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發燒 媽媽應當怎麼做

如果寶寶發燒了, 您應當怎麼做呢?本文告訴您七個有關寶寶發燒的小常識。

常識一、弄清病因再退熱

不少父母看到寶寶小臉燒得紅燦燦, 暈頭暈腦的模樣, 第一反應是快點給寶寶退熱, 其實這樣做很可能適得其反。

專家指出, 發熱並不是疾病, 而是身體對病毒或細菌入侵所產生的一種反應, 如果父母硬要給寶寶退熱, 反而可能削弱寶寶抵抗力。

引起寶寶發熱的原因有很多, 主要可歸納為感冒、耳鼻喉發炎、幼兒急疹、尿路感染、打預防針等。 所以, 當寶寶發熱時, 關鍵在於先弄清發熱的原因, 治療原發病,

Advertisiment
而不是一見寶寶發熱, 就給他吃退燒藥急匆匆降溫, 反而會掩蓋病情, 影響醫生對病因的判定, 延誤治療。

常識二、度數不同, 護理方式不同

通常認為, 小兒發熱時體溫在37.5度-38度為低熱, 38度-39度為中熱, 39度以上為高熱, 超過41度為超高熱。 一般來說, 41度以上超高熱比較少見, 而41度以下的發熱並不會對寶寶的腦神經組織直接造成傷害。

不同發熱溫度情況下, 對寶寶的護理方法也會有不同, 所以建議按照度數為寶寶靈活調整應對方案。 如果寶寶只是38度左右的低熱, 且精神狀況還是很好, 則不用急著帶他就醫, 有時醫院的交叉感染很可能會加重寶寶的病情, 也不需服用退燒藥, 可以在家觀察, 並給寶寶多提供水分或流質的食物,

Advertisiment
以新陳代謝排除體內病毒或細菌, 讓寶寶自然痊癒。

如果寶寶體溫高於39度時, 建議送寶寶去醫院檢查治療, 如果溫度較高, 可以先適量給寶寶吃一些退燒藥, 防止途中因高燒而抽風。

常識三、發熱三程巧妙增減衣物

一般而言, 發熱會經歷三個階段:發冷-發熱-出汗。 當然, 也有些發熱可能不經歷發冷, 也有可能沒有出汗的情況, 不過全面瞭解發熱三程的應對方案總是有備無患。

發冷階段:發冷一般是發燒的前期, 寶寶會全身打冷戰, 甚至有畏寒的情形, 這多由細菌感染引起, 當發現寶寶不停發抖時, 首先要做的是為他添加衣物, 或者用小被子輕輕裹住, 同時, 要讓寶寶多喝溫水, 以幫助體溫升高。

發熱階段:寶寶的體溫會迅速攀升,

Advertisiment
皮膚摸起來很燙。 有些父母會誤以為要幫助寶寶快點出汗而可能又給寶寶穿衣服或者蓋被子, 其實這是非常錯誤的, 反而會讓寶寶體溫更加升高, 甚至引發“捂熱綜合征”。 正確的做法是幫助寶寶積極散熱, 保持室內通風良好, 同時讓寶寶補充溫水, 並適當減少他身上的衣物。

出汗階段:這是寶寶正在散熱的表現, 父母應該及時幫助寶寶擦去汗水, 防止因汗水堵塞毛孔而排汗不暢。

常識四、發熱三程巧妙增減衣物

物理降溫是居家護理發熱寶寶的一種安全又實用的方法, 父母有必要掌握一些技巧。

溫濕敷:用溫濕半幹的毛巾敷在寶寶胸腹部, 但要注意室溫以免著涼。 也可用稍涼的濕毛巾(約25度)擰成半幹,

Advertisiment
放在寶寶額部、頸部、腋下及大腿根部進行冷敷, 每5分鐘換一次。

冰敷:只適合稍大的寶寶使用, 方法為, 用冰袋放在寶寶額部、雙側頸部、也可以放在腋下及雙側腹股溝的部位。 建議在冰袋外裹一層布以防局部凍傷寶寶肌膚。 6個月以內的小寶寶可以使用退熱貼緩解高燒不適。

溫水洗澡:對於體溫在39度以上的寶寶, 泡溫水澡與溫水擦浴是最合適的降溫方法。 水溫以36度-37度適宜。 泡浴時讓寶寶身體浸泡在水裡, 同時用溫潤毛巾在四肢和前胸後背上下搓揉, 時間在20-30分鐘, 約4-6小時1次。

