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媽媽熱點>正文

寶寶發燒的中醫處理方法

無論成人還是孩子, 發熱都是機體的一種全身性反應, 是體內正氣與病邪相爭、陰陽失調的必然現象。 在一定程度上講, 發燒體溫越高, 說明體內正氣未虛。 這一點, 中醫、西醫的認識是相通的, 退熱方法當然也可以中西醫結合, 效果也更好。

除了發熱“三部曲”和物理降溫、西藥退燒藥可以降溫外, 傳統的中醫方法也很多, 包括中藥湯劑內服、外洗或灌腸以及小兒推拿等等, 效果都非常好, 而且最重要的是退熱不反彈又沒有什麼毒副作用。

今天主要將小兒推拿退熱的方法教給大家備用。 超簡單的, 一學就會!

Advertisiment

以寶寶的左手為例, 先熟悉一下常用穴位:

Advertisiment

首先, 大多數外感熱病引起的發燒, 特別是39度以上的頑固性高熱, 除了常規的物理降溫、藥物退熱外,

Advertisiment
可以選擇:

1、推天河水

位置:前臂掌側正中, 自腕橫紋中點至肘橫紋中點呈一直線。

作用:瀉心火, 安神, 除煩, 利尿, 化熱痰, 退心火引起的發熱等。

手法:向心推, 自腕橫紋推向肘橫紋300次。

2、推六腑

位置:前臂尺側, 從肘橫紋至腕橫紋呈一直線。

Advertisiment

作用:涼血, 止血, 解毒, 退實火引起的發熱, 消炎, 消腫, 化熱痰等。

手法:離心推300次。

3、推脊

位置:後背正中大椎穴至尾部長強穴成一直線(如下圖)。

手法:用食指、中指指腹自上而下直推, 推100-300次。

Advertisiment

若發熱無汗, 還可以酌情加:

1、揉二扇門

位置:手背中指根本節(中指掌指關節前方)兩側的凹陷處。

作用:發汗, 退熱, 止喘。

手法:上下揉, 即用食指、中指指腹按住穴位, 上下揉動100-300次。

2、上三關

位置:前臂橈側,腕橫紋至肘橫紋呈一直線。

作用:補陽氣,活血化瘀,散寒氣,發汗,退熱(寒邪引起)。此穴性熱,體內有火者忌用。

手法:向心推400次。

3、補脾土

位置:在拇指橈側緣,赤白肉際處。

作用:補脾陽,化脾濕,散脾寒,增進食欲,化寒痰,退寒邪引起的發熱,止寒咳、寒喘。脾土是個溫性的穴位,體內有熱者忌用。

手法:拇指彎曲,向心推,由拇指尖推向拇指根,為補法。脾陽虛時,用補法3~10分鐘。

以上只是針對寶寶發燒的幾個簡單推拿手法,其實小兒推拿幾乎可以治療所有的病證。

最後,推薦兩個效果非常好的退熱中藥方給大家參考,適用於感受寒邪引起的發熱。大人、小孩都可以用哦!

1、麻黃湯:

臨床表現:平時身體較壯實的人受涼後出現發熱頭痛(較小的孩子不一定會表達),渾身酸痛(有一種痛到骨頭裡的感覺),怕風,怎麼都不出汗(這是使用麻黃湯的關鍵點)。

處方:麻黃9克、桂枝9克、杏仁9克、炙甘草6克。這是成人量,兒童減半即可。

煎服法:用水將草藥浸泡片刻,大火煮開後改中小火,大約2碗水煎成1碗的樣子。趁熱先喝1/3碗,喝完避風、蓋被子睡覺(期間要忌食生冷、甜膩、腥臭之品)。過一會兒要是渾身出汗體溫退了上述症狀也消失了,剩下的藥就不用再喝了;如果2個小時都沒出汗,就再把藥熱了喝1/3碗,喝完仍舊避風、蓋被子睡覺……若1小時後再不出汗,再喝剩下的1/3碗藥。一般來說只要辯證對路,最多三次,都能汗出熱退的,而且基本就不會再出現高熱的情況了。

注意:麻黃湯發汗功效實在是太強了,如果出汗太過是會讓你虛弱上好幾天的。所以在服藥的時候千萬不要心急,看看怎麼還不出汗,就一會功夫把3份藥喝個精光,那樣你肯定要後悔的~

2、桂枝湯:

臨床表現:會出汗(這也是使用桂枝湯的關鍵點),也會有怕冷、發熱,頭痛、鼻鳴幹嘔等症狀。

處方:桂枝、芍藥、生薑、大棗各9克、炙甘草6克。這是成人量,兒童減半即可。

煎服法:用水將草藥浸泡片刻,大火煮開後改中小火,大約2碗水煎成1碗的樣子。趁熱先喝1/3碗,然後喝點熱粥,避風、蓋被子睡覺(期間也同樣要忌食生冷、甜膩、腥臭之品)。過一會兒要是渾身微微有汗出(不可大汗淋漓)體溫退了上述症狀也消失大半了,剩下的藥就不用再喝了;如果2個小時都沒出汗,就再把藥熱了喝1/3碗,仍舊喝點熱粥、避風、蓋被子睡覺……若1小時後再不出汗,再喝剩下的1/3碗藥。一般來說只要辯證對路,也最多是三次,都能汗出熱退的。

注意:外感熱病、陰虛火旺、血熱妄行者,均當忌服,孕婦及月經過多者慎用。

最後,願天下所有寶寶都健康!媽媽都安心!

