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寶寶的第5個月:把玩事物的階段

她似乎是在短短的四天裡一躍而進入這個階段的。 從此, 這樣的情況就變得司空見慣了, 或許, 隨著她的小腦袋變得越來越複雜, 這種情況還會出現得越來越頻繁。 有些曾經進展緩慢的能力可能會突然完成, 同時又開啟了精神生活的另外幾扇大門。 從生理學角度來看, 腦細胞之間已經建立起的某個聯繫會帶動一整套其他腦細胞之間的合作——由於初始神經通道往往是一觸即開的, 所以情況就更容易這樣。

第五個月的最初十天裡, 寶寶的抓握動作仍然是機械性的。 第十一天, 在仰面躺著的時候,

Advertisiment
她把搖鈴舉到上方仔細地打量起來。 她的注意力集中到了她手裡抓著的東西上。 之前, 她也曾經察覺到過由物體組成的世界, 但顯然直到現在才真正認識了它。 隨即, 就在同一天, 我看到她不再把眼睛和手當成獲得嘴部觸感的工具了。 她會看著手裡的東西, 把它們拖來拖去, 然後再送到嘴裡去。

她這麼觸摸的樂趣似乎在於物體的自由運動(一邊看一邊感覺), 而不僅僅是觸覺了。 這種樂趣膩了以後, 那些物體又和從前一樣被送到嘴裡去, 給她帶來觸覺方面的愉悅。 此時, 還遠未到人們出於純粹的審美觸覺享受考慮用手指取代嘴唇的時候;也許手指永遠也不會取代嘴唇的地位, 否則那些穿著講究的男人們就會用手指而不是嘴去觸碰他的手杖頭,

Advertisiment
姑娘們也會用指尖而不是嘴唇去撫平玫瑰花瓣, 親吻也不會比握手高一個層次了。 但是, 出於抓握的目的, 最高權力馬上交到了手上, 從這個星期開始, 通過頭的移動去用嘴巴咬含東西的習慣漸漸減弱並消失了。

幾個小時以後, 寶寶開始抓她周圍的所有東西, 幾天後, 抓握的渴望成了她生命中最主要的目的。 她較常用兩隻手而不是一隻手抓東西, 動作也比較緩慢和不準確。 有些寶寶學會抓握比她突然, 常常偏離目標, 不過由於她是小心翼翼地把手放到物體的兩側並把手攏住的, 所以幾乎從不失手。 一旦攏住那個物體, 她就會把它拖來拖去拖上一分鐘左右, 然後再把它往嘴裡送。

Advertisiment

寶寶第一次真正專注地把視覺、觸覺和肌肉感集中起來去瞄準一個物體可是個相當重要的時刻。 “從深層次來說, ”約翰•費思科說道, “所有的人類科學不過是視野的擴展, 所有的藝術也不過是手的能力的增強。 視覺和操縱能力以及它們無數的間接形式和變體是所有智力進步中的兩個協同因素。 ”這種協作的第一個偉大成果, 就是視覺本身的完成。 毫無疑問, 我們主要是通過用眼睛和手研究物體的方式來獲得我們看到物體的能力的。 小馬用牙齒去咬穀穗, 小狗甚至能用口舌去舔和翻弄它的骨頭, 小貓能用爪子拍它的線球, 從來都不會讓它跑出視野以外——可是它們都不能像猴子或人那樣完美地將三種感覺集中起來去瞄準一個物體,

Advertisiment
以最方便的姿勢握住它, 把玩它, 看清它的每一個部分, 用指尖和嘴去感覺它。 甚至 這些四足動物是否獲得過我們這樣清晰的感覺都是令人懷疑的。

在對抓握事物充滿激情的這最初幾天裡, 寶寶對於抓取平面圖像和真實立體的物體同樣熱衷, 但她很快就學會了區分它們。 第一周以後, 在我的記錄中, 她只有三四次試圖抓取諸如書頁上的圖畫、地毯上的玫瑰圖案以及陽光下的陰影之類的東西。 但是, 我並不認為這是因為她很快就具備了我們成年人這樣區分平面形式和立體形式的感覺, 她只是很快地學會了把一個物體的一種外表和它能被抓起來的經歷聯繫了起來而已。

