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護理, 幾乎所有的家長都會碰到這樣的問題:那就是孩子發燒。 寶寶發燒是小兒的常見病之一, 所以關於如何治理的問題其實已經有很多的方法推薦給大家。 當然, 在寶寶發燒沒有超過38.5攝氏度的時候, 我們通常都是建議家長對寶寶進行“物理降溫”的方法。 其中, 物理降溫方法的要領很多父母應該都是知道的。
但是, 近來一則新聞爆料:一個8個月大的寶寶, 居然因為採用了物理降溫法的“酒精擦身”而酒精中毒, 這個小寶寶差點喪命。 這到底是怎麼回事呢?我們一起來看看~~
寶寶白酒擦身酒精中毒
Advertisiment
據介紹, 8個月大的琪琪(化名)被送到醫院急診科時, 體溫最高達到了40℃。 當時孩子出現了面色青灰、精神萎靡、皮膚花斑、血壓低等症狀。 醫生詢問家人得知, 孩子曾擦拭了大量白酒, 醫生診斷孩子系急性酒精中毒。
琪琪的母親秦女士告訴醫生, 事發當晚, 已持續發燒兩天的孩子還是沒退燒, 她曾經聽說過一種治療孩子發燒的“土方”——用酒精可以快速降溫, 與一些退燒藥比還沒副作用。 於是, 丈夫拿出家裡的一瓶白酒, 用手帕蘸著酒在孩子全身擦拭。 “當時擦了還是感覺孩子的體溫降下來了。 ”秦女士說, 眼看有了效果, 於是他們又給孩子擦了一遍, 半個小時後500毫升的白酒就用去了半瓶。
不料孩子逐漸出現嗜睡症狀, 而且體溫也開始升高到40℃。
Advertisiment
物理降溫不當適得其反
“我們只是用白酒給孩子擦身體, 又沒給他喝, 怎麼就中毒了?”事後, 秦女士既難過又納悶。
醫生解釋說, 皮膚黏膜同樣可以吸收酒精和藥物。 和口服與注射比較, 雖然其吸收能力相對較弱, 但由於嬰幼兒藥物中毒劑量低, 皮膚黏膜面積相對較成人柔嫩, 吸收作用相對較強, 琪琪用的白酒酒精濃度較高, 用量過大, 擦浴方法不規範, 擦浴時間過長等原因, 導致過量酒精從皮膚吸收入血液, 引起急性酒精中毒。
過去民間非常流行用酒精擦寶寶身體的方法,
Advertisiment
支招
酒精降溫需稀釋
前胸腹部和後頸莫擦
醫生說, 一些人對物理降溫方法一知半解, 反而會造成嚴重後果。
如果家長非要用這種方法, 正確的酒精擦浴方法是用70%酒精(或60度左右的白酒)加水1倍以上進行稀釋。 擦浴前先在患兒頭部放冷濕毛巾, 可協助降溫又可防止因擦浴後表皮血管收縮。
在足部放一熱水袋, 可促進擦浴效果, 並使患兒有舒適感。
然後脫去寶寶的一側上衣, 露出一條胳膊, 用紗布或手帕浸蘸配好的酒精擰至半幹後, 從脖子的外側向下擦拭至手背, 再從腋下擦拭至手心。
擦完一側後給患兒穿好這側衣袖,
Advertisiment
擦後背時要避開後頸從脖子下開始擦拭後背, 擦完後給患兒穿好上衣, 前胸和後頸都不用擦拭。 一般四肢及後背擦3~5分鐘, 全部擦浴時間為20分鐘左右。
半小時後測體溫, 如體溫在39℃以下, 可取下冰袋和熱水袋。
在擦浴過程中, 若發現患兒有寒戰、面色蒼白、脈搏細弱等情況時, 要立即停止擦浴。 而對於新生兒, 建議不要使用酒精降溫。
提醒
這些方法對寶寶可能適得其反
除了用酒精擦拭身體是家長們慣用卻又不太瞭解的方式外, 還有一些育兒方式也存在健康隱患。 西南醫院兒科專家何念海舉了一些例子。
用學步車教孩子走路
孩子長期坐學步車,
Advertisiment
所以, 孩子在坐學步車時, 往往是馬蹄足的形狀走, 長期下來, 很容易造成孩子的下肢畸形, 或養成足內翻、足外翻的習慣。
防側睡用枕頭固定頭部
市面上有很多防側睡枕在賣, 它用固定在枕頭兩側的填充物, 來固定嬰兒頭部, 讓孩子仰臥。
雖然這個辦法可防止孩子的頭部向一側偏斜造成頭部形狀的不規則, 但同時也阻礙了嬰兒頭部自由轉動。
因為嬰兒可能會在無意間側臥或俯臥, 這樣一來頭部無法轉回來, 就有窒息的危險。
另外, 它還會阻礙嬰兒翻身的早期自發訓練, 限制了嬰兒臥床時的視野和追視能力的發展。
用紅藥水紫藥水消毒
紅藥水含有重金屬汞化物,目前已基本不用於日常消毒。紫藥水有較好的殺菌作用,但嬰幼兒皮膚嬌嫩,家長最好不要給孩子用。
如果要用,應注意紫藥水的濃度不可過高,應限於0.5%~1%。過敏體質的孩子不要用紫藥水。
燙傷後塗抹醬油或牙膏
在傷口上塗醬油、抹牙膏,不僅起不到降溫的作用,反而會加重對傷口的污染,也會影響醫生對創面的判斷。應立即用清潔的冷水沖洗受傷部位,等溫度差不多降下來後,再用乾淨的布包紮一下,及時送往醫院處理。
為幾個月大寶寶“把屎尿”
寶寶開始排便訓練的時間,建議為22~27個月,不建議寶寶幾個月大就開始“把屎把尿”。
因為孩子脊柱和髖關節等發育還不完善,長期保持“把”的體位,對身體發育不利,容易造成關節鬆弛甚至脫位。傳統的“把尿”或“把屎”方式,容易造成嬰兒脫肛現象,造成痔瘡的前
限制了嬰兒臥床時的視野和追視能力的發展。用紅藥水紫藥水消毒
紅藥水含有重金屬汞化物,目前已基本不用於日常消毒。紫藥水有較好的殺菌作用,但嬰幼兒皮膚嬌嫩,家長最好不要給孩子用。
如果要用,應注意紫藥水的濃度不可過高,應限於0.5%~1%。過敏體質的孩子不要用紫藥水。
燙傷後塗抹醬油或牙膏
在傷口上塗醬油、抹牙膏,不僅起不到降溫的作用,反而會加重對傷口的污染,也會影響醫生對創面的判斷。應立即用清潔的冷水沖洗受傷部位,等溫度差不多降下來後,再用乾淨的布包紮一下,及時送往醫院處理。
為幾個月大寶寶“把屎尿”
寶寶開始排便訓練的時間,建議為22~27個月,不建議寶寶幾個月大就開始“把屎把尿”。
因為孩子脊柱和髖關節等發育還不完善,長期保持“把”的體位,對身體發育不利,容易造成關節鬆弛甚至脫位。傳統的“把尿”或“把屎”方式,容易造成嬰兒脫肛現象,造成痔瘡的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