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發燒反復不退燒怎麼辦

一、寶寶發燒反復不退燒怎麼辦

二、小孩反復發燒的原因

三、如何正確量體溫

寶寶發燒反復不退燒怎麼辦

1、維持家中的空氣流通:若家有冷氣,維持房間溫度於25—27℃之間。 可將寶寶置於冷氣房中或以電扇繞轉著吹,使體溫慢慢地下降,寶寶也會感覺舒適些。 但如果其四肢冰涼又猛打寒顫,則表示需要溫熱,為了患兒舒適可以溫熱水泡泡手腳。 一般打寒戰的患兒,溫度可能還會繼續上升。

Advertisiment

2、脫掉過多的衣物:如果寶寶四肢及手腳溫熱且全身出汗,表示需要散熱,可以少穿點衣物。

3、溫水拭浴:將寶寶身上衣物解開,用溫水(30~37℃)毛巾全身上下搓揉,如此可使寶寶皮膚的血管擴張將體氣散出,另外水氣由體表蒸發時,也會吸收體熱。

4、可以用退熱貼:退熱貼的膠狀物質中的水份汽化時可以將熱量帶走,不會出現過分冷卻的情況。 (效果不明顯,想用可以用。 )不建議用冰枕,因寶寶不易轉動身體,冰枕易造成局部過冷或致體溫過低。

Advertisiment

5、多喝水/奶:給寶寶多喝水/奶,利尿排毒,並防脫水。 水有調節溫度的功能,可使體溫下降及補充寶寶體內的失水。

6、使用退燒藥:當寶寶中心溫度(肛溫或耳溫)超過38.5℃時,可以適度的使用退燒藥水或栓劑。

Advertisiment
嚴格按照說明書,核對好劑量,切勿超量服用。 服過退燒藥後要多喝水,才能讓退燒藥更好的起效。 嘔吐厲害的患兒可以使用退熱栓。

7、及時送院治療:對3個月內嬰兒體溫超過38.5度,必須帶孩子到醫院檢查,排除泌尿系感染;敗血症;腦膜炎等嚴重感染,因3個月內嬰兒免疫力弱,控制感染能力有限……8、觀察發熱變化和相關的其它表現。 比如咳嗽、腹瀉、頭痛、抽搐、嗓子痛、耳朵疼、身上出皮疹、反復嘔吐、結膜充血、面色蒼白,精神萎靡等伴隨症狀等。 看病前,家長整理一下孩子發熱過程和其它表現,以及用藥情況和對藥物的反應,這有利於疾病的診斷。 至少發燒超過24小時,帶孩子看醫生才可獲得比較有價值的診斷。 即使查血,也在高熱後24小時檢查才有初步意義。

Advertisiment

小孩反復發燒的原因

1、非感染性發熱:非各種傳染病引起的,無菌性物質或各種炎症作用於體溫調節中樞、體溫中樞功能紊亂或各種原因引起的產熱過多、散熱減少,導致體溫升高超過正常範圍的情形。

2、不明原因發熱:廣義不明原因發熱的概念是指所有的不明原因的發熱者。 但在臨床上還採用發熱的狹義概念, 即不明原因發熱。 發熱持續3周以上,體溫在38.5℃以上,經詳細詢問病史、體格檢查和常規實驗室檢查仍不能明確診斷者。

3、中樞性發熱:是指因中樞神經系統病變引起體溫調節中樞異常所產生的發熱。 對其診斷之前應嚴格除外全身性或局部性炎症所致的發熱, 並除外其它發熱病因。

Advertisiment
顱內疾病伴有發熱時多為危重病例, 其中大部分患者的發熱是因顱內炎症、肺內感染、泌尿系感染所致。 對於難以解釋的中度體溫升高, 一時查不出感染源或感染的原因者, 不能輕易認為是中樞性發熱。 應反復尋找全身或局部性☆禁☆感染原因以除外之, 並注意有無藥物熱及其它發熱的原因。

4、持續性發熱:當口溫高於 37.3℃或肛溫高於 37.6℃,一日間的變化超過 1.2℃,即稱之為發熱。 按照發熱的高低,可區分為下列幾種臨床分度:低熱 37.4℃~38℃ 中等度熱 38.1℃~39℃ 高熱 39.1℃~41℃ 超高熱 41℃以上,持續4周以上,為持續性發熱。

如何正確量體溫

1、測量腋溫比肛溫好:因肛溫必須插入肛門內,對寶寶較具刺激性,腋溫則較溫和。

2、三歲以下寶寶適用水銀溫度計或耳溫槍:耳溫槍的準確性及安全性已被醫界肯定;水銀溫度計則較電子溫度計準確。

3、使用前將水銀柱甩至36℃以下:如此測量到的體溫才準確。

4、需測量足夠時間:若測量腋溫需夾5分鐘以上,肛溫則僅需1分鐘即可。

5、肛表要先潤滑:測量肛溫前,需先在肛表上塗上潤滑膏,然後插入肛門內2公分即可。

6、洗澡、飲食、運動後不可立即量體溫:洗澡後要半個小時才能測量體溫;吃熱的食物、大熱天剛從外面進來或運動後,其體溫在38~38.5℃之間,應先休息半小時後再量,不宜遽然診斷為發燒。

3、使用前將水銀柱甩至36℃以下:如此測量到的體溫才準確。

4、需測量足夠時間:若測量腋溫需夾5分鐘以上,肛溫則僅需1分鐘即可。

5、肛表要先潤滑:測量肛溫前,需先在肛表上塗上潤滑膏,然後插入肛門內2公分即可。

6、洗澡、飲食、運動後不可立即量體溫:洗澡後要半個小時才能測量體溫;吃熱的食物、大熱天剛從外面進來或運動後,其體溫在38~38.5℃之間,應先休息半小時後再量,不宜遽然診斷為發燒。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