我之所以這麼認為,

Advertisiment
是因為甚至幾個星期以後她六個月大的時候, 還沒有跡象顯示她真正具備了通過視覺判斷形狀的能力。 那時, 她轉動著一個圓形的餅乾, 想要找到一個角來咬, 因為她已經習慣了吃方形餅乾。 後來, 她惟一一次被平面形狀欺騙, 是在遊艇的甲板上, 她花了好長時間試圖去抓住一根繩子搖擺的影子。 在她的經驗裡, 會動的東西是可以被抓住的。 所以說, 她的行為純粹出於經驗而非對形狀的一般性瞭解。

但是, 這樣的一般性瞭解需要推理能力的大幅度進步才能獲得——這樣的進步是低級動物永遠也達不到的。 因此, 在對形狀、距離和大小的估計這樣的事情上, 我們必須把寶寶的視覺看做是需要很多次體驗和推斷慢慢地完善達到我們成年人這樣的水準的。

讓我們回到寶寶認識到眼手並用能力快速發展的頭四天來,這之前,他們在運用眼睛(或者在運用中與運動感相配合)去梳理頭腦中對身邊事物之間關係的認識的方面,已經有了顯著的進步。寶寶舉起搖鈴審視之前的那天,她一直抬著頭盯著我看,直到我穿過房間從她的視線中消失,她才在媽媽懷裡睡覺。但很快,她又抬起頭來堅持朝房間裡我消失的那個方位搜索。懂得朝曾經看到過我活動的方向看、期待我再次在附近出現時,她的方向感以及概念關聯能力進步不小。

同一天的晚些時候,她坐在我腿上,帶著一種專注而困惑的表情觀察著奶奶的後腦勺和側影。正在織毛衣的奶奶抬起頭來嘖嘖地逗她,小傢伙驚訝地張大了嘴、揚起了眉毛。過了一會兒,我開始把她放到腳上搖擺,每次我停下來,她就會坐在那裡盯著奶奶那令人困惑的腦袋看,直到奶奶轉過臉來沖她點點頭或者發出“嘖嘖”的聲音,然後她就滿意地轉回來要求我繼續擺動。

在這裡,我們似乎粗略地看到了我先前提到的那個過程,通過這個過程,寶寶逐步把一個人或者一件東西的前面、後面和側面聯繫了起來,直到最後在頭腦裡形成這個物體的整體概念。最開始,看到奶奶側面銀色的卷髮和臉的輪廓突然轉成臉的正面,寶寶十分吃驚,她觀察著這個奇跡一遍又一遍地重複,直到看慣為止,在她的頭腦裡,這兩個方面便緊緊地結合在一起了。

她也開始長時間仔細地觀察人們的動作,例如神情嚴肅而專注地關注擺桌子的整個過程,甚至有人逗她(這樣的做法是不妥的,因為注意力是一種很寶貴的能力獲得,人們不應該為了自己消遣而干擾它的成長)也決不分神。在她母親的黑眼睛的妹妹和部長的婚禮招待會上,寶寶身處其中,先是觀察人們的準備工作,然後看著人們來來往往。她是那麼地專注和快樂,甚至不在意她的午餐被延遲、她的小睡被打斷或其他任何事情,只要這有趣的場面能繼續下去。

她對自己身體的認識也有了關鍵性的進步。和往常一樣坐在她的馬項圈上的時候,她開始仰身躺在上面,之前她也這麼做過,但今天她持續了很長時間,仰身的幅度大到她的後腦勺都能碰到地板了。她驚訝地直起身來。顯然,她只是在實驗新的肌肉感而已,結果(有時所有的實驗都這樣)出乎她之前的預計,所以她感到困惑了。她又仰身下去,頭一邊四下扭動去看是什麼使她的腦袋觸地的,結果這次卻沒能碰到地板。她又坐了起來,滿臉疑惑地看看我,然後又試了一次,接連重複了十幾次,直到她媽媽把她抱起來阻止她繼續為止,因為媽媽認為,比起這個實驗來,寶寶本身更寶貴,可不能讓她折壞了她的小脖子。然而,接下來好幾天,寶寶都繼續著她的研究,不管是誰抱她,她都嘗試著越過抱她的手臂往後仰,讓她的腦袋直直地垂下來,或者在馬項圈上往後仰,直到後腦勺觸地為止。

