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寶寶的“回園綜合症”

寶寶的“回園綜合症”, 是正常現象, 就像大人放長假後不願上班一樣。 五一假期雖然不長, 但是對於還沒有自製力的寶寶來說, 依然需要家長策略性的引導。 家長應在回園前一天開始幫助孩子“熱身”, 以便孩子們儘快“收心”。 回園初期, 老師也應注意幫助孩子矯正“野”性的延續, 以正面引導、鼓勵為主, 儘量減輕學生在學習上的壓力, 讓寶寶重新投入到幼稚園生活中。

1.安排時間溫故而知新

很多寶寶可能在幼稚園學習的時候很乖很聽話, 但是假期一“瘋玩”, 所學到的知識都拋之腦後。 不妨安排一定時間,

Advertisiment
回顧上周的知識要點, 如:新的拼音、漢字等, 在回園後才能“溫故而知新”。

2.激烈的活動儘量不安排在最後一天

長途旅遊和參與刺激的活動, 儘量不要安排在假期的最後一天;嚴加控制玩遊戲、看電視的時間, 讓心情慢慢平靜下來。

3.按時作息調整好生物鐘

五一假期不長, 所以為了讓寶寶開心回園, 家長儘量要在這三天也和寶寶一起保持正常的作息。 家長要引導孩子開始適應上學的生物鐘, 盡可能的按時起床、睡覺和用餐, 並配合一定的戶外活動。

4.計畫好這個假期未達成的願望

對學生在假期未能達成的願望, 只要是合理的、可能的, 就跟孩子訂好計畫, 儘量在下一個假期裡實現, 作為激勵孩子在新學期學業進步的一種手段和方法。

Advertisiment

5.家長要引導孩子轉換角色

身教重于言教, 家長應注重寓教於樂的引導。 作為家長也應引導孩子轉入新的角色, 家長要讓寶寶知道上課並不枯燥, 引導他們體驗進取的樂趣, 體會學習的成功感。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家長本身的言行對孩子的影響, 例如:要孩子按時睡覺休息, 但家長卻約上幾個好友, 在家裡通宵打麻將。 那孩子能休息得好嗎?家長應該在這段時間內, 和孩子一起把生活作息按照平時的狀態, 並儘量創造樂於學習的家庭氛圍。

6.家長幫助孩子調動上學積極性

調動孩子積極的心態。 比如多跟孩子講講幼稚園的事情, 幫助孩子回憶在幼稚園的高興事和趣事:被老師表揚幾次、得到多少小紅花、有什麼好玩的玩具等,

Advertisiment
還可跟孩子一起做跟幼稚園相似的親子遊戲活動, 避免孩子沉浸在假期的喜悅中而排斥幼稚園。 說一些欣賞和鼓勵的話語, 從正面的角度給孩子以信心。 同時給孩子補充一些必要的文具, 讓孩子感到上學的幸福感, 期待著開學。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