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其他>正文

寶寶發燒避免五大降溫誤區

近來, 天氣忽冷忽熱, 各大醫院感冒發燒的人爆棚, 兒科門診更是人滿為患, 就連給打吊針、補液的孩子“舉桿子”的家長都沒地兒站。 很多年輕父母抱著發燒的寶寶, 一臉焦慮, 有的要求醫生盡快給孩子吊針, 有的不見到醫生絕不使用退燒藥……中山大學孫逸仙紀念醫院兒科李棟方博士發現, 在處理寶寶的發燒這一問題上, 家長們辦法多多, 但卻讓寶寶因此而“受苦”不少, 存在諸多誤區。

誤區一:“裹蒸粽”式發熱捂汗

寶寶一發燒, 家長就給寶寶捂得嚴嚴實實, 穿得“里三層, 外三層”, 搞得像個裹蒸粽。 有的媽媽說,

Advertisiment
孩子發燒了很怕冷的。 有的說, 穿得厚點是為了捂汗, 孩子一出汗就退燒了。

兒童的汗腺不發達, 通過“捂汗”, 不易達到“發汗”的目的。 對兒童來說, 往往越捂體溫越高, 容易造成“捂熱綜合征”(即因捂蓋過嚴使得孩子出現高熱、面色蒼白、反應低下、呼吸困難等一系列癥狀), 還容易誘發高熱驚厥。 李棟方博士說, 在兒童發高燒的時候, 往往肢體循環會變差, 手腳摸起來并不熱, 反而有些涼。 若出現手足發涼、怕風, 喜歡依偎在媽媽懷里, 有可能很快出現發熱。 所以, 家長別以為孩子手腳涼就是穿得不夠。

當孩子發熱時, 正確的做法應該是把孩子的衣服略微解開, 充分散熱, 手腳要保暖。 很多老人家認為寶寶發燒了就不能洗澡, 洗澡容易著涼。

Advertisiment
其實發燒的孩子洗熱水澡更有利于散熱。 如果洗澡不便的話, 用溫水拭浴也是退熱的一個非常有效的物理降溫的方法。

誤區二:發低燒急于吃退燒藥

剛出生才十幾天的新生兒, 著涼發燒38攝氏度, 家長心急如焚, 到醫院后馬上要求醫生開退燒藥, 覺得不吃退燒藥, 孩子持續發燒會燒壞腦。

新生兒(出生28天以內)不能使用退燒藥。 事實上, 一般情況下, 6個月以上才可以用退燒藥。 因為新生兒體質弱, 體表面積大, 服用退熱藥劑量難以掌握, 容易出現虛脫或者胃腸道的損傷。

專家認為, 一般情況下, 退燒藥也是要體溫達到38.5攝氏度以上才用, 低燒不用使用。 對于6個月以下的寶寶, 通常采用物理降溫的方法, 例如溫水拭浴、貼退熱貼、洗熱水澡等。

Advertisiment
但是如果以前有過高熱驚厥的孩子, 再次發燒, 應該積極退熱, 可以在醫生指導下在體溫38攝氏度或之前就服用退熱藥, 以求盡快降溫以免再次發生高熱驚厥。

誤區三:高熱不吃退燒藥, 非等醫生給藥

孩子都已經燒得滿臉通紅, 體溫都升高到39攝氏度了, 家長還不給孩子積極降溫, 非等見了醫生不可。 這樣的父母還真不少見, 他們不給孩子降溫的目的是, 擔心給孩子吃了退燒藥會影響醫生判斷病情。

孩子如果燒到38.5攝氏度以上, 就應該及時降溫, 可以盡快吃退燒藥。 吃退燒藥一般不影響醫生對孩子疾病的判斷。 現在門診病人多, 等候的時間長, 孩子都已經高燒才抱來醫院, 再掛號、交費、候診, 還得三四個小時才能見到醫生,

Advertisiment
這對兒童來說非常不利, 因為長時間高熱不處理容易造成孩子高熱驚厥、暈厥等情況發生。

誤區四:不吃藥只吊針, 這樣退燒快一點

在門診, 醫生常遇到一些家長主動要求給孩子吊針, 說是吊了針孩子可以快點退燒。 李棟方博士說, 兒童發熱原則上不給予吊針, 因為感冒咳嗽80%-90%是感染病毒, 使用抗生素治療不僅無效, 還對孩子沒有任何好處。 現在家長帶孩子看病, 動不動就要求醫生給打吊針, 以為這樣能比口服退燒藥來得快。 其實, 目前兒童口服的退燒藥如對乙酰氨基酚等服用后30分鐘就能起效, 起效并不比打點滴慢, 更重要的是這些口服退燒藥副作用小, 比較安全, 而一些退燒針劑, 可引起腸胃黏膜損傷,

Advertisiment
如果注射劑量過大, 會使孩子出汗過多、體溫迅速下降, 易引起虛脫。 事實上, 抗生素本身就有副作用, 注射次數多了, 不僅讓孩子食欲下降, 胃腸功能紊亂, 還可能出現免疫功能低下。