從這件小事中,我們可以推測,她第一次發現她的頭是她自己的一部分,如果她之前對此一無所知的話,那麼她在向後下方延展身體的時候,我們就完全有理由覺得奇怪了。當然,寶寶每天每時每刻對後腦勺碰到從枕頭、帽子到梳子等其他東西都有感覺,但她之前的所有行為和她現在的驚訝說明這是她第一次外化這些觸感,這意味著她第一次感覺到是自己在接受這些觸覺。

她開始熱心于抓握時最喜歡抓的東西之一,是她自己的腳趾頭,她會把腳往腳踝方向扳,以便更好地抓住它。這最初可能只是一種純粹的協同行為,但這有助於她對腿腳的控制,也有助於她認識到它們是自己的一部分。隨著自己的腿腳成為寶寶脫掉衣服時最喜歡的玩具,這種幫助也就越大。

第二天,又出現了一個很重要的動作,同樣是由抓握能力的進步帶來的。寶寶趴著的時候,第一次試圖往前爬去拿某樣東西,雖然沒有成功,但這無疑是爬行的前奏。

這些快速演變的日子是很愉快的。寶寶比以前更多地放聲大笑,嬉戲跟進食一樣成了她每天的必要活動,缺了哪個她都一樣會哭鬧。與此同時,和同類交流的大門也在門軸上顫動著,即將拉開。就像我前面所提到的她發現自己後腦勺碰到地板時驚訝地看我一樣,小傢伙抬頭看我們的表情,似乎是在問我們是否也和她一樣感到高興或疑惑。洗澡的時候,她一邊笑一邊拍水花,聽到鋼琴的聲音時,臉上也帶著滿意的微笑。媽媽伸手抱她的時候,她也懂得伸出自己的小手回應;就在同一天,她朝著想得到的東西作出了本能的伸手動作——我總是懷疑(沒有記錄)這是緊接著把頭別開的動作後的一個動作。這兩種伸手夠物的動作都還不是用於表達意圖,但後來都成了真正的手勢語言。兩者似乎都是由抓握動作自然而然地轉化來的。

寶寶沉浸在抓握動作之中,使她放棄了她大部分的小聲音,但卻有一種似乎是她最喜歡的長長的歡樂的咯咯聲作為對人們和她交談和朝她點頭時的友好回應保留了下來,通常還伴隨著踢腿和揮手的動作表示強調。有時候,她會抬起頭來熱切地看著你,無比嚴肅地用她的咯咯聲和你交流。有時候,她好像是突然記起這回事,這種聲音會伴隨著身體和四肢的顫動突然爆發出來。

幾天後,她就大變樣了,她有著全新的興趣愛好和比以往更加生動的生活。此後,她便沉浸在看、感覺、把握、這樣或那樣地伸手抓看到的東西的活動中,順利地度過了到第五個月月底(就此而言,一直持續到了第六個月)的日子,技藝日益精湛。在第二十一周的時候,她得到了一個小鋼鈴,她首先在桌上把小鈴拖來推去,用兩根手指,有時候碰巧用更多手指把它拿起來,然後哪邊順手就把哪邊往嘴裡送,但三四天之後,她就能正確地拿起鈴鐺來搖動了。除了把物體往嘴裡送以外,她不斷地發現其他的處理方式。

她最喜歡把玩的是硬的、明亮的、能發出嘎嘎聲音的東西,比起橡膠製品來,她更偏愛金屬或骨質的東西。對這個階段的寶寶來說,難以想像還有什麼比柔軟的彩色絨球更糟糕的教具了。他需要抓那些能夠感覺到堅硬的邊緣的東西,當她拖拉或者搖動這些東西時,能夠看出各不相同的表面。他喜歡閃光的東西,顏色倒是無所謂,也許他還看不出顏色呢!這樣的玩具中,不應該包含任何會掉在寶寶濕潤的小嘴裡的染料或者碎絨片。

另一方面,明亮的金屬物體在旋轉中容易撞上寶寶的小腦袋和鼻子,所以,我們應當折中地採用橡膠製品,它們雖然很乏味但卻很安全。另外,鑒於骨質的、金屬的(也許是鋁制的)和沒上漆的木制玩具的撞擊力一般都很小,我們應該允許寶寶偶爾玩玩,這樣,他就不至於沒有機會玩真正有意思的東西了。

