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發燒的溫度不同, 其實處理的方法也很不相同。 現在讓家長們更加清楚, 如果寶寶發燒應該如何給與寶寶最舒服的護理。
體溫37到38℃時:不必著急退燒
發燒本身又幫住殺菌及提升抵抗力的作用, 所以不太高的發燒時不必急著退燒的。 盲目退燒往往引發很多不良反應, 由於退熱快、出汗多, 易導致虛脫、循環系統的問題。
體溫38到38.5℃時:全身溫水拭浴或泡澡、多喝水
將寶寶衣物解開, 用溫水(37℃左右)毛巾搓揉全身或洗澡, 如此可使寶寶皮膚的血管擴張, 將體熱散出;另外水汽由體表蒸發時, 也會吸收體熱。
Advertisiment
體溫38.5℃以上時:考慮使用退燒藥
一般當寶寶在體溫攝氏38.5℃以上時才開始考慮使用退燒藥, 而且每次服藥中間一定要間隔4到6小時。 常用退燒藥包含水劑、錠劑、栓劑和針劑。
水劑:較溫和而安全, 最普遍使用的是含撲熱息痛的糖漿, 如小兒美林糖漿、小兒百服甯滴劑等。
錠劑:由於給寶寶喂藥比較困難, 很少使用這類劑型的退熱藥, 大部分已經被各種退熱糖漿代替。
栓劑:用來塞肛門, 由直腸吸收, 效果快速, 當小孩拒絕吃藥時也能退燒, 但使用次數很少, 因密集使用易退燒過度, 使體溫降得太快, 或是反復刺激肛門,
Advertisiment
針劑:大退燒針是最不安全的, 有的寶寶甚至會過敏休克。 然而目前並沒有針對退燒針所作的過敏試驗, 因此除非無法使用口服退燒藥(如嚴重嘔吐或禁食中)且無法使用肛門塞劑(如嚴重腹瀉), 用盡方法仍無法退燒, 最後以不才會考慮打退燒針。
提醒:
不同的退熱藥最好不要隨意互相並用, 因為劑量不好控制, 還是單獨使用比較安全。 還有, 退燒藥也不可自行增加使用次數或將劑量增加。
體溫39℃以上時:加用冷水枕
可在使用退燒藥的基礎上加用冷水枕, 利用較低的溫度作局部散熱。 現在市面上的軟冷水枕甚為方便, 溫度也不會太低, 較大幼兒及兒童可用。 但不建議6個月以下的嬰兒, 因為嬰兒不易轉動身體,
Advertisiment
體溫超過40℃時:溫酒精拭浴
用溫酒精擦浴可降低全身的溫度, 要注意一定要用“溫水”加上70%的酒精, 以1:1的比例稀釋, 稀釋後的水溫約為37到40℃, 再擦拭四肢及背部;若直接用酒精擦拭, 會讓寶寶覺得很冷, 很不舒服, 甚至抽搐。 擦拭後可用浴巾蓋一下身體, 等5到10分鐘, 酒精蒸發得差不多的時候, 體內的血液迴圈到身體表面, 又使皮膚變熱時, 再重複第二次, 如此重複三次左右, 體內外的溫度可迅速下降。 由於退燒速度較快, 此方法適合1歲以上的寶寶, 且體溫超過40℃以上不易退時使用。
寒顫時:適當增加衣服
如果寶寶四肢冰涼又猛打寒顫(畏寒), 則表示需要溫熱, 所以要外加毛毯覆蓋。
Advertisiment
出汗時:適當減少衣物
如果四肢及手腳溫熱且全身出汗, 則表示需要散熱, 可以少穿點衣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