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寶寶發燒護理全過程介紹

寶寶發燒時, 媽媽是怎麼進行護理的?什麼時候物理降溫?什麼時候用退熱藥?發燒持續不退怎麼辦?

為了能讓媽媽們更清楚地瞭解孩子發燒時該如何居家護理, 我們特地徵集了媽媽的護理方案, 並給到兒科專家進行點評。 相信你一定能從中獲得啟發。

木子媽媽護理方案解析

寶寶小檔案

寶寶|木子 性別|女 年齡|14個月

第1天

媽媽自述:腋下37.4℃升至37.9℃, 使用了退熱貼

寶寶早上精神和胃口都不錯, 但是覺得寶貝額頭有點燙。 想起晚上睡覺時, 寶貝總是翻來覆去, 很不安穩, 擔心她是否生病了, 於是測了下體溫,

Advertisiment
腋下37.4℃。

中午寶寶就沒什麼胃口了, 體溫升到37.9℃, 我們使用了退熱貼降溫。

專家點評:處理較為得當, 但還需注意補水

這位媽媽做得很得當。 體溫在38℃上下屬於低熱, 這時不主張用退熱藥, 應該以物理降溫為主, 退熱貼既方便又有效。

但值得注意的是, 兒科醫生經常會看到孩子額頭貼著退熱貼, 身上卻捂著大被子的情況, 這樣的話, 退熱貼就毫無意義了。 因為發熱的原理, 簡單地說就是讓人體的產熱大於散熱, 物理降溫的原則是讓寶寶儘量少穿, 增加散熱的體表面積, 才能使體溫不會持續增高, 引起不適。

另外, 除了少穿, 還要注意多給孩子補充液體(如果孩子煩躁, 不喜歡喝溫開水, 可以選擇稀釋後的果汁), 因為發熱會使人體的水分不知不覺地丟失。

Advertisiment
此時因為生病, 寶寶食欲本來就差, 再不補充水分, 就容易脫水, 更不利於退熱。

媽媽自述:夜間腋下體溫升至38.4℃, 使用了肛門退熱栓

晚上睡覺時, 寶寶的體溫升至38.4℃了, 我們用了肛門退熱栓。 半夜體溫一直保持在37.5℃左右, 退熱栓的效果還是不錯的。

專家點評:是否使用退熱藥, 關鍵是看孩子的精神, 而不是單憑體溫的高低

到底什麼時候用退熱藥, 一直是家長們困惑的問題。 用退熱藥的指征不止是以體溫的高低為標準, 還要看孩子的精神狀態。 孩子睡眠安穩, 即使體溫高於38.5℃, 但手腳溫暖就表明體溫不會驟升, 還應該以物理降溫為主, 這時如果為了服退熱藥而叫醒孩子就更沒有必要了。

若體溫38.5℃以上, 伴睡眠不安穩,

Advertisiment
手腳冰冷, 建議物理降溫同時可口服退熱藥。

退熱藥首選對乙醯氨基酚類, 因其安全性大於布洛芬類。 同時, 要注意不要給孩子服用阿司匹林, 阿司匹林禁用於12歲以下的兒童。

退熱藥有栓劑及口服混懸液, 兩者藥效基本相同。 栓劑對於服藥困難或夜間發熱的寶寶比較適合, 大部分孩子對於口服液都能夠接受。

第2天

媽媽自述:體溫37.9℃, 繼續使用退熱栓

早上8點左右, 寶寶體溫37.9℃, 繼續使用退熱貼和退熱栓。

專家點評:這個體溫不主張快速退熱

大部分家長都有“發熱恐懼症”, 卻不知發熱是在保護人體而非傷害。 發熱可以使人體免疫系統處於活躍狀態, 使免疫細胞大量增生從而對抗感染。 所謂燒成肺炎或燒壞腦子的可能是不存在的。

Advertisiment
有研究表明只有40℃以上的發熱可能會損害神經系統。 所以低熱(體溫低於38.5℃)時不主張快速退熱。

媽媽自述:體溫升至39.1℃, 立即送往醫院

中午12點, 體溫39.1℃, 寶寶手腳冰涼、額頭高熱, 立即送往醫院。 醫生對寶寶進行了輸液, 但在輸液過程中, 寶寶的體溫一直偏高。 輸液結束半小時後, 突發高熱驚厥, 立即住院治療。

專家點評:送醫院較為及時, 當發燒3天還毫無好轉或發燒時伴有高熱驚厥都應當立即就醫。

手腳冰涼說明體溫是驟升階段, 有高熱驚厥病史的孩子容易在這時發作。 但高熱驚厥的發生與體質及遺傳因素關係密切, 它的發生率只有3%~5%, 多發生於6個月至6歲的寶寶。 絕大多數高熱驚厥是良性的, 不會對腦部產生損傷。

Advertisiment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 現代研究發現, 高熱驚厥的發生在好發年齡階段很難預防, 當然積極的正確退熱對於這類孩子是有一定幫助的。 輸液與否與病情輕重有關, 是為了控制原發病, 也就是治療病因, 並不能預防高熱驚厥。 一旦發生高熱驚厥, 家長不要恐慌, 可以通過按壓人中穴減緩發作時間, 大多在1~2分鐘後自行緩解, 同時聯繫醫院及時診治。

第3~7天

媽媽自述:痊癒出院後, 體溫有些偏低。

住院5天后, 各項檢查資料正常, 痊癒出院。 但是寶貝出院後, 體溫偏低, 在35.5℃~36.0℃之間, 不知道是否和住院期間經常輸清熱解毒的藥物有關?

