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發燒應該如何適當處理?

寶寶發燒是冬季很容易誘發的疾病, 那麼不同情況下寶寶發燒不同程度應該如何處理呢?

38.5℃以下

一般情況下寶寶發燒分3種:低燒37.5攝氏度—38攝氏度;中燒38.1攝氏度—39攝氏度;高燒39.1攝氏度—40攝氏度。 通常來說, 如果寶寶體溫在38.5℃以下, 且沒有特別不舒服、精神狀態良好, 也就是說照常吃、照常睡及照常玩, 媽媽就不必急於給寶寶喂藥, 物理降溫更適合。

不要盲目“捂汗”:一些家長認為給寶寶“捂汗”發燒會好得更快。 但事實上, 這樣身體的熱量反而不容易散發, 特別是在炎熱的夏天, 更是容易“中暑”。 對3個月以內的小嬰兒採取“開包”打開衣被、少穿衣服就可能有逐漸降溫的效果,

Advertisiment
一般來說發高燒的寶寶應該不要蓋厚被子, 衣服也要少穿。

38.5℃到39℃

當寶寶發燒在38.5℃-39℃左右時, 在家中可首先採取以下物理降溫的辦法, 媽媽同時考慮讓寶寶服用退燒藥。 吃退燒藥以一次用一種藥為原則, 以減輕寶寶的不舒服, 並防止寶寶高熱驚厥的發生。

使用退燒藥:使用普遍的是含撲熱息痛的糖漿, 該藥短期使用常規劑量副作用輕微, 可作為首選退熱藥。 如果孩子不能耐受口服藥物, 可選擇直腸內使用的栓劑。

溫濕敷:用溫濕半幹的大毛巾敷在寶寶的胸腹部, 但要注意不要開空調, 以免室溫過低著涼加重感冒。 另外, 也可用幾塊稍涼的濕毛巾(約25℃)擰成半幹, 放在寶寶的額部、頸部、腋下及大腿根部進行冷敷,

Advertisiment
每5~7分鐘更換一次, 清涼感能讓寶寶舒服很多。

39℃到40℃

當寶寶發燒到39℃-40℃就已經算是高燒了。 除了要吃藥以外, 建議媽媽結合溫水擦浴, 幫助寶寶增強血液迴圈, 降低身體高熱溫度。

溫水擦身:當寶寶發燒時用40度至50度的溫水擦拭脖子、腋下、肘窩、大腿根等大血管走形的位置幫助寶寶降溫。

超過40℃

嬰幼兒發燒很容易一下子沖到40℃高燒, 也常常因高燒而發生驚厥, 比如意識喪失、眼球固定或上翻、頭頸後仰、面肌及肢體抽搐等危急症狀。 所以當寶寶發燒超過40℃, 就應該立即送院就醫了。

立刻就醫:如果寶寶發燒超過40℃(尤其是3歲以下寶寶), 不是由於接種疫苗引起發燒;小便有燒灼感;燒退超過24小時後, 又反復燒起來;且發燒超過72小時,

Advertisiment
則建議立刻就醫, 以確保寶寶的安全。

退燒後飲食注意

寶寶退燒後, 可根據寶寶食欲好轉的情況, 安排寶寶的飲食逐漸從流食轉向半流食和軟食。 但這時寶寶的消化機能尚未完全恢復, 爸媽不能馬上就給寶寶安排不太容易消化的固體食物。 應該給寶寶做一些清淡可口的面片湯、雞湯掛麵、肉末菜粥、素餡的小餛飩和小包子等。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