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寶寶發燒不退

嬰兒期生病, 最主要的特點就是容易高燒。 反復發燒不退是因為疾病的病程沒到, 治療的療程不到。 一般嬰兒病毒感染, 發燒時間可以持續5天左右, 體質好的寶寶, 發燒可以持續5天以內。

寶寶反復高燒不退的三原因

一、外在因素:小兒體溫受外在環境影響, 如天熱時衣服穿太多、水喝太少、房間空氣不流通。

二、內在因素:生病、感冒、氣管炎、喉嚨發炎或其他疾病。

三、其他因素:如預防注射, 包括麻疹、霍亂、白喉、百口咳、破傷風等反應。

發燒只是疾病的症狀之一, 而不是全部。

醫師治病, 首重病因的發現及能完全治癒的方法,

Advertisiment
而不是單純只為退燒而已。 所以在某些情況下, 會讓發燒症狀持續表現出來, 以探尋內在真正的病因。

愛子心切的爸媽, 切記不要一味的要求醫師退燒, 去治療發燒症狀, 而是應遵從醫囑, 準確的找出引起發燒的真正原因, 對症下藥。

孩子發燒會不會燒壞腦子

其實爸爸媽媽們都知道, 孩子如果是感冒發燒是很正常的事情, 但是如果是高燒的話, 家長們最擔心的一件事情就是, 孩子發燒會不會燒壞腦子, 對以後的智力會不會有影響呢?

專家作如下原因分析:

其實, 只有腦炎、腦膜炎等疾病腦質本身受病毒破壞才會傷及智能或感官機能, 而非發燒把人燒笨, 燒聾了。

嬰幼兒體溫控制中樞穩定性不如成人,

Advertisiment
輕度的病毒感染也可能高燒40℃, 發燒時家長只要知道如何處理, 至於診斷病因應該交給專業的醫師, 不必過份憂心。

因為發燒本身不至於傷害孩子, 所以退燒是否必要, 長久以來一直有爭議。 主張不必退燒的學者認為, 發燒是一種正常的免疫反應, 可以幫助白血球抵抗細菌。

分析發燒的型態可以幫助診斷病因, 一味退燒反而誤導。 不過, 多數醫師和學者贊成適度的退燒。

當孩子發燒時, 家長的頭腦可不能跟著發熱,

要順序辦好下列幾件事:

一、分析一下發熱的原因:

大多數發熱是由於感染引起的, 而且以病毒為是最常見, 象感冒、流感、麻疹、幼兒急疹、流行性肋腺炎等, 其次是細菌感染, 象扁桃腺炎、腥紅熱, 流行性腦膜炎等,

Advertisiment
寄生蟲感染有些也有發熱, 如瘧疾、黑熱病等, 但比較少見;

非感染性發熱有中署、脫水、白血病、腫瘤、外傷或手術後等;還有些散熱障礙的疾病, 像魚鱗廣泛性皮炎、汗腺缺乏症等。 當然有時不易區別, 但把情況弄清後, 可提供醫生參考。

二、觀察一下發熱類型:

可用家庭常備的體溫表, 準確測量腋下體溫、並作好記錄。 37攝氏度以下算正常, 38度以下算低燒、38—39度叫中度發燒, 39度以上叫高燒, 還要看看發熱持續的時間, 伴隨發熱還有哪些症狀等。

三、不要濫用抗生素:

多數家庭都常備抗生素, 孩子一發熱, 馬上就給用上各種抗生素。 這是不合適的,

其一是抗生素多數對病毒無作用, 反而能抑制人體的免疫功能;

其二是發熱本身是人體抗病能力消滅致病因素的正常反應,

Advertisiment
你用藥物殺滅了細菌病毒, 就會影響吞噬細胞的增殖和抗體的產生, 影響機體抗病能力的增強, 所以不要過早應用抗生素。

四、慎用解熱退燒藥:

低燒或中度發燒一般不用退燒藥, 因為過早退熱也會影響免疫功能的建立, 而且藥物退熱常會引起大汗、虛脫等不良反應。

高燒時也要慎重用藥, 控制在能達到降溫的最小劑量就可以了, 不要連續服用, 半歲以內的幼兒更要謹慎。

五、提倡物理降溫:

物理降溫要比藥物化學降溫安全得多。 可用涼毛巾敷前額, 或在頭​​頸部加冰袋, 也可用酒精擦浴患兒頭、胸、四肢、手掌。 沒有酒精, 可用於54度的白酒代替, 同樣能達到散熱降溫的作用。

六、預防高熱驚厥:

