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育兒>正文

寶寶發燒父母處理誤區

發燒, 恐怕是孩子冬春季節最常見的一個症狀了。 如何科學地予以養護, 對於疾病的康復非常關鍵。 遺憾的是不少一知半解的步入了誤區, 從而給孩子帶來了本可以避免的損害。 歸納起來, 大致有以下幾種——

誤區1:大量供給蛋白質

常見誤區:

寶寶發燒了, 父母首先想到的是孩子體質虛弱, 需要補充營養, 於是諸如雞蛋、瘦肉、魚類等高蛋白食物便堆向寶寶的餐桌, 而這樣做是不對的。

大量的蛋白質進入孩子的體內, 會使食物的特殊動力作用增加, 刺激人體產生過多的熱量, 進而提升孩子本來就已升高的體溫,

Advertisiment
加重發燒。

研究表明, 在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等三大產能營養素中, 蛋白質的特殊動力作用最大, 可增加產熱量15%-30%, 遠遠高於脂肪(增加3%-4%)與碳水化合物(5%-6%), 對寶寶的消極影響也最嚴重。

正確做法:

應該適當限制蛋白質的供給量, 至少不能增加蛋、肉等的進食量。 寶寶的食譜力求清淡易消化, 多給一點富含維生素與礦物元素的食品, 如粥類、蔬菜、水果等, 以提高孩子的抗病能力, 促進早日康復。

誤區2:忽視併發症

常見誤區:

孩子的體溫一旦超過了體溫表上的警戒線, 每一位元爸爸媽媽都會心急如焚, 恨不得一下子把體溫降下來。 因此, 他們的心思幾乎全放在退燒上, 忽略了對眼、耳、心等器官可能發生的併發症的監護。

Advertisiment
結果導致一些孩子患上眼病、中耳炎、心肌炎, 甚至失明等惡果發生。

常見併發症:

眼病

一些孩子發燒時, 眼睛緊閉, 眼屎增多, 逐漸出現白眼仁(醫學上稱為鞏膜)乾燥, 隨後黑眼仁(醫學上成為角膜)混濁、穿孔甚至失明。

癥結在於發高燒導致體內的消耗增大, 特別是維生素A供給不足, 加上細菌感染, 白眼仁就會因營養障礙而變得乾燥, 繼續發展下去, 整個眼球(包括黑眼仁)發白而混濁, 最後角膜軟化、穿孔, 而成為瞎子。

中耳炎

由於人的咽部與中耳之間有一條通道, 醫學上稱為耳咽管。 成人的耳咽管較細、較長, 且越靠近耳朵位置越高, 總體上呈傾斜形。 孩子則不然, 這條通道相對較粗、較短, 且呈水準位, 即靠近耳朵的一端與靠近咽部的一端差不多高度相當。

Advertisiment
因此咽部一旦有感染灶存在, 細菌就會很順利地通過耳咽管抵達中耳, 並在那裡生長繁殖興風作浪, 中耳炎遂告形成。

心肌炎

發燒對心臟的威脅更不可小視, 雖然這種幾率較小, 原因在於引起發燒的病毒大多數與心肌有特殊的“親和力”, 可以誘發心肌炎而闖下大獲, 若不及時救治可以危及生命。

正確做法

發燒的病兒要做好“三護”:護眼、護耳、護心。

護眼——父母用乾淨的毛巾擦乾淨眼屎, 滴入一兩滴眼藥水, 保護角膜不受細菌感染;多安排一些富含維生素A的食物, 增加眼睛的營養供給, 如牛奶、豬肝、胡蘿蔔、柑橘等。

