郗郗的媽媽最近發愁了, 兒子就要上幼稚園了, 可是兒子平時很“自私”, 自己的玩具、小食品從不讓別的小朋友碰, 她擔心在幼稚園兒子不能很好地跟小朋友相處。 她怎麼也想不明白, 自己這麼個大方人, 怎麼養育出了這麼一個自私的兒子呢?
相信有著這樣苦惱的媽媽不在少數, 即使寶寶就要上幼稚園了, 也還在為了這件事情發愁。
寶寶自我敏感期
寶寶到了4歲, 才知道了“我的”這個詞的真正意義, 能夠與“你的”區分開來。 對於3歲以前的寶寶來說, 過慣了以自我為中心的生活, 要他與人分享是一個很難達到的發展任務,
Advertisiment
寶寶的自我意識在1歲左右發展起來, 那個時候他基本能夠獨立行走了, 逐漸明白了自我和這個世界的關係, 從2歲開始就驚人地以自我為中心, 但是要到3歲左右, 幼兒的自我意識才發展到頂峰, 他們不能從別人的角度看待問題、解決問題, 更不懂得體諒別人的感受。
舉個簡單的例子。 媽媽端來一個食品盒子, 裡面放滿了媽媽喜歡吃的食品和寶寶平時喜歡吃的食品, 當媽媽鼓勵寶寶去為媽媽選擇食品的時候, 寶寶只能選擇他愛吃的磨牙棒、優酪乳什麼的, 而不會選擇媽媽經常吃的話梅。
Advertisiment
1~2歲的寶寶只想到自己, 想不到別人的需求, 所以會完全按照自己的意願支配周圍的人和事。 他們強烈地保護自己的東西, 是因為他們覺得那是“我的東西”, 見了別人的東西也想要, 是因為他們還不太清楚“你的”是什麼意思。 家長最好的做法就是順其自然。
即便他們的行為讓媽媽很沒面子, 媽媽也要理解寶寶的心情, 不要強行把寶寶的玩具給別的小朋友, 惹得寶寶不開心。 因為你的寶寶還不懂把自己的玩具給別的小朋友玩還能還回來, 他們覺得自己的玩具給別的寶寶玩了, 自己就沒有了, 這樣他才緊張的。
既然“自私”是這個年齡段的寶寶特有的心理、行為特點,
Advertisiment
寶寶是經歷了一個又一個階段成長起來的, 不經歷充分體驗“自我”的階段, 就到達不了接納他人的階段, 更無法形成專注力和意志力;媽媽所期望的創造力、幸福感、獨立性、意志無法也出現在寶寶的身上;長大以後, 也無法對現實生活進行準確地把握, 常常感到孤獨、失助、消沉、絕望。
有一對夫妻, 都是非常善良的人。 但是結婚後卻經常吵架, 為什麼呢?既不是因為生計,
Advertisiment
案例中這位丈夫就屬於“自我”沒有得到充分發展的一類人, 這類人成年以後, 無論是生活還是事業上, 都很容易因為自主意識差而丟失自我。
每位媽媽都希望自己的寶寶將來能成為一個獨立的人, 那麼暫時地接納寶寶的“自私”,
Advertisiment
1.5~2歲, 寶寶分享能力發展關鍵期
2歲左右的寶寶, 玩得更多的是平行遊戲, 他們喜歡自己玩自己的, 像平行線沒有交點, 孩子在進入3歲後才逐漸學會簡單的合作遊戲, 但這個時候, 寶寶的自我意識達到了高峰, 會因為被要求分享遊戲材料而與別的寶寶發生衝突。 這個時候, 媽媽不用參與到中間去, 也不要命令寶寶一定要怎麼樣, 有了交往欲望的寶寶會逐漸懂得“忍痛割愛”, 即使寶寶很難與同伴合作, 媽媽也要等到寶寶品嘗到這樣做的後果後, 回家側面引導寶寶“把玩具分給小朋友一部分, 大家才能開開心心地玩”,讓孩子逐漸知道遊戲是“在規定的限制範圍內的自由活動”。
這個階段媽媽最容易犯的兩個錯誤是:
1.強迫寶寶分享
當媽媽強行拿走寶寶手中的玩具給其他寶寶玩的時候,寶寶會對分享這件事更加反感,甚至會遷怒到“受益寶寶”,伺機報復,反倒不利於寶寶學習交往。
2.大的應該讓著小的
