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寶寶病癒後當心“心理病”

妞妞是個性格開朗、活潑大方的小朋友。 前段時間, 因為患病住院治療, 出院後又在家裡休息了兩個月, 當她再次跨進幼稚園大門時, 簡直像換了個人似的, 整天坐在教室一角, 動不動就眼淚汪汪。 老師覺得很奇怪:怎麼得了一場病, 這孩子的性格都變了?其實, 這種性格的改變反映了孩子心理上的缺陷。 患病, 尤其是患慢性病的孩子, 身體康復後, 性格改變較為常見。 那麼, 如何避免孩子患病以後又患“心病”呢?

1.家長應以孩子易懂的方式解釋生病的緣由, 告訴他到醫院看病、治療的重要性, 減輕其心理負擔,

Advertisiment
積極配合醫護人員的治療, 漸漸適應陌生的環境。 孩子患病後, 正常生理活動受到擾亂, 精神、體力均受到影響。 對他們多些關心、照顧是必要的, 但也不能一味遷就。

2.合理安排孩子的生活。 對於病程長, 需要久治、久養的孩子, 根據病情輕重, 安排好起居生活, 避免養成懶散習慣。 進行適當的戶外活動和遊戲, 可以增強孩子的抗病能力, 不過, 應避免因過分貪玩而疲勞。

3.盡可能讓孩子生活自理。 根據孩子的年齡和疾病恢復情況, 要求他達到同齡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 這對於克服孩子的自卑心理, 保持樂觀情緒、縮小與健康孩子的心理差距非常必要。

4.調劑好孩子的精神生活。 孩子生病後活動空間減少, 可根據孩子的年齡創造條件,

Advertisiment
使他有適當的遊戲、學習活動。

孩子性格的可塑性極強, 如果孩子病癒後出現妞妞那樣的性格改變, 在加強營養和體育鍛煉的同時, 恢復正常教育, 一般情況下都可以糾正。 所以, 當孩子病後出現心理問題時, 家長要針對病因進行處理, 只要處理得當, 孩子的性格大多可以恢復正常。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