Advertisiment

高熱39度以上, 有些嬰幼兒就可能出現驚厥, 表現為意識喪失、口眼歪斜、頸項強直、面部、四肢肌肉抽動、屏氣、面色發青等, 這是由於3歲以前的嬰幼兒的神經中樞調節功能尚不健全、不穩定、應激性偏高造成的, 近年發現, 當小兒發熱至38度時, 可按每公斤體重0.2毫克給服安定, 8小時後熱不退再給第二劑, 有較好地預防高熱驚厥的作用, 一般不用第3劑。 對於有過高熱驚厥史, 可低鈣、癲癇的病兒, 更應及時給安定預防驚厥發生。

七、其他:

發熱小兒應多喂水、給予清淡易消化的飲食, 注意口腔衛生, 保持室內溫度、濕度和空氣流通。

如果採取上述措施後, 患兒體溫高不退或者退而復升, 應去醫院就醫, 明確診斷後, 按醫生的醫囑治療。

寶寶的體溫控制

1.發燒定義:肛溫超過38℃﹔耳溫超過37.8℃﹔腋溫超過37.2℃

2.家中室溫應維持24~28℃(尤其以24~26℃為佳),房間通風要良好,但不可將寶寶置於視窗處,以避免寶寶受寒寶寶衣服質料以棉質透氣吸汗者為佳,衣物要常換洗保持清潔視天氣溫度變化調節,所穿衣服之件數隨時檢視寶寶是否,因衣服或被子覆蓋太厚太悶熱而導致寶寶大量流汗,及衣服潮濕時,應考慮將寶寶小被子移除或考慮重新更換衣服以避免寶寶感冒。

若室溫過低時或寒流來襲時,導致寶寶手腳冰冷,可給予穿衣服戴帽子、手套、襪子、加蓋被子予以改善,且避免睡在冰冷表面的地方!

寶寶發燒時的處理

1.當發燒在溫度38.5°C以下時,可改善室內空氣的流通,使室內溫度降低,也可將嬰幼兒衣服減少或打開,使熱容易散失掉;但在發燒前如有冷顫的情形,則可蓋一層薄毯,減少不舒服的感覺。另外使用冰枕或冰袋,放在腋下或腹股溝大動脈經過處,可降低體溫。

2.當發燒超過38.5°C 且有不舒服感覺,或者體溫超過39°C 就可使用退燒藥物。若病童有熱痙攣的病史,則可在發燒初期,體溫尚未超過38.5 °C前使用退燒藥。一般退燒藥物使用後約30分鐘即可產生效果,但不會使體溫完全降到正常範圍,只要感染存在,體溫可能又會上升。

3.使用退燒藥物30分鐘後,體溫仍很高,可使用約40°C 左右的溫水擦拭身體或洗澡。但切記不可在使用藥物前做溫水拭浴,或使用酒精及冰水拭浴,這樣會讓嬰幼兒產生不舒服的感覺,甚至過一會兒,溫度會升得更高。

1.發燒定義:肛溫超過38℃﹔耳溫超過37.8℃﹔腋溫超過37.2℃

2.家中室溫應維持24~28℃(尤其以24~26℃為佳),房間通風要良好,但不可將寶寶置於視窗處,以避免寶寶受寒寶寶衣服質料以棉質透氣吸汗者為佳,衣物要常換洗保持清潔視天氣溫度變化調節,所穿衣服之件數隨時檢視寶寶是否,因衣服或被子覆蓋太厚太悶熱而導致寶寶大量流汗,及衣服潮濕時,應考慮將寶寶小被子移除或考慮重新更換衣服以避免寶寶感冒。

若室溫過低時或寒流來襲時,導致寶寶手腳冰冷,可給予穿衣服戴帽子、手套、襪子、加蓋被子予以改善,且避免睡在冰冷表面的地方!

寶寶發燒時的處理

1.當發燒在溫度38.5°C以下時,可改善室內空氣的流通,使室內溫度降低,也可將嬰幼兒衣服減少或打開,使熱容易散失掉;但在發燒前如有冷顫的情形,則可蓋一層薄毯,減少不舒服的感覺。另外使用冰枕或冰袋,放在腋下或腹股溝大動脈經過處,可降低體溫。

2.當發燒超過38.5°C 且有不舒服感覺,或者體溫超過39°C 就可使用退燒藥物。若病童有熱痙攣的病史,則可在發燒初期,體溫尚未超過38.5 °C前使用退燒藥。一般退燒藥物使用後約30分鐘即可產生效果,但不會使體溫完全降到正常範圍,只要感染存在,體溫可能又會上升。

3.使用退燒藥物30分鐘後,體溫仍很高,可使用約40°C 左右的溫水擦拭身體或洗澡。但切記不可在使用藥物前做溫水拭浴,或使用酒精及冰水拭浴,這樣會讓嬰幼兒產生不舒服的感覺,甚至過一會兒,溫度會升得更高。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