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發燒急救有方

“小寶的身體摸起來熱熱的, 是不是發燒了?”

媽媽們, 當你們驚覺小朋友的體溫稍為有點高時, 千萬別胡亂退燒, 急著帶寶寶去醫院, 或是要求醫師施打退燒針哦!看看我們給你的建議再行動吧!

寶寶體溫好象有點高, 看樣子寶寶是發燒了!小朋友發燒時只要精神及活動力尚佳, 其實并不需要立即送醫, 家長只需隨時幫寶寶量體溫, 觀察體溫變化即可。 之后再找兒科醫師檢查, 針對引起發燒, 咳嗽、鼻水、腹瀉或嘔吐的原因來治療。

臉紅紅 寶寶發燒了?

小寶寶臉紅紅的、活力、食欲都差, 是發燒了嗎?

當身體體溫大于38℃時(肛溫、耳溫),

Advertisiment
可稱為發燒。 它是人類身體的一種正常生理反應, 也是一種身體的警訊, 提醒我們 “寶寶可能生病了。 ”

許多家長會誤以為發燒都是有害的, 燒太久可能會把小寶寶的腦子燒壞掉。 但一般來說, 41℃以下的發燒, 并不會對腦神經組織直接造成傷害, 因此, 家長不必過分緊張。

民間有一種說法叫“燒壞腦袋”, 其實燒壞腦袋的并不是單純的發燒, 而是由于小寶寶罹患了腦炎、腦膜炎等疾病所引起。 一般而言, 發燒只是這些疾病的一種癥狀, 真正影響腦部的是腦部嚴重感染病癥。

發燒是孩子生病的警訊, 也是身體要提高抵抗力的一種自動反應, 發燒處理的重點是:先探討是什幺疾病引起的, 再來治療, 而不是馬上退燒到正常體溫。

Advertisiment
雖然適度地給予退燒藥, 可以減輕發燒生病的不舒服, 但無法縮減病程, 輕度的發燒反而可以提升免疫系統的效能, 因此, 發燒不完全是壞事!

找一找 發燒癥狀有哪些?

小寶寶如果發燒, 可能會有很多不舒服的癥狀, 如:臉紅、咳嗽、全身倦怠無力、酸痛、頭暈、頭痛、嘔吐、腹痛、嗜睡、活動力差、食欲不振、吵鬧、不安、哭泣等, 讓媽咪感到很心疼。 不過, 也有些寶寶發燒時并無任何異狀, 有的寶寶發燒會被長輩誤認為是在長牙, 而遭到忽略。

遇到寶寶體溫偏高, 建議媽咪不妨先做客觀的評估, 如小寶寶是否剛洗完熱水澡, 或是天氣太熱、穿太多、室內通風不良、剛喝完熱的飲料等, 約待半個小時后再幫孩子量一次體溫,

Advertisiment
通常會有1~1.5℃的落差。 排除上述的原因之后, 再來考慮是否需要送醫院的問題。

通常來說, 如果小朋友體溫在38~38.5℃左右, 且沒有特別不舒服、精神狀態良好, 也就是說照樣吃、照樣睡及照樣玩, 就不必著急地送孩子就醫, 或是使用退燒藥。 但若有熱性痙攣病史的寶寶(4%幼童)則需積極的治療。

大部份兒科醫師認為, 發燒在38.5~39°c以上時, 可適度地使用退燒藥, 以減輕小孩的不舒服及減輕父母親的焦慮, 并防止小孩熱痙攣發生。 但如果出現40.1℃以上的高溫, 就得緊急治療才行。

生病了, 來量量體溫吧!

當家長懷疑小朋友發燒時, 就應該替寶寶量量體溫。 此外, 當寶寶出現下列情況時, 媽咪也得考慮是否該給寶寶測量體溫了。

*過度流汗。

*皮膚干熱。

*臉色非常蒼白,

Advertisiment
或不尋常的潮紅。

*呼吸異常過快、過慢或暫停。

*感冒癥狀:流鼻涕、鼻塞、咳嗽、聲音沙啞, 或喉嚨痛。

*情緒改變:焦躁不安或注意力不集中、無精打采。

*寶寶自己抱怨身體的任何部位不舒服或疼痛。 如寶寶自己說“媽媽, 我覺得我生病了”。

*小朋友嘔吐或拉肚子。


baby發燒照顧指南

baby發燒了, 先不必急著退燒。 由于發燒是一種抵抗病毒的自然現象, 所以如果家長硬要替孩子退燒, 反而削弱了孩子的抵抗力。 一般來說體溫在38℃~38.5℃以下, 且精神不錯, 都是可以接受的。 不過, 為了減少寶寶的不舒服感, 家長在照顧上要特別留心。

