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寶寶發育不能光看身高體重

經常有讀者問:“寶寶太瘦小了, 身高、體重值在發育標準下限。 有什麼辦法能讓寶寶追上同齡人嗎?”

焦急的家長們一心想把孩子養胖點, 生怕小時候個子嬌小將來也長不高, 輸在起跑線上。 可是, 成人也有高矮胖瘦, 為何不容許寶寶的體型也各有不同呢。 評估寶寶發育, 不能簡單地只盯著一個時間點, 更不能只看身高體重值。 如果寶寶一直都是苗條身材, 家長們不必過於擔心;若是高壯的寶寶連續幾個月身高體重都滯留不前, 就需要弄清楚原因了。

高白胖一定好?

孩子不用分“高富帥”和“白富美”, 但在體型上,

Advertisiment
會有高白胖和矮瘦小的區別。

於是, 這樣的場景不時上演:“你家寶寶吃什麼呀, 怎麼長得這麼好?”、“是不是我的母乳品質不好, 我女兒怎麼這麼輕?”……白嫩嫩、肉嘟嘟的娃娃總是引起其他家長的各種豔羨, 而高白胖的家長也是暗爽在心。

身高體重是孩子發育的重要指標, 但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發育節奏。 尤其是母乳餵養的寶寶, 體型會相對勻稱。 《西爾斯親密育兒百科》特別提出一種“香蕉體型”的寶寶, 身高在平均值以上, 體重在平均值偏下。 這種類型的孩子成年後身材也更為標準, 不容易受肥胖和其他疾病的困擾。

所以家長不要只眼巴巴地盯著某個時間點的數值, 而是要整體評估孩子的生長發育曲線:如果身高體重一直在正常範圍內,

Advertisiment
並且呈現穩定上升的趨勢, 即使指標在下限值上下“徘徊”也沒有關係, 家長不用過分焦慮。 但是, 如果一個女寶寶 8個月身高就達到75cm, 體重10kg, 一直到周歲都停留在這個水準, 那就算還是“高壯”派, 但她的發育已經明顯出現平臺期了, 家長要和醫生一起尋找原因, 讓孩子重新回到正常發育軌道。

如果家長們要求寶寶從小連發育指標都爭第一名, 那寶寶得有多累啊。 要知道, “先胖不是胖, 後胖壓倒坑”, 幼年時的身高體重不能代表成年後的水準, 生長發育還受到遺傳因素、營養條件等多方面的影響。

不同月齡發育要點

除了用身高、體重這兩個基本值來衡量寶寶的發育水準外, 不同月齡的孩子各有關注重點。

Advertisiment
歐美國家一般建議孩子在滿月、2個月、4 個月、6 個月、9 個月、1 歲、1.5 歲時做一次系統兒保, 兩歲以後一年一次兒保就可以。 如果寶寶身高體重發育平穩, 不妨來對照下面的不同時期發育要點:

1 個月:制定個人疫苗接種計畫

滿月時的兒保, 主要關注的是新生兒期潛在或從圍產期延伸過來的疾病。 比如生產過程中出現過宮內窒息的寶寶, 此時要評估生長發育功能;黃疸反復的寶寶, 需要評估是否會對肝膽功能造成影響;早產兒預防牛奶過敏, 平衡營養素並補充鐵和維生素D;足月寶寶開始添加多種維生素等。

這時候還要給寶寶制定個人疫苗接種計畫, 比如母親是“大三陽”的寶寶要接種四次乙肝疫苗等。

2 個月:學習應對疾病和生理小現象

Advertisiment

兩個月的兒保內容和滿月時差不多, 因此足月順產、餵養情況比較平穩的寶寶, 可以在兩個月的時候再做首次兒保。

這時候家長們要學習如何護理寶寶的生☆禁☆殖☆禁☆器, 比如有些女寶寶因為激素問題出現的陰☆禁☆道流血、男寶寶包皮過長等問題。 瞭解哭鬧如何鑒別, 鵝口瘡、溢奶等常見問題如何處理也是此時的護理重點。

醫生們這時候會教導媽媽如何進行和堅持母乳餵養, 混合餵養的注意事項;同時告訴家長如何應對2-4個月中寶寶常見現象。

4個月:預防食物過敏

4個月兒保的重點是評價寶寶生長發育和喂哺狀況, 多種維生素補充是否平衡, 以及疫苗接種是否按時進行。 家長們可以學習認識不同的兒童營養品,

Advertisiment
如配方奶粉、維生素和 DHA等。 切記盲目補充維生素 AD製劑, 這樣會導致孩子缺鋅、便秘、消化不良等問題, 維生素A過量還可能導致孩子長不高。

不少孩子在4個月左右出現厭奶的現象, 雖然添加輔食並不是對付厭奶的好辦法, 但部分寶寶從此開始嘗試輔食了, 因此預防食物過敏非常重要。 1 歲以下的寶寶食物過敏判斷, 不依靠過敏原測試的方法, 國際公認的標準就是最簡單的食物回避, 因此逐步單一添加輔食是家長此時需要學習的重點。

這個時期寶寶常見的問題還有:腸痙攣、生理性腹瀉、厭奶、枕禿、體重不增以及食物過敏相關的濕疹等。 需要說明的是, 因為孩子頭頸部汗腺先發育, 又長期躺著, 部分寶寶會把頭髮蹭掉, 因此枕禿不一定是缺鈣的表現。

