。 比如, 寶寶手裡常拿的東西一旦放下, 媽媽立刻拿一個比原來更好的、但也有一點共同特徵的東西遞過去, 慢慢地, 孩子也就淡忘了原來的。
Advertisiment
關心寶寶戰勝戀物
依戀是渴望溫暖和理解
全全媽:多和寶寶玩快樂的親子遊戲。 但注意, 玩的時候不要敷衍了事, 要讓寶寶充分感受到你的愛。 遊戲中要讓寶寶儘量使用雙手, 讓他在不知不覺中主動放下依戀物。
經常到大自然中遊玩, 開闊寶寶的眼界。 如果寶寶一定要帶著依戀物出門也沒關係, 你會發現, 到了大自然中, 他被各種各樣的新東西吸引, 就不太在意依戀物了。
給寶寶足夠的安全感。 寶寶離不開依戀物, 表明他渴望溫暖和理解。 媽媽要更加敏感地關注孩子, 在寶寶感到不舒適前及時滿足他的心理需要。
改掉依戀行為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成功的。 有時寶寶將依戀物忘記了一段時間,
Advertisiment
用擁抱戰勝戀物
小勇媽:我家孩子小時也有這個問題, 我看過相關文章說, 孩子的“戀物癮”是安全感缺乏引起的, 要預防或逐步戒除幼兒的“戀物癮”, 要從增強孩子的安全感入手, 爭取為孩子創造一個開放式的家庭環境。 所以, 平時多擁抱孩子, 多拍撫孩子的背部和頭頂, 以解其“皮膚饑餓”。 注意擁抱和拍撫不是獎賞, 擁抱應該是日常的、無條件的,
Advertisiment
還有, 做媽媽的在選購這些幼兒用品時, 就要有意識地備下幾個“遷移載體”, 讓孩子無法對其中的某樣東西“專情”。 如果一開始就備下兩三條小包被、一個絨布熊家庭(包括絨布熊爺爺奶奶、爸爸媽媽、叔叔嬸嬸、小絨布熊和它的表弟們)讓孩子選擇使用的話, 孩子恐怕就會領悟到:這是無生命的物質, 而不是有感情能交流的人。
幫助孩子建立新的安全感
哢哢媽:我的班裡有一名孩子叫松松,
Advertisiment
本人覺得小孩子是借助玩具來尋求某種安全感, 尤其是在陌生的環境裡, 更是依戀他所熟悉的東西。 當新的安全感被確立, 他自然會放棄他的依戀物。戀物的孩子在家裡很少得到家長的陪同,親子時間較少,有的家長由於忙,親子遊戲幾乎沒有,孩子的安全感沒有很好的確立,就會轉移到玩具身上。
我自己的孩子3歲了,他喜歡各種玩具,也會拿到幼稚園去,有時去外面玩也會帶上,家裡人從來不說他,從來不限制他,他反而不依戀某種東西。所以,想改變戀物癖,一要多陪孩子玩,一起到戶外遊戲,多溝通,建立好的親子關係。二是不要將孩子的某種行為放大,孩子的某種行為是階段性的,要有耐心,有方法,快樂地陪他成長和度過。
五六歲之前的寶寶戀物家長不用太緊張
寶寶戀物就是一種成長過渡期的依戀行為,是寶寶從“完全依戀”轉為“完全獨立”的過渡期間所產生的行為。寶寶產生依戀行為的時間,絕大多數發生在6個月大至3歲之間,其戀物表現在2歲時最為強烈。為什麼寶寶會迷戀這些物品呢?因為它們是寶寶心裡安全感的依靠,尤其在白天變成黑夜、寶寶想睡又怕失去知覺時,不安全感就會大大增加,此時某些物品對寶寶來說就非常重要。
孩子戀物不能說是“戀物癖”,“戀物癖”是變態心理學中的一個專業術語,戀物癖患者通過撫弄、嗅、咬或玩弄某物來獲取性快感,和寶寶戀物是兩回事。
當孩子出現這種戀物行為時家長不用太緊張,因為孩子在成長過程中,由於他們的大腦發育還不是很健全,他們對一些事物的認知能力和反應調節能力還不成熟,從而產生對某種特殊事物的特殊愛好。隨著孩子年齡增長,大腦發育的逐步健全,他們會逐漸對事物作出正確評價和認知,從而擺脫這種戀物行為。但是,當孩子已經五六歲了,還是處在戀物行為中無法克服,那家長就要警惕了。因為長期讓孩子處於這種戀物的情緒下,會對孩子的健康成長產生一定的負面影響,比如,形成孤僻、膽小的性格。