這是寶寶面臨的許多困境之一。寶寶是看到什麼就想抓什麼,被他的小手抓到的東西可是無窮無盡的,有奶奶照顧或者媽媽照看的寶寶是幸運的,有她們溫柔的雙手呵護,隨時警惕寶寶的危險行為就好了。被抱著坐在桌旁的時候,寶寶也會去推拉很多對他來說不安全的東西,或者他只被允許使用一些繩子拴著的東西。當然,他能抓握和操縱的範圍通過任何方式擴展得越大就越好,本能的力量是強大的,而且完全是健康的,挫傷正常的本能的做法對任何人的神經系統以及頭腦都會產生不好的影響。

視覺方面的重大演變已基本完成,可能除了對顏色的感覺以外,寶寶的視覺已經經歷了所有的發展階段,只是需要加以練習,等待智力發育到盡可能完善的程度。她顯然還在發展,尤其是新到一地時需要整理混亂的表像,不過由於大量這樣的工作已經完成,她已經能夠越來越多地坐著享受不同的景觀。她不止一次安靜而快樂地看著窗外,一看就是半個小時。

第一次有跡象顯示她已經能夠區分聲音和嗓音了。這個月月中的一天,她看著我,聽我說話,似乎覺察到了我因為感冒而聲音嘶啞。這個月的晚些時候,她媽媽一邊給她洗澡一邊輕聲為她哼唱(一個習慣做法)時,我念東西給她媽媽聽,她突然抬起頭好奇地看著我,顯然這是她第一次把兩個人的嗓音當作兩種聲音來區分。

她的媽媽和奶奶經常對她說“Papa(爸爸)!”,希望能加快她對這個詞的理解。同一天,她模仿了嘴唇的動作,似乎覺得那種感覺十分滑稽,因為在接下來的兩個星期裡她一聽到人說這個詞就不停地笑,甚至在哭的時候聽到這個詞她也會破涕為笑。她的樂趣跟這個詞的含義一點也沒有關係,事實上當我突然說“poo-poo!”或者“boo-boo”的時候她笑得更歡了。讓她覺得好笑的是爆破雙唇音的某種特點。

在這區分語音的開始階段,我們看到了後來對話語理解的根源。但是,寶寶開始朝人類交流方向發展走的卻是另一條路,順便提一下,那就是通過手勢和口齒不清的叫喊。她四個半月大的時候,有一天看到爺爺的時候突然大聲吵鬧起來,似乎是想引起他的注意,當爺爺注意到她的時候,她就心滿意足了。她開始主動地伸出手而不是看到我們伸手才伸出手與我們會合。就是在第五個月的最後幾天裡,她身體前傾,看著她的媽媽,發出了一種表示要求抱她的十分討好的嗚嗚的聲音,而不僅僅是之前幾個星期裡她所發出的那種沒有目標、讓人煩躁的表示渴望的聲音。

我之前提到寶寶用她的那些吵鬧聲和我們“說話”的時候,並不是說那些聲音裡有任何語言的因素。那裡可能包含了一些我們在場時感興趣的表達或者具有某種交際的意義,但也不過是被我們注意時的踢腿動作和吃吃的笑聲。相反,這些最初的請求的聲音和動作是真正的語言的開始,但還不是人類的語言,而是寶寶和其他所有獸類和鳥類共有的語言。

也是在第五個月的最後幾天裡,寶寶顯示出了一種類似獸類和鳥類的智力,我們稱之為“適應性智力”,即通過一些方法達到目的的能力——表現為寶寶耐心地把腳趾伸入口中的花招。不過,這只是對屬於下一個月的一種進展的預示,所以,我打算留到那個時候再說。

這種腳趾的把戲充分體現了她對自己身體日益增長的控制能力。不知不覺中,寶寶的坐姿越來越穩固而不需依靠其他東西了。十九周大的時候,她一次能在我們腿上坐15秒鐘;四天后一次能坐一分鐘,只要她不因為揮手或夠東西而翻身的話;再過兩天,她成功地在桌上保持了幾秒鐘的平衡——這一次是真正的坐立了,因為桌面又硬又平,完全沒有什麼可以讓她倚靠的東西。所有的寶寶在大人腿上或枕頭上坐起來的時間都比在堅硬的平面上坐起來的時間要早。

