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寶寶病前徵兆預防媽媽早知道

寶寶生病是每個媽媽都不願看到的, 但是寶寶抵抗力低, 生病也是在所難免的, 所以媽媽們要學會判斷寶寶是否是有生病的跡象了。 寶寶在生病前也是有徵兆出現的, 媽媽可根據徵兆來做好預防保健護理工作。 寶寶生病前的幾個“改變”:

1、食欲改變

健康的兒童能按時飲食, 食量較恒定。 若發現寶寶食欲改變, 食量減少或拒食, 往往是患病的前兆表現。 特別是急性病, 如急性肝炎, 早期多無任何症狀, 只是不想吃東西, 或噁心、嘔吐。

2、睡眠改變

嬰兒患病前通常夜間睡覺不好, 表現出啼哭或煩躁不安等症狀,

Advertisiment
如出現發熱、腹痛、肛周瘙癢等。 由於嬰兒不能用言語表達, 只能以哭吵不安來表示, 一般哭聲尖銳, 呈陣發性, 哭鬧時伴有面色發青、手足蹬動、頭部後仰、腰部挺伸等。

某些生理狀況, 如饑餓、過冷、過熱、大小便等, 也易使寶寶睡眠不安或哭鬧, 但當其要求滿足、不適解除後, 哭鬧和不眠即會停止。 這些屬於生理性哭吵, 應加以鑒別。 某些疾病如腦膜炎、中毒等, 可以使患兒出現嗜睡, 即睡眠時間突然延長, 整天昏昏欲睡。

3、情緒改變

小兒患病常有情緒改變。 若孩子忽然變得不愛玩, 愛哭鬧, 往往就是疾病的早期反應。 如結核性腦膜炎, 在出現神經系統症狀之前, 可先有情緒、精神改變, 如性情暴躁或膽小怕事等, 然後才會出現發燒、嘔吐、嗜睡等症狀。

Advertisiment

4、氣色改變

健康的孩子面色多紅潤。 急性發熱的病兒則面色發白或發紫。 這常常預示孩子患肺炎、心臟病或某些食物中毒等疾病。 貧血或失血的小孩除了面色蒼白, 還常伴有口唇、牙齦蒼白。 在排除皮膚病等疾病的情況下, 出現這些症狀可能與某些微量營養素的缺乏有關, 如鐵、鋅或維生素C、維生素B1缺乏, 也可能與食物過敏有關。

5、呼吸頻率改變

正常的小孩呼吸平衡而有節律性, 健康的嬰幼兒不超過40次/分, 兒童不超過30次/分。 若發現孩子呼吸時快時慢、呼吸深淺不一, 父母應引起注意。 患肺炎的小孩常常呼吸增快, 伴有兩鼻翼扇動、口鼻周圍發青等現象。 患氣管炎的小孩可在喉部聽到咕嚕咕嚕的痰聲。 患哮喘的小孩有一種特別響亮的哮鳴聲等。

Advertisiment

6、大便改變

如果不是吃了大量的西瓜或番茄等紅色食品, 紅色便一般提示有消化道出血的可能, 應及時治療。 綠色便常出現於三天之內的正常嬰兒, 三天之後出現綠色便多為消化不良引起的。 白色便為肝炎或膽道疾病所特有, 且小兒皮膚發黃。

7、體重改變

寶寶原本胖乎乎的小臉慢慢地消瘦, 軀體和四肢的皮下脂肪變薄, 甚至有點皮包骨的感覺, 較長時期內, 孩子體重增加不明顯或幾乎不增加。 這些情況多見於食量小、消化吸收能力較差的孩子, 也可見于孩子疾病過後的恢復期。 較長時期內, 孩子增高不明顯或個頭幾乎不增長, 這種情況常見於生病之後, 或有明顯挑食或偏食的孩子,

