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的免疫系統還不斷在完善中, 即使媽媽再細心再好的護理, 都難免會生病。 寶寶生病時更讓媽媽擔心, 面對不舒服的寶寶, 很多媽媽都是不知如何是好呢?
天下所有的父母最大的心願就是希望寶貝健健康康地成長, 但是寶貝要從一棵幼苗成長為一棵參天大樹, 期間難免風風雨雨。 感冒、發燒、拉肚子、咳嗽, 是每個孩子成長都必須經歷的。
有時候孩子“生病”並不是真正的生病, 只是他們———“成長的信號”。 大人太過緊張, 反而會加劇孩子對疾病的恐懼。 專家們呼籲家長們, 尊重疾病發展的規律, 太過心急反而會害了寶寶,
Advertisiment
專家解讀1:孩子發燒 不一定是病
面對正在發燒的寶寶, 許多家長心急如焚, 恨不得寶寶吃了藥, 體溫立即回到36.5℃。
應對寶寶感冒發燒, 是每個為人父母的必修課。 這門課也許你已經上了幾年, 可當寶寶又一次發燒時, 你仍可能驚慌失措、手忙腳亂地抱著孩子往醫院跑。
寶寶“發燒” 不一定是真生病
其實, 孩子發燒不一定是生病, 也不一定是壞事。 專家表示, 其實發燒本身只是一種症狀, 而非一種疾病, 它代表著身體對抗外來病原體侵襲所出現的正常反應, 有的時候也不一定是由感染引起。 孩子比大人更容易發燒, 為什麼?是因為他們的免疫系統比成人活躍得多,
Advertisiment
發燒會出現在孩子的許多重要的生長發育階段, 比如說萌牙時、關節生長時、接種疫苗後, 以及第一次入幼稚園後(第一次真正進入社會, 大量的資訊刺激會引起寶寶們的身體發生變化)等。 總之, 發燒並不一定就是生病。 對於這些情況引起的發燒, 只要體溫不超過38.5°C, 且精神活躍, 食欲旺盛, 寶寶哭鬧不厲害, 就無需特殊處理, 多給寶寶喝些開水就行了。
此外, 兒童的體溫調節中樞發育不完善, 一些外在因素也常常可能引起他們體溫的上升, 比如剛洗完澡、剛喝完奶、剛運動後、穿得太多等。
Advertisiment
發燒或有利於寶寶健康
就算真的是病毒細菌感染引起的發燒, 家長也別和它過不去。 面對正在發燒的寶寶, 許多家長心急如焚, 恨不得寶寶吃了藥, 體溫立即回到36.5℃。 專家表示, 家長別對退燒太心急, 其實發燒不是“敵人”, 而是幫助寶寶康復的“戰友”。 發燒時寶寶體內白細胞殺傷力會提高, 而細菌和病毒的活力則相應下降, 有利於寶寶的康復。
甚至還有觀點認為, 發燒還有利於兒童的正常成長發育。 不少孩子經過一場發燒後, 好像長大了, 思維能力、語言表達能力會有提高, 究其原因, 就是因為發燒加快了腦細胞的代謝和新生。 就像異物吸入氣管後會引起咳嗽一樣, 咳嗽是人體清除異物、自我保護的表現。
寶寶的免疫系統還不斷在完善中,
Advertisiment
發燒或有利於寶寶健康
就算真的是病毒細菌感染引起的發燒, 家長也別和它過不去。 面對正在發燒的寶寶, 許多家長心急如焚, 恨不得寶寶吃了藥, 體溫立即回到36.5℃。 專家表示, 家長別對退燒太心急, 其實發燒不是“敵人”, 而是幫助寶寶康復的“戰友”。 發燒時寶寶體內白細胞殺傷力會提高, 而細菌和病毒的活力則相應下降, 有利於寶寶的康復。
甚至還有觀點認為, 發燒還有利於兒童的正常成長發育。 不少孩子經過一場發燒後, 好像長大了, 思維能力、語言表達能力會有提高, 究其原因,
