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寶寶發燒了家長應該如何護理

有些爸媽一看到寶寶發熱, 就恨不得把寶寶的體溫在最短的時間內降到正常。 但是, 降溫過快並非是好事, 因為除了因用藥不當, 過快降溫可能會引起寶寶虛脫外, 過早降溫對疾病的正確診斷也非常不利。 其實寶寶患病後, 發熱是機體對疾病作出的正常反應, 此時, 寶寶體內的一些酶和細胞的活性會增加, 能使機體的防禦能力增加。 所以, 正確的應對方法應該是:讓孩子多休息, 保持室內溫度在21℃~24℃;細心觀察並記錄寶寶的熱型、熱度、發熱的變化情況以及伴有的其他症狀, 以便就醫時向醫生提供可靠的病情資料,

Advertisiment
這樣有利於醫生早期作出明確診斷, 及時給予正確的治療。

發熱時怎樣給寶寶補充水分

發熱的寶寶進食和飲水往往會減少, 皮膚不顯性失水增多, 有時病程中會伴有嘔吐和腹瀉, 再加上高熱時常常會張口呼吸, 經肺排出的水分也會增多。 此外, 由於小兒的體表面積相對較大, 散熱比較快;高熱時機體的代謝會加快, 孩子體內的水分消耗也會增多。 因此, 如果家長在此階段不給寶寶勤喂水, 則很容易造成不同適度的脫水症, 以致高熱持續難退(醫學上稱為脫水熱)。 正確的做法應該是:給發熱的寶寶頻頻喂溫涼水, 寶寶多飲水後不僅可以增加尿量, 而且可以促進汗腺的分泌, 這樣有利於毒素的排泄和退熱。

Advertisiment

如何正確使用退熱藥 

體溫37℃~38℃時:不必著急退熱。 發熱本身有幫助殺菌及提升抵抗力的作用, 所以不太高的發熱時不必急著退熱的。 盲目退熱往往引發很多不良反應, 由於退熱快、出汗多, 易導致虛脫、循環系統的問題。

體溫38℃-38.5℃時:全身溫水拭浴或泡澡、多喝水。 將寶寶衣物解開, 用溫水(37℃左右)毛巾搓揉全身或洗澡, 如此可使寶寶皮膚的血管擴張, 將體熱散出;另外水汽由體表蒸發時, 也會吸收體熱。 每次泡澡約10~15分鐘, 約4~6小時1次。 多給寶寶喝水, 有助發汗, 此外水有調節溫度的功能, 可使體溫下降及補充體內流失的水分。

體溫38.5℃以上時:考慮使用退熱藥。 一般當寶寶在體溫38.5℃以上時才開始考慮使用退熱藥, 而且每次服藥中間一定要間隔4~6小時。

Advertisiment
退熱藥有水劑、錠劑、栓劑和針劑, 一般以水劑較溫和, 最普遍使用的是含撲熱息痛的糖漿, 如小兒美林糖漿、小兒百服甯滴劑、阿司匹林錠劑退熱效果也較好。 應注意某些特定的病毒感染, 例如水痘或流感, 阿司匹林可能引發雷氏症候群, 不宜使用。

栓劑用來塞肛門, 由直腸吸收, 效果快速, 寶寶拒絕吃藥時也能退熱, 非常方便, 但用量應取少量, 密集使用容易退熱過度, 體溫陡降, 或是反復刺激肛門, 造成腹瀉。 打退熱針, 是最不安全的, 有的孩子甚至會過敏休克。

不同的退熱藥最好不要隨意的互相並用, 因為劑量不好控制, 還是單獨使用比較安全。 還有, 退熱藥也不可任意多服幾次, 或將劑量增加以加強退熱的效果,

Advertisiment
任意加量會造成藥物中毒。

體溫39℃以上時:加用冷水枕。 可在使用退熱藥的基礎上加用冷水枕, 利用較低的溫度作局部散熱。 現在市面上的軟冷水枕甚為方便, 溫度也不會太低, 較大幼兒及兒童可用。 但不建議6個月以下的嬰兒, 因為嬰兒不易轉動身體, 會造成局部過冷而凍傷或導致體溫過低。

發熱會不會“燒壞腦子”

發高熱本身, 是不會使“腦筋變壞, 智能變差”的。 只有腦炎、腦膜炎等疾病可致使腦質本身受病毒破壞, 才會傷及智能或感官機能, 而非發熱把人燒笨, 把耳燒聾了。 嬰幼兒體溫控制中樞穩定性不如成人, 輕度的病毒感染也可能高熱至40℃, 發熱時家長只要知道如何處理, 至於診斷病因應該交給專業的醫師, 不必過分憂心。

Advertisiment

不論是什麼原因引起的發熱, 體溫很少超過41℃, 如果超過這個溫度, 罹患細菌性腦膜炎或敗血症的可能性比較高, 應特別警覺。 至於腦細胞所能耐受的高溫極限, 可能必須到41.7℃, 此刻細胞蛋白質才會因高溫變質, 造成不可回復的損傷, 這種極端的高溫, 很少伴隨疾病發生, 臨床上唯有對麻醉過敏, 引起惡性發熱才可能達到如此高溫。

專家提醒:物理降溫方法應慎用

當寶寶感染疾患引起體溫升高時, 運用物理的方法把體溫立即降到正常範圍, 這並非明智之舉。 因為這樣可能降低患兒本身的抵抗能力。 即使物理降溫暫時有效, 但會令患兒感到全身不適。 發高熱寶寶的皮膚血管是擴張的, 體溫和冷水的溫差很大, 會引起寶寶血管的強烈收縮,從而出現畏寒、渾身顫抖等不適症狀,並可能引起凍傷。對待由感染性疾病引起的高熱,應該合理使用藥物去除炎症,使體溫達到正常。

用物理降溫的方法目前臨床上只推薦用於3種情況:

1、半歲以內嬰兒發高熱(體溫超過39℃);

2、5歲以下有高熱驚厥史的發熱患兒,在此之前需先服用退熱藥;

3、超高熱(體溫超過41℃),在這種情況下退熱藥物往往無能為力,而物理降溫(如溫水浴等)卻有較好的效果,這樣可以減少高熱對人體大腦以及各種重要器官的損害。

寶寶發熱後,不宜將其裹得嚴嚴實實的,這樣不僅影響散熱,同時也影響降溫,所以,在沒有冷風吹的情況下,應鬆開孩子的衣服或脫去過多的衣服,以利於機體散熱降溫。

會引起寶寶血管的強烈收縮,從而出現畏寒、渾身顫抖等不適症狀,並可能引起凍傷。對待由感染性疾病引起的高熱,應該合理使用藥物去除炎症,使體溫達到正常。

用物理降溫的方法目前臨床上只推薦用於3種情況:

1、半歲以內嬰兒發高熱(體溫超過39℃);

2、5歲以下有高熱驚厥史的發熱患兒,在此之前需先服用退熱藥;

3、超高熱(體溫超過41℃),在這種情況下退熱藥物往往無能為力,而物理降溫(如溫水浴等)卻有較好的效果,這樣可以減少高熱對人體大腦以及各種重要器官的損害。

寶寶發熱後,不宜將其裹得嚴嚴實實的,這樣不僅影響散熱,同時也影響降溫,所以,在沒有冷風吹的情況下,應鬆開孩子的衣服或脫去過多的衣服,以利於機體散熱降溫。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