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寶寶的依賴癖是好是壞?

【導讀】:寶寶依賴家人, 特別是對媽媽有種特殊的情感, 這是一種正常的心理現象。 有專家發現, 寶寶依賴家人, 和家人相處融洽, 接觸交流較多, 久而久之, 寶寶就會變得特別相信家人, 未來對其他的陌生人也會容易產生信賴感。 孔子宣導:中庸之道。 所以, 適度的依賴對寶寶的身心發展有好處, 但若過度依賴, 則會產生其他的不利影響。


寶寶依賴癖的好與壞:

寶寶依戀的利:寶寶在早期形成的依戀關係會穩定地延續下去, 並影響他之後與人交往的能力。 當寶寶與媽媽建立良好的依戀關係時, 他會認為人與人是能夠互相信任,

Advertisiment
互相幫助的。 當孩子長大後, 他們同樣會與其他人建立這種良好健康的關係, 會用父母對待他的方式來對待其他人, 會顯示出更友好的合作, 受到更多人的歡迎。 所以, 一個看似簡單的依戀, 其實對孩子將來的心理健康和行為起著不可忽視的作用。

寶寶依戀的弊:隨著獨生子女的增多, 家庭中過度的寵愛自然少不了, 衣食住行樣樣都由家長包辦, 寶寶容易形成過度依賴的壞習慣。 這樣不僅使孩子喪失自主的權利, 長大以後生活的自理能力也會極差。

寶寶過度依賴的表現:

1、緊張。 一到陌生的環境, 寶寶就會出現莫名的緊張, 不知所措, 一定要和爸爸媽媽有肢體接觸才能稍稍解緩。

2、脆弱。 寶貝受不得任何的批評,

Advertisiment
一旦有人對他說了重話, 寶寶就會以大哭大鬧來表示反抗, 沒有自我控制情緒的能力。

3、易怒。 當有人想靠近寶寶時, 他會表現出特別的抗拒, 如果抗拒不成, 很容易轉化成憤怒的情緒, 對試圖接近的人進行攻擊。

形成寶寶過度依賴的原因:

1、過分寵愛。 在爸爸媽媽的眼裡, 寶寶的事情甚於一切, 只要寶寶想要什麼就給什麼。 很多父母都認為, 現在條件好了, 要儘量給寶寶提供舒適寬鬆的環境, 何必過於苛刻呢?因此, 只要寶寶開心, 父母哪怕是上天摘星, 入海擒魚都在所不惜。 而寶寶在這個過程中, 也逐漸明白父母是自己最大的依靠, 只要有爸爸媽媽在, 任何事情都能迎刃而解。

2、身體接觸。 從出生開始, 寶寶和媽媽的接觸就是最頻繁的,

Advertisiment
媽媽也樂於用擁抱、親吻等小動作來表示自己對寶寶的愛意。 久而久之, 寶寶就習慣了媽媽的這種感情表達方式, 這些不經意的動作也讓寶寶慢慢有了安全感與依賴感。 而寶寶在這個過程中, 更學會了禮尚往來, 懂得用同樣的方式來回報媽媽, 因此, 對媽媽的依戀感也進一步加深。

3、過度保護。 因為家長怕寶寶發生危險, 拼命扼制寶寶愛動愛玩的天性, 學走、學坐的基本願望都得不到滿足, 更不用說主動去尋找、探索什麼未知的世界了。 在心理方面, 家長為了讓寶寶保持快樂的情緒, 從不在寶寶面前表露自己的不滿、不快與憂愁。 時間長了, 寶寶得不到充分的精神意志鍛煉, 心理發展相對緩慢,

Advertisiment
對父母的依戀度只增不減。

怎樣應對寶寶的過度依賴:

1、全家參與育兒。 在育兒過程中, 父母不要大包大攬, 讓爺爺奶奶、外公外婆, 甚至是其他的親戚朋友都參與進來, 讓寶寶從小享受和諧自然的大家庭氛圍, 讓他在和別人的接觸過程中得到快樂, 從而也相對弱化對父母的過度關注。

2、鍛煉交往能力。 利用節假日, 帶寶寶多到戶外活動, 特別是兒童聚集較多的公園、遊樂場等, 通過帶寶寶觀察其他孩子的活動情況, 鼓勵寶寶嘗試和別人交往, 讓寶寶在和其他兒童的接觸與交流過程中, 體會到與平時不同的快樂感受。

3、 發揮榜樣力量。 利用寶寶愛聽故事的天性, 在選擇故事時多找一些類似的內容, 用書中的人物作為榜樣,

Advertisiment
來讓寶貝理解他在長大, 很多事情需要勇敢面對。 通過誦讀對寶寶進行潛移默化的教育, 讓他在榜樣的力量下逐漸改變。

4、 獨立遊戲空間。 給寶寶開闢一個相對獨立的遊戲空間, 在排除不安全因素後, 讓寶寶在自己的領土內自由地玩耍。 這種情況下父母儘量不要參與, 給寶寶一個機會, 讓他學會自己尋找樂趣, 同時也嘗試自己解決問題。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