2、上三關

位置:前臂橈側,腕橫紋至肘橫紋呈一直線。

作用:補陽氣,活血化瘀,散寒氣,發汗,退熱(寒邪引起)。此穴性熱,體內有火者忌用。

手法:向心推400次。

3、補脾土

位置:在拇指橈側緣,赤白肉際處。

作用:補脾陽,化脾濕,散脾寒,增進食欲,化寒痰,退寒邪引起的發熱,止寒咳、寒喘。脾土是個溫性的穴位,體內有熱者忌用。

手法:拇指彎曲,向心推,由拇指尖推向拇指根,為補法。脾陽虛時,用補法3~10分鐘。

以上只是針對寶寶發燒的幾個簡單推拿手法,其實小兒推拿幾乎可以治療所有的病證。

最後,推薦兩個效果非常好的退熱中藥方給大家參考,適用於感受寒邪引起的發熱。大人、小孩都可以用哦!

1、麻黃湯:

臨床表現:平時身體較壯實的人受涼後出現發熱頭痛(較小的孩子不一定會表達),渾身酸痛(有一種痛到骨頭裡的感覺),怕風,怎麼都不出汗(這是使用麻黃湯的關鍵點)。

處方:麻黃9克、桂枝9克、杏仁9克、炙甘草6克。這是成人量,兒童減半即可。

煎服法:用水將草藥浸泡片刻,大火煮開後改中小火,大約2碗水煎成1碗的樣子。趁熱先喝1/3碗,喝完避風、蓋被子睡覺(期間要忌食生冷、甜膩、腥臭之品)。過一會兒要是渾身出汗體溫退了上述症狀也消失了,剩下的藥就不用再喝了;如果2個小時都沒出汗,就再把藥熱了喝1/3碗,喝完仍舊避風、蓋被子睡覺……若1小時後再不出汗,再喝剩下的1/3碗藥。一般來說只要辯證對路,最多三次,都能汗出熱退的,而且基本就不會再出現高熱的情況了。

注意:麻黃湯發汗功效實在是太強了,如果出汗太過是會讓你虛弱上好幾天的。所以在服藥的時候千萬不要心急,看看怎麼還不出汗,就一會功夫把3份藥喝個精光,那樣你肯定要後悔的~

2、桂枝湯:

臨床表現:會出汗(這也是使用桂枝湯的關鍵點),也會有怕冷、發熱,頭痛、鼻鳴幹嘔等症狀。

處方:桂枝、芍藥、生薑、大棗各9克、炙甘草6克。這是成人量,兒童減半即可。

煎服法:用水將草藥浸泡片刻,大火煮開後改中小火,大約2碗水煎成1碗的樣子。趁熱先喝1/3碗,然後喝點熱粥,避風、蓋被子睡覺(期間也同樣要忌食生冷、甜膩、腥臭之品)。過一會兒要是渾身微微有汗出(不可大汗淋漓)體溫退了上述症狀也消失大半了,剩下的藥就不用再喝了;如果2個小時都沒出汗,就再把藥熱了喝1/3碗,仍舊喝點熱粥、避風、蓋被子睡覺……若1小時後再不出汗,再喝剩下的1/3碗藥。一般來說只要辯證對路,也最多是三次,都能汗出熱退的。

注意:外感熱病、陰虛火旺、血熱妄行者,均當忌服,孕婦及月經過多者慎用。

最後,願天下所有寶寶都健康!媽媽都安心!

相關用戶問答
  • 3回答

    怎麼處理寶寶發燒的問題?

    你好,如果寶寶發燒不超過38.5度的話是不用吃退燒藥的,這個時候建議多給寶寶喝點水,還有就是讓寶寶多睡覺。寶寶小的話不建議給寶寶吃抗生素的,給寶寶喝一下小柴胡沖劑就可以的了。如果還是沒有好轉的話就建... [詳細答案]

  • 3回答

    處理寶寶發燒的正確方法是什麼?

    其實小孩發燒時,正確的方法一般要分三種情況來處理:1、小孩發燒沒有超過38.5度時,你可以給小孩使用物理降溫法。並且需要多給水他喝,也就是說需要用溫水給小孩擦身子。2、若小孩發燒超過38.5度時,你... [詳細答案]

  • 1回答

    處理寶寶發燒的步驟是什麼?

    其實小孩發燒時,若體溫沒有超過38.5度時,你只要用溫水給小孩擦身子,用這種物理降溫法來處理,小孩的體溫很快就能降下來了。若體溫高於38.5度時,你就給小孩服用退燒藥,並且多給水小孩喝,注意適時增減... [詳細答案]

  • 3回答

    引起發燒的原因有哪些?寶寶發燒要怎麼處理?

    你好,寶寶發燒,一般腋窩下體溫超過37.5即為發燒,同時發熱是人體對致病因數的一種重要的防禦反應,因此也是有一定好處的,像你寶寶夜裡這樣的體溫不排除和穿蓋過多有關,目前一切正常就不用擔心,多注意觀察... [詳細答案]

  • 3回答

    寶寶發燒的處理原則是什麼樣的?各個部位的體溫是多少?

    你好,關於寶寶發燒的處理原則是體溫不超過38.5度建議物理降溫(酒精擦浴、溫水洗澡、熱水泡腳、冰袋冷敷等),或貼退熱貼進行治療;大於38.5建議物理降溫並口服退燒藥觀察,注意體溫監測;若體溫超過39... [詳細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