需要注意的是, 對於出疹性疾病的發熱寶寶不宜採用冰敷降溫, 以免刺激皮膚, 誘發皮疹。

常識五、正確使用小兒退燒藥

當寶寶的體溫在38.5度以上時,

Advertisiment
做了物理降溫後也要適當輔以退燒藥物。 在醫生的處方指導下, 父母需要在家中常備退燒藥以應不時之需。 專家介紹, 小兒退燒藥主要有水劑、栓劑和針劑。 一般以水劑較溫和, 最普遍使用的如小兒美林糖漿、小兒百服甯滴劑、泰諾林等, 對寶寶的胃腸道刺激比較小。 栓劑用來塞肛門, 由直腸吸收, 效果快速, 寶寶拒絕吃藥時可使用, 但用量不宜過多。 針劑最不安全, 有時寶寶甚至會過敏休克, 一般不推薦使用。

在給寶寶使用退燒藥時, 一定要謹遵醫囑, 不可多服或將劑量增加, 也不可幾種退燒藥合併使用。

常識六、讓寶寶多喝水、飲食清淡

寶寶發熱, 身體出汗多, 勤喂溫水進行補充很有必要。 如果寶寶是母乳餵養, 建議在兩次餵奶之間喂些水, 也可以縮短每次哺乳時間,通過多哺乳來提高寶寶的抗病能力和新陳代謝。哺乳媽媽需要避免食用辛辣或者油膩的食物,以提高母乳品質。人工餵養的寶寶相反,應該減少奶量,因為體內高溫容易使蛋白質變性,蛋白質不容易消化吸收。可以在沖奶粉時多加些水,稀釋一下,等燒退後再恢復平時的劑量。

大寶寶宜飲白開水,乳製品也儘量少喝,否則會增加黏液的分泌。飲食應該力求清淡,並含有豐富的維生素。一般以流質或半流質食物為主。如米湯、稀飯、麵條、藕粉等,並搭配一些新鮮水果。

常識七、保證寶寶的休息和睡眠

高熱會增加能量消耗,所以一定要保證寶寶的休息和睡眠。首先居家環境上要稍作調整,室內應保持安靜,保持空氣新鮮,注意通風,室溫在21度-23度為宜,秋冬季節相對乾燥,可以使用加濕器。

小寶寶可以特殊情況特殊對待,如果吵鬧,媽媽不妨用溫暖的懷抱安撫他的情緒。大一點上幼稚園的寶寶則建議不要上學,防止過多的疲勞或者和其他小朋友交叉感染。讓寶寶多臥床休息,除非可能因發燒導致抽筋,否則不宜在半夜叫醒寶寶服用退燒藥。同時,父母要注意觀察寶寶的精神狀態及食欲等,並作適當記錄,就診時也可供醫生參考。

也可以縮短每次哺乳時間,通過多哺乳來提高寶寶的抗病能力和新陳代謝。哺乳媽媽需要避免食用辛辣或者油膩的食物,以提高母乳品質。人工餵養的寶寶相反,應該減少奶量,因為體內高溫容易使蛋白質變性,蛋白質不容易消化吸收。可以在沖奶粉時多加些水,稀釋一下,等燒退後再恢復平時的劑量。

大寶寶宜飲白開水,乳製品也儘量少喝,否則會增加黏液的分泌。飲食應該力求清淡,並含有豐富的維生素。一般以流質或半流質食物為主。如米湯、稀飯、麵條、藕粉等,並搭配一些新鮮水果。

常識七、保證寶寶的休息和睡眠

高熱會增加能量消耗,所以一定要保證寶寶的休息和睡眠。首先居家環境上要稍作調整,室內應保持安靜,保持空氣新鮮,注意通風,室溫在21度-23度為宜,秋冬季節相對乾燥,可以使用加濕器。

小寶寶可以特殊情況特殊對待,如果吵鬧,媽媽不妨用溫暖的懷抱安撫他的情緒。大一點上幼稚園的寶寶則建議不要上學,防止過多的疲勞或者和其他小朋友交叉感染。讓寶寶多臥床休息,除非可能因發燒導致抽筋,否則不宜在半夜叫醒寶寶服用退燒藥。同時,父母要注意觀察寶寶的精神狀態及食欲等,並作適當記錄,就診時也可供醫生參考。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