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孩子會走路前, 父母習慣凡事都為寶寶考慮得周全細緻, 認為寶寶永遠需要自己悉心照顧。 等他們3歲了, 寶寶就總要自己做, 並拒絕家長的幫助。 其實, 這對寶寶來講並非壞事, 既可從小樹立他的自主意識, 也培養了寶寶的自理能力, 適度尊重他們的選擇, 這些都是有必要的。
場景一:嘟嘟去公園玩時看到好多孩子在走橫梯, 他也躍躍欲試。 媽媽覺得橫梯下面有安全索, 應該沒問題, 似乎也不難走。 不少兩歲多的寶寶已經可以輕易地走到另一邊。 可是, 3歲半的嘟嘟本來挺感興趣, 可真的試了, 卻半步也邁不出去,
Advertisiment
壞媽媽的做法:
看著孩子雙腿顫抖的表現, 十分心疼, 她趕忙把嘟嘟抱下來, 對他說:“算了, 走不了咱不要勉強!”然後, 媽媽又叮嚀嘟嘟今後別再碰橫梯, 反正他還有別的東西可以玩呢!
好媽媽的做法:
嘟嘟的膽小讓媽媽意識到平常太嬌慣他了, 過度保護他反倒沒好處。 於是, 媽媽決定放開手讓嘟嘟自己做點兒事。 她鼓勵寶寶:“試著邁出第一步就好了。 別怕哦, 越走膽子才越大。 ”嘟嘟硬著頭皮去試著走, 果然走了過去。 之後媽媽還每天帶他走一圈, 沒多久, 他已經走得很自如了。
專家點評:
2~3歲是培養寶寶獨立性的關鍵期。 這時, 寶寶已經取得了一些經驗, 他事事都想嘗試自己做, 嘗試自己動作的力量和效果,
Advertisiment
3歲的娟娟很喜歡“過家家”, 洋娃娃、小木梳、塑膠杯子等都是她收藏的最愛, 可每次玩膩了也會把東西到處亂扔。 那天, 媽媽又來收拾地上所有的玩具。 娟娟在旁邊看著也想幫忙, 她蹲下身來說:媽媽, 我陪你一起拾吧!
壞媽媽的做法:
媽媽忙著收拾, 沒顧上理寶寶。
Advertisiment
好媽媽的做法:
聽到娟娟說想自己做, 媽媽挺開心。 她覺得寶寶長大了, 可以分擔一些家務活兒了。 媽媽就很自然地教娟娟:“先撿起紅色的玩具。 好, 現在撿藍色的。 我們把方形的玩具收到玩具箱的左邊;把圓形的放在箱子的右邊……好極了, 寶寶真棒, 收拾得又快又好。 媽媽最愛寶寶哦。 ”
專家點評:
爸爸媽媽可以有意識地讓寶寶承擔一些責任, 讓他們承擔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務勞動, 如喂魚、澆花、分發碗筷等, 千萬不要圖省事, 趕時間, 或嫌麻煩而不讓寶寶“幫忙”。 1歲以上的寶寶, 就可以讓他參與家中易於完成的小任務,
Advertisiment
小班的牛牛入園一周了, 可是夏老師發現他的依賴性實在太強, 什麼事情都要喊老師幫忙, 吃飯要老師喂, 小便要老師幫忙脫褲子、穿褲子, 午睡時要老師給他脫鞋、脫衣服……老師讓牛牛自己做, 他總是以“我不會”而拒絕。
壞媽媽的做法:
牛牛媽對老師提出的問題不以為然, 她甚至辯解道:“我們家牛牛本來就很小, 剛滿3歲嘛, 老師多照顧照顧咯!”老師無可奈何地苦笑, 心想:牛牛的依賴根源原來在家長身上。
好媽媽的做法:
媽媽沒想到牛牛在學校的表現是這樣的, 她很擔心。
Advertisiment
專家點評:
在寶寶成長的過程中, 依賴性是寶寶生活的特質之一, 寶寶就是因為有這依賴性, 才有了主動模仿學習的機會。 獨立性是隨著寶寶對周圍環境的適應, 以及身心發展的成熟而自然流露的特質, 培養寶寶的獨立性, 要從鼓勵寶寶自己做決定起步。 生活中的點點滴滴都是培養寶寶獨立性的機會, 如:讓寶寶自己選擇衣服的顏色、玩具、圖畫書、遊戲等等。千萬別因為寶寶的動作慢了點兒,索性幫寶寶做了;或者當寶寶想表達自己的意見時,爸爸媽媽卻搶著幫他說了……否則,寶寶的獨立性的發展必將受挫。
如:讓寶寶自己選擇衣服的顏色、玩具、圖畫書、遊戲等等。千萬別因為寶寶的動作慢了點兒,索性幫寶寶做了;或者當寶寶想表達自己的意見時,爸爸媽媽卻搶著幫他說了……否則,寶寶的獨立性的發展必將受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