Advertisiment
專家解讀3:病好得太快 不見得是好事
每一種疾病都有其自身發生、發展到康復的規律, 所以不能因為大人自己擔心, 就要求醫生立即把病治好。
以普通的感冒發燒為例, 完全康復至少需要一個星期。 很多家庭都有這樣的遭遇, 白天剛帶寶寶去過醫院, 把溫度降了下來, 可一到晚上寶寶再次發燒, 一家人又手忙腳亂地把寶寶送到醫院。 明明吃了退燒藥, 體溫為何仍會反彈?肯定是白天開的藥不管用, 乾脆換個醫生看, 或換家醫院看吧。 有的寶寶一場感冒去了四五家醫院看, 終於在最後一家醫院給看好了。 並不一定是最後這家醫院的醫生水準高,而是寶寶的病本來就該好了。
專家解釋,寶寶的發燒出現反復其實很正常。發燒是因為體內感染了細菌、病毒,出現了炎症。就算寶寶吃了抗生素或抗病毒的藥物,但炎症並不可能立即消失,退燒藥也只是暫時將溫度降下來,當藥效一過體溫會再次上升。
在一些醫院的兒科,有些時候當家長過於“強勢”(實在是因無知導致的),一定要求孩子當天退燒,不得已醫生只好給孩子開激素類藥物,表面上孩子的燒退了,但不必要的激素使用會對孩子的健康造成危害。
專家建議:養育孩子 多些感受少點焦慮
大人對孩子生病的焦慮,對孩子的心理和生長發育都有非常大的負面影響。
專家介紹,生病中的孩子會感到身體上的難受,但並不會恐懼,可當孩子們看到大人非常的焦慮時,會憑空增加他們對疾病的恐懼,人在恐懼和緊張的狀態下機體的免疫功能是受到抑制的,反而不利於疾病的康復。
就算是在日常生活中,父母的這種焦慮也是會傳染給孩子的,哪怕還是牙牙學語的幼兒。孩子的精神不放鬆,無時無刻都能感受到關注和壓力,勢必會影響身心發展。於是我們常常能看到,大人小心翼翼照顧下的孩子卻反而長得如“豆芽菜”體弱多病。孩子的認知也可能受到父母焦慮的影響,當他成人後也可能為自己身體小小的不適疑神疑鬼,反復檢查,惶惶不可終日。
並不一定是最後這家醫院的醫生水準高,而是寶寶的病本來就該好了。專家解釋,寶寶的發燒出現反復其實很正常。發燒是因為體內感染了細菌、病毒,出現了炎症。就算寶寶吃了抗生素或抗病毒的藥物,但炎症並不可能立即消失,退燒藥也只是暫時將溫度降下來,當藥效一過體溫會再次上升。
在一些醫院的兒科,有些時候當家長過於“強勢”(實在是因無知導致的),一定要求孩子當天退燒,不得已醫生只好給孩子開激素類藥物,表面上孩子的燒退了,但不必要的激素使用會對孩子的健康造成危害。
專家建議:養育孩子 多些感受少點焦慮
大人對孩子生病的焦慮,對孩子的心理和生長發育都有非常大的負面影響。
專家介紹,生病中的孩子會感到身體上的難受,但並不會恐懼,可當孩子們看到大人非常的焦慮時,會憑空增加他們對疾病的恐懼,人在恐懼和緊張的狀態下機體的免疫功能是受到抑制的,反而不利於疾病的康復。
就算是在日常生活中,父母的這種焦慮也是會傳染給孩子的,哪怕還是牙牙學語的幼兒。孩子的精神不放鬆,無時無刻都能感受到關注和壓力,勢必會影響身心發展。於是我們常常能看到,大人小心翼翼照顧下的孩子卻反而長得如“豆芽菜”體弱多病。孩子的認知也可能受到父母焦慮的影響,當他成人後也可能為自己身體小小的不適疑神疑鬼,反復檢查,惶惶不可終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