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紀這麼小, 就要學理財了嗎?其實, 金錢教育可說是隨時隨地在進行的, 爸媽處理金錢的態度與方法, 都會影響孩子的價值觀。
Advertisiment
一般來說, 孩子在大約兩歲時, 開始學習辨識事物, 約三歲時, 開始對錢產生好奇;也差不多在此時, 孩子比較知道“給”與“取”間的對應關係, 所以能瞭解“付出金錢去換取東西”的觀念, 而把“錢”和“購物」”的意義聯結起來;到四歲左右, 配合數學概念的逐漸發展,
Advertisiment
Advertisiment
幼兒階段的孩子還不能作抽象思考, 他們需要透過具體的操作、實際的經驗去學習, 金錢教育也是一樣。 例如, 教孩子辨識錢幣時, 可以直接拿銅板給孩子看, 讓他實際看到一塊錢、五塊錢是什麽樣子。 或者, 帶孩子去商店, 指著物品上的價格, 告訴他“這個東西是20塊錢”, 然後帶孩子去櫃檯, 拿出二十元給他看:這是20塊錢, 就可以換這個東西。 讓孩子看到錢和實物是怎麼交換的, 他就會把“錢”和“東西”聯結在一起, 也會瞭解“錢是有價值的”的觀念。
此外, 在還沒有抽象概念的幼兒階段, 孩子往往看到什麼就有樣學樣。 所以, 當爸媽想要孩子對金錢有什麼樣的態度、處理方式時,
Advertisiment
像“買玩具”可能是一般孩子最常用錢的項目, 爸媽應該給孩子一個明確的規則去依循, 像多少額度、什麼時間可以去買, 都必須預先讓孩子清楚;而答應孩子的事也一定要做到, 例如:孩子每星期可以花十元買三張卡片, 如果有一星期沒買, 那麼他下次還可以補購。
至於在其他的購物時間, 若孩子的東西未列入購買計畫內,
Advertisiment
學齡前的孩子雖需要爸媽從旁輔導, 但爸媽不妨也讓他有自己選購玩具、決定金錢如何使用的適度自主權, 讓孩子有機會從“嘗試錯誤”中去學習、糾正。 如果買錯了, 不能立刻又要買一個新的, 因為是自己選擇的, 必須為自己的決定負責。
其實, 金錢教育最重要的意義是, 給孩子一個無法用錢買到的禮物 - 自主。 爸媽運用方法來教導孩子, 最終目的不正是希望他將來能自己處理與金錢有關的種種課題嗎?給孩子適度的自主權, 並且以身作則,孩子將會在實際的體驗中,學會以正確的態度面對與處理金錢。
並且以身作則,孩子將會在實際的體驗中,學會以正確的態度面對與處理金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