*不建議同時使用兩種以上的退燒藥。

*一天使用退燒藥不要超過五次以上。

*不宜在半夜叫醒小孩服用退燒藥, 除非可能因發燒導致抽筋時。

Advertisiment

*不要給小朋友覆蓋濕毛巾, 應盡量保持干爽。

*盡量給予容易消化的食物, 如稀飯等。

*注意水份及電解質的補充, 以免小便過于濃黃。

*要多休息, 避免過度活動。

*在適當的處置后, 應觀察小朋友的精神狀態及食欲等, 并于就醫前記錄發燒的天數(需精準計算發燒滿幾日)、間隔時間、溫度變化及其它不適癥狀, 以供醫師參考。

40.1℃ 緊急就醫指針

由于發燒是一種癥狀, 不是一種疾病, 因此找出產生發燒的原因, 才是首要的目的, 如果確定孩子是感冒, 且高燒至40.1℃則建議緊急就醫。 其它需緊急就醫的情況還包括:

*小于兩個月以下的嬰兒。

*寶寶哭得很慘, 且無法安慰的哭, 不斷嗚咽。

*移動或父母接觸時會哭。

*幼兒不易叫醒且脖子僵硬。

*出現皮膚紫斑。

*排除鼻口影響呼吸之障礙物后仍感覺呼吸困難。

*幼兒流口水且無法吞咽任何東西。

*痙攣發生,而且感覺很疲倦。

除此之外,如果寶寶發燒超過40℃(尤其是三歲以下幼兒),而且是2~4個月大的寶寶,不是由于三合一疫苗引起發燒;小便有燒灼感;燒退超過24小時,又反復燒起來;且發燒超過72 小時,則建議在24小時內立刻就醫,以確保孩子的安全。

發燒小常識

q1:寶寶假日發燒,無法就醫,可以購買市售的成人感冒糖漿給寶寶喝嗎?

市售的感冒糖漿多含有抗組織胺,有些含咖啡因,大多不適合幼兒使用。而且不同廠家生產的產品,所用的劑量也不盡相同,如果不能確定藥品成份,還是建議詢問過醫師后,再決定是否讓孩子服用。

其次,由于發燒只是一種癥狀,所以最好待確定原因之后再給予退燒。如果只是一般輕微感冒癥狀,可以給予小朋友專用的小兒退燒藥。但6個月以下小嬰兒仍不建議服用成藥,須經醫師診斷后再使用。

q2:使用冰枕及退燒貼替寶寶寶退燒,是否適當呢?

當小孩發燒不舒服時,是否需要適時地運用一些工具來減輕發燒所帶來的不適,如:冰枕、退熱貼等。

一般若幼兒的肛溫及耳溫介于38℃~38.5℃時,僅需多補充水分即可,不需要著急地給予退燒藥(曾有熱性痙攣病史者例外)。當肛溫及耳溫大于38.5℃,且小孩出現寒顫或手腳冰冷的狀況時,應先給予適度的衣服或添加蓋被,待手腳溫暖后,再依情況給予冰枕。

此外,雖然不少家長會選用傳統的冰枕來替寶寶退燒,但有不少幼兒不喜歡睡冰枕,因為無法適應長時間使用帶來的冰涼感,且退燒效果也不好,因此,不必一定要使用。此時,建議不妨讓寶寶洗溫水澡(水溫約28℃~32℃),達到退燒散熱的效果。

其次,要提醒父母,使用凝膠狀退燒用貼布,感覺上可以舒緩一些高燒所帶來的不適,但并無明顯的退燒效果,且使用時需注意,應避免滑落至嬰幼兒口鼻部位,以免造成嬰幼兒窒息。

q3:我家寶寶發燒三天,還是沒有好轉,怎幺辦?可以使用塞劑退燒嗎?