也正是在大約十九周大的時候,寶寶在地上仰面朝天地躺著的時候不再保持原狀,她開始往邊上滾成側身躺著,或者蠕動或者換成各種各樣的姿勢。

以感覺發育活動為主的階段快要結束了,隨之而來的是通過各種感覺的協作在一個有著物體、距離和方向的世界裡獲得對自己的身體的意識的階段。現在,寶寶必須學會用自己的身體來探索周圍的世界。但在這第二個偉大的活動階段開始之前,還有過渡性的一個月。在這個月裡,寶寶要充滿活力地運用她已經獲得了的能力,並為新的發育階段積蓄力量。

讓我們回到寶寶認識到眼手並用能力快速發展的頭四天來,這之前,他們在運用眼睛(或者在運用中與運動感相配合)去梳理頭腦中對身邊事物之間關係的認識的方面,已經有了顯著的進步。寶寶舉起搖鈴審視之前的那天,她一直抬著頭盯著我看,直到我穿過房間從她的視線中消失,她才在媽媽懷裡睡覺。但很快,她又抬起頭來堅持朝房間裡我消失的那個方位搜索。懂得朝曾經看到過我活動的方向看、期待我再次在附近出現時,她的方向感以及概念關聯能力進步不小。

同一天的晚些時候,她坐在我腿上,帶著一種專注而困惑的表情觀察著奶奶的後腦勺和側影。正在織毛衣的奶奶抬起頭來嘖嘖地逗她,小傢伙驚訝地張大了嘴、揚起了眉毛。過了一會兒,我開始把她放到腳上搖擺,每次我停下來,她就會坐在那裡盯著奶奶那令人困惑的腦袋看,直到奶奶轉過臉來沖她點點頭或者發出“嘖嘖”的聲音,然後她就滿意地轉回來要求我繼續擺動。

在這裡,我們似乎粗略地看到了我先前提到的那個過程,通過這個過程,寶寶逐步把一個人或者一件東西的前面、後面和側面聯繫了起來,直到最後在頭腦裡形成這個物體的整體概念。最開始,看到奶奶側面銀色的卷髮和臉的輪廓突然轉成臉的正面,寶寶十分吃驚,她觀察著這個奇跡一遍又一遍地重複,直到看慣為止,在她的頭腦裡,這兩個方面便緊緊地結合在一起了。

她也開始長時間仔細地觀察人們的動作,例如神情嚴肅而專注地關注擺桌子的整個過程,甚至有人逗她(這樣的做法是不妥的,因為注意力是一種很寶貴的能力獲得,人們不應該為了自己消遣而干擾它的成長)也決不分神。在她母親的黑眼睛的妹妹和部長的婚禮招待會上,寶寶身處其中,先是觀察人們的準備工作,然後看著人們來來往往。她是那麼地專注和快樂,甚至不在意她的午餐被延遲、她的小睡被打斷或其他任何事情,只要這有趣的場面能繼續下去。

她對自己身體的認識也有了關鍵性的進步。和往常一樣坐在她的馬項圈上的時候,她開始仰身躺在上面,之前她也這麼做過,但今天她持續了很長時間,仰身的幅度大到她的後腦勺都能碰到地板了。她驚訝地直起身來。顯然,她只是在實驗新的肌肉感而已,結果(有時所有的實驗都這樣)出乎她之前的預計,所以她感到困惑了。她又仰身下去,頭一邊四下扭動去看是什麼使她的腦袋觸地的,結果這次卻沒能碰到地板。她又坐了起來,滿臉疑惑地看看我,然後又試了一次,接連重複了十幾次,直到她媽媽把她抱起來阻止她繼續為止,因為媽媽認為,比起這個實驗來,寶寶本身更寶貴,可不能讓她折壞了她的小脖子。然而,接下來好幾天,寶寶都繼續著她的研究,不管是誰抱她,她都嘗試著越過抱她的手臂往後仰,讓她的腦袋直直地垂下來,或者在馬項圈上往後仰,直到後腦勺觸地為止。

從這件小事中,我們可以推測,她第一次發現她的頭是她自己的一部分,如果她之前對此一無所知的話,那麼她在向後下方延展身體的時候,我們就完全有理由覺得奇怪了。當然,寶寶每天每時每刻對後腦勺碰到從枕頭、帽子到梳子等其他東西都有感覺,但她之前的所有行為和她現在的驚訝說明這是她第一次外化這些觸感,這意味著她第一次感覺到是自己在接受這些觸覺。