媽媽不要因為自己的寶寶比別的寶寶大幾個月、大1歲就對寶寶說:“你是姐姐,讓著小弟弟小妹妹!”或“你是哥哥,讓著小弟弟小妹妹!”這樣做,會讓寶寶懷疑父母的愛,他的心會因此受到傷害。而年齡小的寶寶在這樣的寵愛中也學不會分享的技巧。
寶寶有出去和小朋友玩耍的欲望的時候,媽媽可以提前告訴寶寶:“到了外邊,不要自己抱住皮球不撒手,要大家一起玩。”“如果有小朋友送你東西,一定要說謝謝。”“你發現的好玩的東西,要喊別的寶寶一起來玩。”“上次,你和小朋友們一起搭建的房子都好。”這樣,寶寶就懂得了見到小朋友要怎麼做。
2歲前的寶寶能接觸到更多的新事物,相互之間會出現模仿性或互補性☆禁☆交往行為,但他們雖然一起玩卻互不干擾,熟悉以後會相互觀察、模仿。2歲後的寶寶與同伴交往的回合越來越長,但主要是各自對物體的擺弄和擬作,他們是對玩具或其他物體感興趣,而不是對同伴感興趣,所以這個階段還是以物體為仲介的同伴交往關係。
媽媽幫助寶寶對同伴產生興趣,寶寶就會從在意物的自私行為中脫離,學著很在意自己的夥伴了。
有的遊戲寶寶一個人玩會很沒意思,那麼媽媽就給寶寶找個伴一起遊戲吧!以下是最簡便易行的兩種方法。
媽媽把家裡的水壺灌滿水,然後準備幾個杯子,讓寶寶往杯子裡倒水,給小朋友喝,寶寶一定很感興趣。當別的小朋友喝到寶寶倒的水後,一定很開心!寶寶也會因為給小朋友倒水喝而高興!
媽媽準備一件重物,當然是對寶寶來說比較費勁但又不存在危險的物體,比如,大紙箱、大布娃娃等。然後讓寶寶和另外一名小朋友合作把物品抬到目的地,寶寶搬運的時候,要互相配合找到平衡,有時,還要經歷幾次掉下去的波折,不過,這樣更能讓孩子領會兩個人的力量比一個人的大。
大家才能開開心心地玩”,讓孩子逐漸知道遊戲是“在規定的限制範圍內的自由活動”。這個階段媽媽最容易犯的兩個錯誤是:
1.強迫寶寶分享
當媽媽強行拿走寶寶手中的玩具給其他寶寶玩的時候,寶寶會對分享這件事更加反感,甚至會遷怒到“受益寶寶”,伺機報復,反倒不利於寶寶學習交往。
2.大的應該讓著小的
媽媽不要因為自己的寶寶比別的寶寶大幾個月、大1歲就對寶寶說:“你是姐姐,讓著小弟弟小妹妹!”或“你是哥哥,讓著小弟弟小妹妹!”這樣做,會讓寶寶懷疑父母的愛,他的心會因此受到傷害。而年齡小的寶寶在這樣的寵愛中也學不會分享的技巧。
寶寶有出去和小朋友玩耍的欲望的時候,媽媽可以提前告訴寶寶:“到了外邊,不要自己抱住皮球不撒手,要大家一起玩。”“如果有小朋友送你東西,一定要說謝謝。”“你發現的好玩的東西,要喊別的寶寶一起來玩。”“上次,你和小朋友們一起搭建的房子都好。”這樣,寶寶就懂得了見到小朋友要怎麼做。
2歲前的寶寶能接觸到更多的新事物,相互之間會出現模仿性或互補性☆禁☆交往行為,但他們雖然一起玩卻互不干擾,熟悉以後會相互觀察、模仿。2歲後的寶寶與同伴交往的回合越來越長,但主要是各自對物體的擺弄和擬作,他們是對玩具或其他物體感興趣,而不是對同伴感興趣,所以這個階段還是以物體為仲介的同伴交往關係。
媽媽幫助寶寶對同伴產生興趣,寶寶就會從在意物的自私行為中脫離,學著很在意自己的夥伴了。
有的遊戲寶寶一個人玩會很沒意思,那麼媽媽就給寶寶找個伴一起遊戲吧!以下是最簡便易行的兩種方法。
媽媽把家裡的水壺灌滿水,然後準備幾個杯子,讓寶寶往杯子裡倒水,給小朋友喝,寶寶一定很感興趣。當別的小朋友喝到寶寶倒的水後,一定很開心!寶寶也會因為給小朋友倒水喝而高興!
媽媽準備一件重物,當然是對寶寶來說比較費勁但又不存在危險的物體,比如,大紙箱、大布娃娃等。然後讓寶寶和另外一名小朋友合作把物品抬到目的地,寶寶搬運的時候,要互相配合找到平衡,有時,還要經歷幾次掉下去的波折,不過,這樣更能讓孩子領會兩個人的力量比一個人的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