塞劑是什么?簡單說就是形狀像子彈,內含藥物或甘油或是遇熱會融化的油脂、臘的藥物。由于有些小孩很難喂藥,因此就會使用退燒塞劑來退燒,使用塞劑時,要讓小朋友側身彎曲躺好,并將塞劑輕輕推進肛門至一節手指的深度,它就會融化并經由肛門黏膜吸收。但提醒家長,六個月以下的幼兒不宜使用退燒塞劑,且一歲以下幼兒建議少用。

醫學上很多退燒藥都有做成口服劑與塞劑兩種劑型,如果一樣的劑量,無論口服或塞劑其效果是完全相同的。在使用時需注意:

*由于塞劑退燒效果十分快速,因此,要避免過量,以免小朋友體溫急速下降。

*若用塞劑,一日不宜超過三次以上,否則容易過度刺激肛門內的腸粘膜而造成拉肚子。如果小朋友已經有腹瀉癥狀也不宜再選用塞劑退燒。

*容易造成肛門疼痛,大便時亦會疼痛,甚至于引起腹瀉及反射性肚子痛。

*若使用于小女生身上,應注意避免塞錯至陰☆禁☆道。

*出現皮膚紫斑。

*排除鼻口影響呼吸之障礙物后仍感覺呼吸困難。

*幼兒流口水且無法吞咽任何東西。

*痙攣發生,而且感覺很疲倦。

除此之外,如果寶寶發燒超過40℃(尤其是三歲以下幼兒),而且是2~4個月大的寶寶,不是由于三合一疫苗引起發燒;小便有燒灼感;燒退超過24小時,又反復燒起來;且發燒超過72 小時,則建議在24小時內立刻就醫,以確保孩子的安全。

發燒小常識

q1:寶寶假日發燒,無法就醫,可以購買市售的成人感冒糖漿給寶寶喝嗎?

市售的感冒糖漿多含有抗組織胺,有些含咖啡因,大多不適合幼兒使用。而且不同廠家生產的產品,所用的劑量也不盡相同,如果不能確定藥品成份,還是建議詢問過醫師后,再決定是否讓孩子服用。

其次,由于發燒只是一種癥狀,所以最好待確定原因之后再給予退燒。如果只是一般輕微感冒癥狀,可以給予小朋友專用的小兒退燒藥。但6個月以下小嬰兒仍不建議服用成藥,須經醫師診斷后再使用。

q2:使用冰枕及退燒貼替寶寶寶退燒,是否適當呢?

當小孩發燒不舒服時,是否需要適時地運用一些工具來減輕發燒所帶來的不適,如:冰枕、退熱貼等。

一般若幼兒的肛溫及耳溫介于38℃~38.5℃時,僅需多補充水分即可,不需要著急地給予退燒藥(曾有熱性痙攣病史者例外)。當肛溫及耳溫大于38.5℃,且小孩出現寒顫或手腳冰冷的狀況時,應先給予適度的衣服或添加蓋被,待手腳溫暖后,再依情況給予冰枕。

此外,雖然不少家長會選用傳統的冰枕來替寶寶退燒,但有不少幼兒不喜歡睡冰枕,因為無法適應長時間使用帶來的冰涼感,且退燒效果也不好,因此,不必一定要使用。此時,建議不妨讓寶寶洗溫水澡(水溫約28℃~32℃),達到退燒散熱的效果。

其次,要提醒父母,使用凝膠狀退燒用貼布,感覺上可以舒緩一些高燒所帶來的不適,但并無明顯的退燒效果,且使用時需注意,應避免滑落至嬰幼兒口鼻部位,以免造成嬰幼兒窒息。

q3:我家寶寶發燒三天,還是沒有好轉,怎幺辦?可以使用塞劑退燒嗎?

塞劑是什么?簡單說就是形狀像子彈,內含藥物或甘油或是遇熱會融化的油脂、臘的藥物。由于有些小孩很難喂藥,因此就會使用退燒塞劑來退燒,使用塞劑時,要讓小朋友側身彎曲躺好,并將塞劑輕輕推進肛門至一節手指的深度,它就會融化并經由肛門黏膜吸收。但提醒家長,六個月以下的幼兒不宜使用退燒塞劑,且一歲以下幼兒建議少用。

醫學上很多退燒藥都有做成口服劑與塞劑兩種劑型,如果一樣的劑量,無論口服或塞劑其效果是完全相同的。在使用時需注意:

*由于塞劑退燒效果十分快速,因此,要避免過量,以免小朋友體溫急速下降。

*若用塞劑,一日不宜超過三次以上,否則容易過度刺激肛門內的腸粘膜而造成拉肚子。如果小朋友已經有腹瀉癥狀也不宜再選用塞劑退燒。

*容易造成肛門疼痛,大便時亦會疼痛,甚至于引起腹瀉及反射性肚子痛。

*若使用于小女生身上,應注意避免塞錯至陰☆禁☆道。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