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發熱的處理辦法_寶寶發熱怎麼辦

養生之道網導讀:

寶寶發熱怎麼辦?發熱是一種防禦機制, 但高熱可損害機體和引起併發症, 如小兒高熱驚厥。 所以, 小兒發熱須積極處理, 除用物理降溫外, 還應使用退熱藥。 那麼寶寶發熱怎麼辦?下面養生之道網為你介紹寶寶發熱家庭常見處理的方法。

Advertisiment

一、發熱處理方法

當寶寶發熱的時候, 作為家長一定要保持冷靜, 做好相應的家庭處理:

1、物理降溫退熱因物理降溫無任何副作用, 且使用較為方便, 可在家庭中應用。 可以選用冰枕、頭部冷敷等方法來退熱, 可冷敷腋下或腹股溝部位, 但注意不能太冰。 還可選用溫水浴15~20分鐘, 水溫37℃一38℃(手放入水中感覺不冷也不熱), 或根據體溫情況延長時間, 做完後擦乾全身。 但有些人認為冷敷及溫水浴違反了生理機制, 不主張使用。

2、發熱時, 要適當保暖在發熱初期, 寶寶會畏寒、打寒戰, 可以適當保暖。 但是切忌過度保暖,

Advertisiment
特別是小寶寶, 要防止保暖過度導致“捂熱綜合征”。

3、退熱時, 要讓熱氣跑掉當體溫上升後, 要及時降溫防止發生高熱驚厥, 應減少衣服或棉被, 讓熱氣跑掉。 退熱時會出汗, 要及時擦汗, 及時更換汗濕的衣服, 不要讓寶寶對著風口或電扇吹, 以免著涼。

4、補充水分發熱時, 體內水分容易流失, 必須要多補充水分。 多喝水不但有利於降溫, 而且有助於細菌毒素的排泄。 可讓寶寶喝溫開水或溫的牛奶、米湯等, 也可給寶寶喝鮮果汁等, 並以少量多次的方式餵食。

5、發熱時寶寶的飲食:發熱時營養物質的消耗增多, 而消化功能減退, 如果寶寶能喝下母乳或牛奶的話, 則不用太擔心。 寶寶宜進食清淡且富含維生素、易消化的食物, 以減少胃腸道的負擔。

Advertisiment
鼓勵寶寶多吃水果、蔬菜, 少食多餐。 最好給予湯麵、粥類等水分較多的飲食, 不要強迫他們吃不想吃的食物, 也不要讓他們吃得太飽, 以免引起嘔吐或腹部不適。

6、高熱時, 可使用退熱藥當寶寶持續高熱時, 會睡不著, 吃不下, 一味不用退熱藥對身體不好。 若體溫在38.5℃以上、寶寶感覺難受時, 可使用退熱藥。 使用完退熱藥, 經過半小時後, 體溫若下降約0.5℃, 則表示有效果。 退熱藥物是對症治療藥物, 主要是退熱作用, 一旦發熱消退, 就無須再用退熱藥。 但要瞭解退熱藥並不是治病的藥物, 也無法讓體溫降至正常。

7、把孩子手腳搓熱

如果孩子發燒時頭很燙, 手腳冰涼, 家長要引起注意了, 這種情況說明孩子的體溫還可能繼續上升,

Advertisiment
所以需要趕緊為孩子進行物理降溫。 家長要不斷的為孩子搓手心和腳心, 直到把手腳搓熱為止。

8、降低環境溫度

孩子退熱需要和周圍進行熱交換, 環境溫度越低越有利於退熱, 最好的環境溫度是20℃~24℃(根據季節不同), 有利於體溫緩 慢下降。 對於小嬰兒, 特別是夏天, 只要把嬰兒的衣服敞開, 放在陰涼的地方, 他的體溫就會慢慢下降。 如果孩子發熱的早期伴有畏寒、寒戰, 說明孩子的體溫還在 上升期, 不適合用這種方法。

二、家庭退熱常備藥

可備用的藥有:

撲熱息痛、小兒魯米那、小兒退熱栓、百服寧、泰諾、泰諾林、小白退熱口服液、柴胡飲、小兒退熱口服液等。

最佳必備藥及使用方法:

1、撲熱息痛:適用于2歲以上小兒根據年齡不同選擇不同劑量。

Advertisiment
一般情況下, 2~3歲5~100毫克, 4~6歲100~150毫克。 輕度發熱38℃以下, 選擇較小劑量;中度發熱38℃~39℃選擇中間劑量;高熱39℃以上選擇大劑量。 撲熱息痛規格有兩種, 500毫克/片、300毫克/片。

2、小兒魯米那:尤其適用于嬰幼兒。 除有退熱作用外, 還有止驚作用。 可預防小兒高熱驚厥, 價格便宜, 療效好。 一般情況下, 半歲前半片, 以後每歲1片。 即3歲小兒可服3片, 可根據發熱程度加減劑量。

3、小兒退熱栓:當小兒高熱, 使用退熱栓, 有很好的退熱效果, 使用退熱栓時, 要注意放置方法。 把外包裝去掉, 小兒取側臥位, 暴露肛門, 緩緩推入退熱栓直至全部進入肛門。

4、退熱貼:退熱貼是由交聯的或部分交聯的聚丙烯酸樹脂、丙三醇、水、薄荷油製成的水凝膠, 塗敷在醫用無紡布基材上, 上面覆蓋聚乙烯高分子材料作保護膜而構成。使用前請潔淨皮膚表面汗漬、油污。撕開透明膠膜,將冷卻的膠面緊貼在額前或患處。

上面覆蓋聚乙烯高分子材料作保護膜而構成。使用前請潔淨皮膚表面汗漬、油污。撕開透明膠膜,將冷卻的膠面緊貼在額前或患處。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