她開始熱心于抓握時最喜歡抓的東西之一,是她自己的腳趾頭,她會把腳往腳踝方向扳,以便更好地抓住它。這最初可能只是一種純粹的協同行為,但這有助於她對腿腳的控制,也有助於她認識到它們是自己的一部分。隨著自己的腿腳成為寶寶脫掉衣服時最喜歡的玩具,這種幫助也就越大。

第二天,又出現了一個很重要的動作,同樣是由抓握能力的進步帶來的。寶寶趴著的時候,第一次試圖往前爬去拿某樣東西,雖然沒有成功,但這無疑是爬行的前奏。

這些快速演變的日子是很愉快的。寶寶比以前更多地放聲大笑,嬉戲跟進食一樣成了她每天的必要活動,缺了哪個她都一樣會哭鬧。與此同時,和同類交流的大門也在門軸上顫動著,即將拉開。就像我前面所提到的她發現自己後腦勺碰到地板時驚訝地看我一樣,小傢伙抬頭看我們的表情,似乎是在問我們是否也和她一樣感到高興或疑惑。洗澡的時候,她一邊笑一邊拍水花,聽到鋼琴的聲音時,臉上也帶著滿意的微笑。媽媽伸手抱她的時候,她也懂得伸出自己的小手回應;就在同一天,她朝著想得到的東西作出了本能的伸手動作——我總是懷疑(沒有記錄)這是緊接著把頭別開的動作後的一個動作。這兩種伸手夠物的動作都還不是用於表達意圖,但後來都成了真正的手勢語言。兩者似乎都是由抓握動作自然而然地轉化來的。

寶寶沉浸在抓握動作之中,使她放棄了她大部分的小聲音,但卻有一種似乎是她最喜歡的長長的歡樂的咯咯聲作為對人們和她交談和朝她點頭時的友好回應保留了下來,通常還伴隨著踢腿和揮手的動作表示強調。有時候,她會抬起頭來熱切地看著你,無比嚴肅地用她的咯咯聲和你交流。有時候,她好像是突然記起這回事,這種聲音會伴隨著身體和四肢的顫動突然爆發出來。

幾天後,她就大變樣了,她有著全新的興趣愛好和比以往更加生動的生活。此後,她便沉浸在看、感覺、把握、這樣或那樣地伸手抓看到的東西的活動中,順利地度過了到第五個月月底(就此而言,一直持續到了第六個月)的日子,技藝日益精湛。在第二十一周的時候,她得到了一個小鋼鈴,她首先在桌上把小鈴拖來推去,用兩根手指,有時候碰巧用更多手指把它拿起來,然後哪邊順手就把哪邊往嘴裡送,但三四天之後,她就能正確地拿起鈴鐺來搖動了。除了把物體往嘴裡送以外,她不斷地發現其他的處理方式。

她最喜歡把玩的是硬的、明亮的、能發出嘎嘎聲音的東西,比起橡膠製品來,她更偏愛金屬或骨質的東西。對這個階段的寶寶來說,難以想像還有什麼比柔軟的彩色絨球更糟糕的教具了。他需要抓那些能夠感覺到堅硬的邊緣的東西,當她拖拉或者搖動這些東西時,能夠看出各不相同的表面。他喜歡閃光的東西,顏色倒是無所謂,也許他還看不出顏色呢!這樣的玩具中,不應該包含任何會掉在寶寶濕潤的小嘴裡的染料或者碎絨片。

另一方面,明亮的金屬物體在旋轉中容易撞上寶寶的小腦袋和鼻子,所以,我們應當折中地採用橡膠製品,它們雖然很乏味但卻很安全。另外,鑒於骨質的、金屬的(也許是鋁制的)和沒上漆的木制玩具的撞擊力一般都很小,我們應該允許寶寶偶爾玩玩,這樣,他就不至於沒有機會玩真正有意思的東西了。

這是寶寶面臨的許多困境之一。寶寶是看到什麼就想抓什麼,被他的小手抓到的東西可是無窮無盡的,有奶奶照顧或者媽媽照看的寶寶是幸運的,有她們溫柔的雙手呵護,隨時警惕寶寶的危險行為就好了。被抱著坐在桌旁的時候,寶寶也會去推拉很多對他來說不安全的東西,或者他只被允許使用一些繩子拴著的東西。當然,他能抓握和操縱的範圍通過任何方式擴展得越大就越好,本能的力量是強大的,而且完全是健康的,挫傷正常的本能的做法對任何人的神經系統以及頭腦都會產生不好的影響。