出現這種情形,家長不必過於擔心,糾正起來並不難。小孩子的注意力和興趣是不大穩定的,很容易轉移,只要循循善誘,完全可以糾正。可以給孩子提供一些類似的物件,豐富孩子玩耍的物件,擴展孩子的視野,誘導孩子把注意力和興趣物件朝著更為廣泛的方向發展。孩子特別喜歡的東西,如果不是有害的,一般不要採取粗暴的態度和強制的方式,因為那樣會給孩子一種“暗示”,促使其和家長“較勁”,結果適得其反。
小編總結:五、六歲之前的寶寶出現戀物時,家長們無需過於緊張,寶寶出現戀物在提示家長們的注意力的投放給寶寶的是否過少,所以,在家時,家長們應多陪孩子玩玩,給孩子建立新的安全感,幫助寶寶戰勝戀物。
(實習編輯:Alan) 他自然會放棄他的依戀物。戀物的孩子在家裡很少得到家長的陪同,親子時間較少,有的家長由於忙,親子遊戲幾乎沒有,孩子的安全感沒有很好的確立,就會轉移到玩具身上。
我自己的孩子3歲了,他喜歡各種玩具,也會拿到幼稚園去,有時去外面玩也會帶上,家裡人從來不說他,從來不限制他,他反而不依戀某種東西。所以,想改變戀物癖,一要多陪孩子玩,一起到戶外遊戲,多溝通,建立好的親子關係。二是不要將孩子的某種行為放大,孩子的某種行為是階段性的,要有耐心,有方法,快樂地陪他成長和度過。
五六歲之前的寶寶戀物家長不用太緊張
寶寶戀物就是一種成長過渡期的依戀行為,是寶寶從“完全依戀”轉為“完全獨立”的過渡期間所產生的行為。寶寶產生依戀行為的時間,絕大多數發生在6個月大至3歲之間,其戀物表現在2歲時最為強烈。為什麼寶寶會迷戀這些物品呢?因為它們是寶寶心裡安全感的依靠,尤其在白天變成黑夜、寶寶想睡又怕失去知覺時,不安全感就會大大增加,此時某些物品對寶寶來說就非常重要。
孩子戀物不能說是“戀物癖”,“戀物癖”是變態心理學中的一個專業術語,戀物癖患者通過撫弄、嗅、咬或玩弄某物來獲取性快感,和寶寶戀物是兩回事。
當孩子出現這種戀物行為時家長不用太緊張,因為孩子在成長過程中,由於他們的大腦發育還不是很健全,他們對一些事物的認知能力和反應調節能力還不成熟,從而產生對某種特殊事物的特殊愛好。隨著孩子年齡增長,大腦發育的逐步健全,他們會逐漸對事物作出正確評價和認知,從而擺脫這種戀物行為。但是,當孩子已經五六歲了,還是處在戀物行為中無法克服,那家長就要警惕了。因為長期讓孩子處於這種戀物的情緒下,會對孩子的健康成長產生一定的負面影響,比如,形成孤僻、膽小的性格。
出現這種情形,家長不必過於擔心,糾正起來並不難。小孩子的注意力和興趣是不大穩定的,很容易轉移,只要循循善誘,完全可以糾正。可以給孩子提供一些類似的物件,豐富孩子玩耍的物件,擴展孩子的視野,誘導孩子把注意力和興趣物件朝著更為廣泛的方向發展。孩子特別喜歡的東西,如果不是有害的,一般不要採取粗暴的態度和強制的方式,因為那樣會給孩子一種“暗示”,促使其和家長“較勁”,結果適得其反。
小編總結:五、六歲之前的寶寶出現戀物時,家長們無需過於緊張,寶寶出現戀物在提示家長們的注意力的投放給寶寶的是否過少,所以,在家時,家長們應多陪孩子玩玩,給孩子建立新的安全感,幫助寶寶戰勝戀物。
(實習編輯:Al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