耳朵和心臟——父母應隨時關注這兩個部位有無異常徵象出現, 如孩子訴說耳心痛、耳道流出分泌液、臉色發灰或發青、稍一活動就氣喘吁吁、脈搏時快時慢等,

Advertisiment
一旦出現, 立即上醫院診治, 不可延誤。

誤區3:過度使用退燒藥

根據燒度, 對症下藥

發燒並不完全是壞事, 乃是人體的一種防禦反應, 能最廣泛地調動體內免疫系統的力。 如增強吞噬細胞的活性, 促進抗體生成, 消滅入侵的病原體, 有利於病情康復。

一般來說, 低於39攝氏度的發燒, 不會引起體內環境的紊亂而造成損傷, 多可通過休息、飲水等措施緩解, 不必使用退燒藥物。

當然, 如果體溫過高, 特別是嬰幼兒常可因之而發生抽風等嚴重症狀, 這時就需要起用一些較為“厲害”的降溫措施, 如物理降溫(溫熱水擦浴、冷鹽水灌腸等)、藥物降溫(安乃今滴鼻、撲熱息痛口服或打退燒針)。

Advertisiment

因此, 對於發燒這一症狀應當辨證地來看, 科學地處理, 不可不論熱度高低, 不問病史, 一律複退燒藥, 打退燒針。

尤其要注意的是, 不少成年人使用的退燒藥物, 如阿司匹林、感冒通、速效傷風感冒膠囊等可誘發孩子消化道出血、白細胞與血小板減少, 甚至出現血尿, 嚴重危害寶寶健康, 不可不防。

誤區4:濫掛鹽水針和濫用抗生素

濫掛鹽水針

相當數量的父母迷信鹽水針, 認為比口服藥降溫效果好。 實際上, 發燒病兒體內氧與營養的消耗大, 應該重視臥床休息、補充水分, 吃些易於消化的清淡食物, 配合必要的口服藥物, 一般不必輸液(俗稱鹽水針)。

輸液並不能迅速退燒, 也不會縮短病程;其次, 在病種複雜的醫院觀察室輸液有發生交叉感染的可能, 以至染上新病;再次,可能出現輸液反應,甚至加重病情。

濫用抗生素

父母往往一見孩子發燒就要求醫生用抗生素,而且還要高檔的,如頭孢類--如果發燒是由細菌引起的,倒也碰巧了。可發燒的病因極其複雜,而且最為常見的還是病毒,用抗生素就屬於“無的放矢”了;至於結締組織病、血液病、腫瘤等引起的發燒,除非合併感染,也不必使用抗生素;至於少數屬於生理性的發燒如生長熱等,用抗生素更屬於謬誤之舉。

濫用抗生素既可增加細菌的耐藥性,待到以後該用時療效減退,又可因其本身的毒副作用而給孩子招來危險,如過敏反應、二重感染、肝腎損害等,可謂有百弊而無一利,當慎之又慎。

誤區5:燒退了就萬事大吉

孩子的發燒會把媽媽的心懸得很高,孩子的體溫一降下,媽媽的心也就隨之踏實了。她們不知道退燒以後並不意味著徹底治癒,還需要調理。

孩子退燒以後常常會感到疲乏,食欲不振,大便乾燥,容易出汗。這些症狀的產生,主要是因為發燒對機體造成的損害沒有修復。

<> 以至染上新病;再次,可能出現輸液反應,甚至加重病情。

濫用抗生素

父母往往一見孩子發燒就要求醫生用抗生素,而且還要高檔的,如頭孢類--如果發燒是由細菌引起的,倒也碰巧了。可發燒的病因極其複雜,而且最為常見的還是病毒,用抗生素就屬於“無的放矢”了;至於結締組織病、血液病、腫瘤等引起的發燒,除非合併感染,也不必使用抗生素;至於少數屬於生理性的發燒如生長熱等,用抗生素更屬於謬誤之舉。

濫用抗生素既可增加細菌的耐藥性,待到以後該用時療效減退,又可因其本身的毒副作用而給孩子招來危險,如過敏反應、二重感染、肝腎損害等,可謂有百弊而無一利,當慎之又慎。

誤區5:燒退了就萬事大吉

孩子的發燒會把媽媽的心懸得很高,孩子的體溫一降下,媽媽的心也就隨之踏實了。她們不知道退燒以後並不意味著徹底治癒,還需要調理。

孩子退燒以後常常會感到疲乏,食欲不振,大便乾燥,容易出汗。這些症狀的產生,主要是因為發燒對機體造成的損害沒有修復。

<>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