6個月:添加輔食

在餵養方面,6個月的寶寶要正兒八經地添加輔食了。這可是一項大工程,家長們一定不要急於求成,而是要根據寶寶的接受情況有規律地添加,並及時排查過敏原。此外,還可以適當地訓練寶寶不喝夜奶。

這個時候可以對寶寶進行運動發育指導,比如鼓勵寶寶爬行,培養爬行意識。爬行可以促進寶寶感統協調。但反過來說,目前沒有任何研究可以證明感統失調與小時候缺少爬行有直接關係,所以如果寶寶不願意爬,就等一等吧。

6個月的寶寶已經很有主見啦,所以評估孩子發育狀況時,要從生理和心理兩方面來判斷發育是否正常。特別要注意的是寶寶眼睛的發育情況,看他是否通過目光能與外界進行交流。

9個月:關注行為發育

9個月在餵養方面的關注重點依然是輔食的添加。有些寶寶可能在此時還會有厭奶症狀,就需要評估是否對發育造成影響,千萬不要以為孩子吃輔食了就可以忽略乳製品,一歲內的寶寶還是以奶為主。而有些寶寶則出現抗拒輔食的情況,家長可以跟醫生討論一下是否是餵養方式的問題,也許換個勺子寶寶會胃口大開呢。

寶寶心理健康評估從9個月就要開始,歐美國家從此時開始篩查自閉症,因為更早前寶寶還無法跟外界進行交流。最新醫學觀點認為,2 歲以前是大腦塑形期,如果有自閉傾向,提前干預會有非常良好的效果。2 歲以後再干預的效果則大打折扣。家庭自測孩子是否自閉的信號,是看寶寶能否和家人有眼神交流。

1歲:如何預防疾病

寶寶1歲以後,更要偏向對行為發育的關注。這時開始寶寶會出現多個敏感期,良好的引導將有助於孩子一生的發展。

在生理方面,1歲後的孩子因為接觸範圍更多更廣,所以比嬰兒期更容易感染疾病。這時候,家長需要學習如何預防疾病,並瞭解發熱、腹瀉、疫苗反應、長期咳嗽等問題的應對方法。

1.5 歲:排尿訓練

寶寶脫離尿布,學會自己用馬桶,可是家庭裡一件大事。建議從15-18個月起對寶寶進行大小便前告知旁人的訓練。當然,如果寶寶不願意,家長們大可等一等。

2歲:觀測兒童性☆禁☆早☆禁☆熟

性☆禁☆早☆禁☆熟是現在兒童一大健康隱患。因此到孩子兩歲時,觀測的重點就是評估生長發育和餵養情況,排查性☆禁☆早☆禁☆熟。

因此枕禿不一定是缺鈣的表現。

6個月:添加輔食

在餵養方面,6個月的寶寶要正兒八經地添加輔食了。這可是一項大工程,家長們一定不要急於求成,而是要根據寶寶的接受情況有規律地添加,並及時排查過敏原。此外,還可以適當地訓練寶寶不喝夜奶。

這個時候可以對寶寶進行運動發育指導,比如鼓勵寶寶爬行,培養爬行意識。爬行可以促進寶寶感統協調。但反過來說,目前沒有任何研究可以證明感統失調與小時候缺少爬行有直接關係,所以如果寶寶不願意爬,就等一等吧。

6個月的寶寶已經很有主見啦,所以評估孩子發育狀況時,要從生理和心理兩方面來判斷發育是否正常。特別要注意的是寶寶眼睛的發育情況,看他是否通過目光能與外界進行交流。

9個月:關注行為發育

9個月在餵養方面的關注重點依然是輔食的添加。有些寶寶可能在此時還會有厭奶症狀,就需要評估是否對發育造成影響,千萬不要以為孩子吃輔食了就可以忽略乳製品,一歲內的寶寶還是以奶為主。而有些寶寶則出現抗拒輔食的情況,家長可以跟醫生討論一下是否是餵養方式的問題,也許換個勺子寶寶會胃口大開呢。

寶寶心理健康評估從9個月就要開始,歐美國家從此時開始篩查自閉症,因為更早前寶寶還無法跟外界進行交流。最新醫學觀點認為,2 歲以前是大腦塑形期,如果有自閉傾向,提前干預會有非常良好的效果。2 歲以後再干預的效果則大打折扣。家庭自測孩子是否自閉的信號,是看寶寶能否和家人有眼神交流。

1歲:如何預防疾病

寶寶1歲以後,更要偏向對行為發育的關注。這時開始寶寶會出現多個敏感期,良好的引導將有助於孩子一生的發展。

在生理方面,1歲後的孩子因為接觸範圍更多更廣,所以比嬰兒期更容易感染疾病。這時候,家長需要學習如何預防疾病,並瞭解發熱、腹瀉、疫苗反應、長期咳嗽等問題的應對方法。

1.5 歲:排尿訓練

寶寶脫離尿布,學會自己用馬桶,可是家庭裡一件大事。建議從15-18個月起對寶寶進行大小便前告知旁人的訓練。當然,如果寶寶不願意,家長們大可等一等。

2歲:觀測兒童性☆禁☆早☆禁☆熟

性☆禁☆早☆禁☆熟是現在兒童一大健康隱患。因此到孩子兩歲時,觀測的重點就是評估生長發育和餵養情況,排查性☆禁☆早☆禁☆熟。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