專家點評:停藥後體溫偏低與小兒體溫調節中樞不完善有關

反復應用退熱藥後, 細心的家長會發現, 孩子額頭總是冰涼, 測試體溫經常在36℃以下,這與小兒的體溫調節中樞發育不完善有關,停用退熱藥後1~2天自然緩解。

專家提醒:孩子發燒,以下3點勿忽視

一、如何及時發現孩子發燒了

食欲、精神狀態異常孩子生病大都不會自己訴說,需要家長細心發現。如果孩子出現不明原因的食欲差、喜抱精神弱或夜間睡眠不安穩等表現,這往往是疾病或發熱的先兆。

發現異常,及時測量體溫覺得孩子食欲、精神狀態異常時,要及時給孩子測量體溫,以便及時發現病情。需要提醒家長的是,一定不要用摸額頭的方法判斷孩子是否發熱。小嬰兒可以採用肛溫測量法;能配合的大寶寶可以選擇腋溫。傳統的水銀體溫計雖然準確,但因其安全性差,以逐漸被電子體溫計所取代。孩子的正常體溫應該在36℃~37.5℃間。

二、發熱時伴有以下情況要及時就醫

3月齡以下的嬰兒發熱,無論體溫高低,都需要立即帶孩子就醫;

精神差或有持續煩躁哭鬧的表現,即使體溫降至正常,也應當就醫;

食欲差或拒食、尿少,有脫水傾向(如表現煩躁或嗜睡,哭時無淚,尿量減少等);

發熱3天以上無緩解;

發熱伴嚴重咳嗽、耳痛、尿痛、皮疹等症狀;

發熱伴高熱驚厥。

三、退熱藥的使用

常用兒童退燒藥:對乙醯氨基酚和布洛芬普遍認為對乙醯氨基酚對兒童更安全,每4~6小時可重複用藥1次。

有的寶寶對對乙醯氨基酚不敏感,用足劑量也很難退熱,則可選用布洛芬,退熱效果較對乙醯氨基酚持久,每6~8個小時可重複用藥1次,只要在安全劑量範圍內,並不會對肝腎造成損害。

不建議兩類藥交替使用不推薦兩類退熱藥交替使用,建議哪種退熱效果好就選用哪種。交替使用最大的隱患是混淆兩者的用藥劑量,而導致用藥過量。

注意用藥指征退熱藥只是暫時退熱,不能起到疾病的治療作用。退熱藥除了降低體溫,更大的意義是減少孩子發熱時的不適感。若體溫38.5℃以上伴有精神萎靡或煩躁哭鬧或伴手腳冰冷等,是退熱藥的用藥指征。

測試體溫經常在36℃以下,這與小兒的體溫調節中樞發育不完善有關,停用退熱藥後1~2天自然緩解。

專家提醒:孩子發燒,以下3點勿忽視

一、如何及時發現孩子發燒了

食欲、精神狀態異常孩子生病大都不會自己訴說,需要家長細心發現。如果孩子出現不明原因的食欲差、喜抱精神弱或夜間睡眠不安穩等表現,這往往是疾病或發熱的先兆。

發現異常,及時測量體溫覺得孩子食欲、精神狀態異常時,要及時給孩子測量體溫,以便及時發現病情。需要提醒家長的是,一定不要用摸額頭的方法判斷孩子是否發熱。小嬰兒可以採用肛溫測量法;能配合的大寶寶可以選擇腋溫。傳統的水銀體溫計雖然準確,但因其安全性差,以逐漸被電子體溫計所取代。孩子的正常體溫應該在36℃~37.5℃間。

二、發熱時伴有以下情況要及時就醫

3月齡以下的嬰兒發熱,無論體溫高低,都需要立即帶孩子就醫;

精神差或有持續煩躁哭鬧的表現,即使體溫降至正常,也應當就醫;

食欲差或拒食、尿少,有脫水傾向(如表現煩躁或嗜睡,哭時無淚,尿量減少等);

發熱3天以上無緩解;

發熱伴嚴重咳嗽、耳痛、尿痛、皮疹等症狀;

發熱伴高熱驚厥。

三、退熱藥的使用

常用兒童退燒藥:對乙醯氨基酚和布洛芬普遍認為對乙醯氨基酚對兒童更安全,每4~6小時可重複用藥1次。

有的寶寶對對乙醯氨基酚不敏感,用足劑量也很難退熱,則可選用布洛芬,退熱效果較對乙醯氨基酚持久,每6~8個小時可重複用藥1次,只要在安全劑量範圍內,並不會對肝腎造成損害。

不建議兩類藥交替使用不推薦兩類退熱藥交替使用,建議哪種退熱效果好就選用哪種。交替使用最大的隱患是混淆兩者的用藥劑量,而導致用藥過量。

注意用藥指征退熱藥只是暫時退熱,不能起到疾病的治療作用。退熱藥除了降低體溫,更大的意義是減少孩子發熱時的不適感。若體溫38.5℃以上伴有精神萎靡或煩躁哭鬧或伴手腳冰冷等,是退熱藥的用藥指征。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