Advertisiment
也與不良生活方式有關, 如經常睡覺很晚。

8、頭髮改變

有些孩子頭發稀少無光澤、枯黃易斷裂, 或出現白髮、枕部脫髮等情況。 這些情況可能與營養不良、某些微量營養素缺乏有關, 也可能與中醫講的氣血虛弱等因素有關。

9、視力改變

在昏暗的光線下視物不清, 眼睛乾燥, 經常眨眼, 經常有眼屎, 眼睛易疲勞。 這種情況可能與孩子不愛吃蔬菜, 尤其不愛吃綠色蔬菜和胡蘿蔔等原因有關。 保護寶寶視力應該從膳食開始。

10、出牙情況

有些孩子出牙遲, 一歲時8顆乳牙還沒出齊, 到了2歲, 乳牙還不到20個。 有的孩子乳牙掉後新牙遲遲不出。 有些孩子囟門閉合遲、走路遲、說話遲。 這些情況可能與維生素D、鈣或蛋白質缺乏有關, 也可能與中醫講的先天不足、先天腎虛有關。

Advertisiment

11、口腔異味

有些孩子口內有異味;經常出現口角炎、唇炎、口腔炎;舌頭成地圖舌(舌頭表面看起來像地圖);消化能力差, 易出現噁心、嘔吐、腹痛症狀, 有時也會出現腹瀉和便秘交替症狀。 這種情況可能與維生素B1、維生素B2缺乏有關, 也可能與經常給孩子吃溫熱性的食品或油炸食品有關。

12、不明原因出血

孩子經常不明原因出血:刷牙時牙齦出血, 不小心碰到鼻子或天氣乾燥時鼻子出血等。 這些情況都可能與維生素C缺乏有關。

我家寶寶2歲半。 寶寶舅舅前幾個月從美國回來, 給孩子帶了好幾瓶專門給兒童吃的複合維生素。 我發現寶寶服用以後胃口好像沒有原來好了。 請問孩子需要補充複合維生素嗎?

專家解答:不少媽媽會給寶寶補充維生素,更認為複合維生素能全面補充寶寶的營養需求,小小一粒吃起來也方便。殊不知,這樣沒有明確目的的全面補充,很容易產生維生素之間的失衡,該補的量不足,不需補的量偏多,不僅會影響孩子正常的飲食需求,還會帶來其他的副作用。營養醫師強調,維生素不是食品,多量服用會導致藥物中毒。維生素的補充必須適當,而且補充要有間斷性。長期補充複合維生素片或各類維生素,容易使人體產生依賴性,尤其是水溶性維生素。長期補充不僅會降低機體對食物中維生素的吸收率,而且一旦停服,就可能出現維生素缺乏的症狀。所以專家建議,無論補充哪類維生素,都最好補一段時間,停一段時間,以保證服用的安全,例如隔天服用一次,或服5天停2天。缺什麼補什麼,缺幾種補幾種,不缺不補,這是補充維生素的首要原則。切記在給兒童選擇維生素藥劑前,最好先諮詢醫生,以免發生不必要的危險。

專家解答:不少媽媽會給寶寶補充維生素,更認為複合維生素能全面補充寶寶的營養需求,小小一粒吃起來也方便。殊不知,這樣沒有明確目的的全面補充,很容易產生維生素之間的失衡,該補的量不足,不需補的量偏多,不僅會影響孩子正常的飲食需求,還會帶來其他的副作用。營養醫師強調,維生素不是食品,多量服用會導致藥物中毒。維生素的補充必須適當,而且補充要有間斷性。長期補充複合維生素片或各類維生素,容易使人體產生依賴性,尤其是水溶性維生素。長期補充不僅會降低機體對食物中維生素的吸收率,而且一旦停服,就可能出現維生素缺乏的症狀。所以專家建議,無論補充哪類維生素,都最好補一段時間,停一段時間,以保證服用的安全,例如隔天服用一次,或服5天停2天。缺什麼補什麼,缺幾種補幾種,不缺不補,這是補充維生素的首要原則。切記在給兒童選擇維生素藥劑前,最好先諮詢醫生,以免發生不必要的危險。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