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寶寶發燒溫度高 手腳反而冰冷咋回事

1、寶寶身體發熱為什麼手腳會冰涼?

發燒卻手腳冰涼是一種假冷真熱現象, 3歲以下嬰幼兒尤為多見。 主要是因為寶寶(特別是嬰幼兒)四肢血量少於內臟, 由於四肢的供血不足, 因而較成年人容易發涼。 此外, 寶寶神經系統的發育尚未完善, 負責管理血管舒張、收縮的自主神經易發生紊亂, 導致高熱初發時四肢末端的小血管處於痙攣性收縮狀態而發涼。

另一方面, 環境溫度也是影響寶寶手腳冰涼的原因之一。 由於寶寶的中樞神經發育尚未成熟, 調節體溫的能力不完善。 如果周圍環境的溫度偏低,

Advertisiment
由於寶寶的手暴露在外面的時間較多, 所以會出現手腳冰涼的情況。

2、警惕:寶寶發燒手腳冰冷不要捂汗

寶寶一發燒, 家長就給寶寶捂得嚴嚴實實, 穿得“裡三層, 外三層”, 搞得像個裹蒸粽。 有的媽媽說, 孩子發燒了很怕冷的。 有的說, 穿得厚點是為了捂汗, 孩子一出汗就退燒了。

兒童的汗腺不發達, 通過“捂汗”, 不易達到“發汗”的目的。 對兒童來說, 往往越捂體溫越高, 容易造成“捂熱綜合征”(即因捂蓋過嚴使得孩子出現高熱、面色蒼白、反應低下、呼吸困難等一系列症狀), 還容易誘發高熱驚厥。 專家表示, 在兒童發高燒的時候, 往往肢體迴圈會變差, 手腳摸起來並不熱, 反而有些涼。 若出現手足發涼、怕風, 喜歡依偎在媽媽懷裡, 有可能很快出現發熱。

Advertisiment
所以, 家長別以為孩子手腳涼就是穿得不夠。

3、身體發熱手腳會冰涼要怎麼護理?

體溫很高但手腳卻比較冷, 是正常的嗎?這個時候要怎麼處理呢?有時候, 寶寶四肢冰冷其實是內熱的另一種表現, 媽媽們不要一味的認為是著涼了而把孩子裹的密不透風, 這樣內臟無法散熱, 反而會使體表溫度更高。 此時可以先讓寶寶喝杯熱水, 觀察一下體溫的變化情況, 溫度不高時別急著吃散熱的藥, 最好先用物理方式退熱, 如果有異常情況要及時送醫院。

熱水泡腳

泡腳可以促進血液迴圈, 緩解不適。 寶寶發燒時泡腳的另一妙處在於能幫助降溫。 泡腳可以用足盆或小桶, 倒入2/3盆水, 水溫要略高於平時, 溫度在40攝氏度左右,

Advertisiment
以寶寶能適應為標準。 泡腳時媽媽撫搓寶寶的兩小腳丫, 既使血管擴張, 又能減輕發燒帶來的不適感。

35%酒精擦浴

酒精能擴張血管, 蒸發時會帶走大量熱量, 嬰幼兒發燒時可以以此幫助降溫。 準備75%的酒精100毫升, 加溫水等量, 保持溫度在27~37攝氏度左右, 不能過冷, 否則會引起肌肉收縮, 致使熱度又回升。 酒精擦浴時, 用小毛巾從寶寶頸部開始擦拭, 從上往下擦, 以拍擦方式進行, 腋 窩、腹股溝處體表大動脈和血管豐富的地方要擦至皮膚微微發紅, 有利於降溫。 注意寶寶胸口、腹部、腳底不要擦, 以免引起不良反應。

溫水洗澡

洗澡能幫助散熱。 如果寶寶發燒時精神狀態較好, 可以多洗澡, 水溫調節在27~37攝氏度。 注意不要給寶寶洗熱水澡,

Advertisiment
否則易引起全身血管擴張、增加耗氧, 容易導致缺血缺氧, 加重病情。

冰袋冷敷

可以去商店購買化學冰袋, 使用時放冰箱冷凍, 由凝膠狀態變成固體後取出, 包上毛巾敷在寶寶頭頂、前額、頸部、腋下、腹股溝等處, 可以反復使用。 也可以家庭自製冰袋:用一次性醫用矽膠手套裝水打結放冷凍櫃, 凍成固體後取用。 如果覺得冰塊太冰的話, 可以在冰袋半冰半水的狀態就取出, 包上毛巾給寶寶冷敷。

冰枕降溫

寶寶高燒時可以做個冰枕給寶寶枕著, 既舒服效果又好。 去醫院買個冰袋(不是熱水袋)。 把冰塊倒入盆裡, 敲成小塊, 用水沖去棱角, 裝入冰袋, 加入50~100毫升水, 不要裝滿, 2/3滿就可以, 排淨空氣, 夾緊袋口, 包上布或毛巾放在寶寶頭頸下當枕頭。

Advertisiment
待冰塊融化可重新更換, 很快寶寶的體溫會降下來。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