體虛汗多、煩躁不安、睡不安寧等問題通常都是長期使用抗生素導致的原因。 除非有咽喉紅腫、化膿、高熱等嚴重問題, 才考慮用抗生素“重拳出擊”。

誤區五:中藥敷腳心, 偏方退熱有效

最近,在網上有一帖子說是用中藥敷腳心可退高熱, 記者仔細一看, 原來是用杏仁、桃仁、山梔仁、棗仁研碎成粉末, 再用鴨蛋清調成稀泥狀, 放在干凈的紗布或其他干凈布上, 將藥對準寶寶腳掌心敷上。 帖子還正兒八經地說:“男孩敷左腳, 女孩敷右腳。 1-2次就能控制高熱, 而且不反彈,無任何毒副作用。”這一帖子受到了諸多媽媽的歡迎,紛紛跟帖表示要給寶寶嘗試一下。

至于給孩子退高熱,醫院里有很多安全性高且有效的退熱藥,對兒童用藥來說,安全性永遠是排在第一位。因此,專家認為,家長不能隨意相信“偏方”、“秘方”,以此來解決兒童的高熱,至于“男孩敷左腳,女孩敷右腳”,就更加沒有臨床研究來證實了。

Tips:

溫水擦浴法

兒童皮膚薄嫩,皮下血管豐富,發熱時可采用溫水擦浴、退熱貼外敷等物理降溫,尤其是嬰幼兒,副作用少,優于藥物降溫。

在進行溫水擦浴的方法時,水溫應以35-40℃為宜,擦浴全身的皮膚,注意擦浴時用力要均勻,還可用按摩手法刺激血管被動擴張,促進熱的發散。擦至頭頸部、腋窩、胸部、腹股溝等血管豐富處停留時間稍長些,以助散熱。四肢及背部各擦浴3-5分鐘。擦浴時應注意避免對風受涼。擦浴后用大毛巾將寶寶包好,并多給寶寶喝些溫開水。

發熱備藥粥降溫法

魚腥草豆豉粥:

鮮魚腥草(后下)15g, 葛根15g, 淡豆豉5g, 生姜3片, 蔥白3根, 粳米100g。將前幾種藥物洗凈,加清水煎煮取汁去渣,澄清沉淀,將淘洗凈的粳米加清水煮沸后,加入藥汁,魚腥草、蔥白煮成粥。用于高熱不退、無汗、頭痛等,吃后汗出熱退即停服。

薄荷梨粥:

薄荷3g、帶皮鴨梨1個(削皮)、大棗6枚(切開去核),加水適量,煎湯過濾。用小米或大米50g煮粥,粥熟后加入薄荷梨湯,再煮沸即可食用。既可用于發熱的患兒服用,平時容易“上火”時也食用。

綠豆甘草薏米粥

綠豆60g、生甘草6g(布包)、生薏米20g熬湯后去甘草包,服用。此粥具有健脾祛濕解毒作用。

受訪專家 中山大學孫逸仙紀念醫院兒科 李棟方 博士

了解更多寶寶發燒的知識,請進入兒童疾病!


 

而且不反彈,無任何毒副作用。”這一帖子受到了諸多媽媽的歡迎,紛紛跟帖表示要給寶寶嘗試一下。

至于給孩子退高熱,醫院里有很多安全性高且有效的退熱藥,對兒童用藥來說,安全性永遠是排在第一位。因此,專家認為,家長不能隨意相信“偏方”、“秘方”,以此來解決兒童的高熱,至于“男孩敷左腳,女孩敷右腳”,就更加沒有臨床研究來證實了。

Tips:

溫水擦浴法

兒童皮膚薄嫩,皮下血管豐富,發熱時可采用溫水擦浴、退熱貼外敷等物理降溫,尤其是嬰幼兒,副作用少,優于藥物降溫。

在進行溫水擦浴的方法時,水溫應以35-40℃為宜,擦浴全身的皮膚,注意擦浴時用力要均勻,還可用按摩手法刺激血管被動擴張,促進熱的發散。擦至頭頸部、腋窩、胸部、腹股溝等血管豐富處停留時間稍長些,以助散熱。四肢及背部各擦浴3-5分鐘。擦浴時應注意避免對風受涼。擦浴后用大毛巾將寶寶包好,并多給寶寶喝些溫開水。

發熱備藥粥降溫法

魚腥草豆豉粥:

鮮魚腥草(后下)15g, 葛根15g, 淡豆豉5g, 生姜3片, 蔥白3根, 粳米100g。將前幾種藥物洗凈,加清水煎煮取汁去渣,澄清沉淀,將淘洗凈的粳米加清水煮沸后,加入藥汁,魚腥草、蔥白煮成粥。用于高熱不退、無汗、頭痛等,吃后汗出熱退即停服。

薄荷梨粥:

薄荷3g、帶皮鴨梨1個(削皮)、大棗6枚(切開去核),加水適量,煎湯過濾。用小米或大米50g煮粥,粥熟后加入薄荷梨湯,再煮沸即可食用。既可用于發熱的患兒服用,平時容易“上火”時也食用。

綠豆甘草薏米粥

綠豆60g、生甘草6g(布包)、生薏米20g熬湯后去甘草包,服用。此粥具有健脾祛濕解毒作用。

受訪專家 中山大學孫逸仙紀念醫院兒科 李棟方 博士

了解更多寶寶發燒的知識,請進入兒童疾病!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