視覺方面的重大演變已基本完成,可能除了對顏色的感覺以外,寶寶的視覺已經經歷了所有的發展階段,只是需要加以練習,等待智力發育到盡可能完善的程度。她顯然還在發展,尤其是新到一地時需要整理混亂的表像,不過由於大量這樣的工作已經完成,她已經能夠越來越多地坐著享受不同的景觀。她不止一次安靜而快樂地看著窗外,一看就是半個小時。

第一次有跡象顯示她已經能夠區分聲音和嗓音了。這個月月中的一天,她看著我,聽我說話,似乎覺察到了我因為感冒而聲音嘶啞。這個月的晚些時候,她媽媽一邊給她洗澡一邊輕聲為她哼唱(一個習慣做法)時,我念東西給她媽媽聽,她突然抬起頭好奇地看著我,顯然這是她第一次把兩個人的嗓音當作兩種聲音來區分。

她的媽媽和奶奶經常對她說“Papa(爸爸)!”,希望能加快她對這個詞的理解。同一天,她模仿了嘴唇的動作,似乎覺得那種感覺十分滑稽,因為在接下來的兩個星期裡她一聽到人說這個詞就不停地笑,甚至在哭的時候聽到這個詞她也會破涕為笑。她的樂趣跟這個詞的含義一點也沒有關係,事實上當我突然說“poo-poo!”或者“boo-boo”的時候她笑得更歡了。讓她覺得好笑的是爆破雙唇音的某種特點。

在這區分語音的開始階段,我們看到了後來對話語理解的根源。但是,寶寶開始朝人類交流方向發展走的卻是另一條路,順便提一下,那就是通過手勢和口齒不清的叫喊。她四個半月大的時候,有一天看到爺爺的時候突然大聲吵鬧起來,似乎是想引起他的注意,當爺爺注意到她的時候,她就心滿意足了。她開始主動地伸出手而不是看到我們伸手才伸出手與我們會合。就是在第五個月的最後幾天裡,她身體前傾,看著她的媽媽,發出了一種表示要求抱她的十分討好的嗚嗚的聲音,而不僅僅是之前幾個星期裡她所發出的那種沒有目標、讓人煩躁的表示渴望的聲音。

我之前提到寶寶用她的那些吵鬧聲和我們“說話”的時候,並不是說那些聲音裡有任何語言的因素。那裡可能包含了一些我們在場時感興趣的表達或者具有某種交際的意義,但也不過是被我們注意時的踢腿動作和吃吃的笑聲。相反,這些最初的請求的聲音和動作是真正的語言的開始,但還不是人類的語言,而是寶寶和其他所有獸類和鳥類共有的語言。

也是在第五個月的最後幾天裡,寶寶顯示出了一種類似獸類和鳥類的智力,我們稱之為“適應性智力”,即通過一些方法達到目的的能力——表現為寶寶耐心地把腳趾伸入口中的花招。不過,這只是對屬於下一個月的一種進展的預示,所以,我打算留到那個時候再說。

這種腳趾的把戲充分體現了她對自己身體日益增長的控制能力。不知不覺中,寶寶的坐姿越來越穩固而不需依靠其他東西了。十九周大的時候,她一次能在我們腿上坐15秒鐘;四天后一次能坐一分鐘,只要她不因為揮手或夠東西而翻身的話;再過兩天,她成功地在桌上保持了幾秒鐘的平衡——這一次是真正的坐立了,因為桌面又硬又平,完全沒有什麼可以讓她倚靠的東西。所有的寶寶在大人腿上或枕頭上坐起來的時間都比在堅硬的平面上坐起來的時間要早。

也正是在大約十九周大的時候,寶寶在地上仰面朝天地躺著的時候不再保持原狀,她開始往邊上滾成側身躺著,或者蠕動或者換成各種各樣的姿勢。

以感覺發育活動為主的階段快要結束了,隨之而來的是通過各種感覺的協作在一個有著物體、距離和方向的世界裡獲得對自己的身體的意識的階段。現在,寶寶必須學會用自己的身體來探索周圍的世界。但在這第二個偉大的活動階段開始之前,還有過渡性的一個月。在這個月裡,寶寶要充滿活力地運用她已經獲得了的能力,並為新的發育階段積蓄力量。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