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寶寶的認生的原因

周歲內的嬰兒都要經過一個“認生”階段。 表現為寶寶對媽媽特別依戀, 尤其到了傍晚、夜間, 往往除了媽媽誰也不要, 致使當媽媽的感到小寶寶太“纏人”, 自己太勞累……

其實, 這種“認生”, 恰恰反映你的小寶寶在成長。 細心的媽媽會發現自己的寶寶在三四個月時已能對媽媽作出反應, 只要你走近寶寶身旁, 他就會樂滋滋地往上拱起身子, 示意讓媽媽把他抱起來;或者你在屋內做事時, 寶寶的目光也常會追隨你的身影, 一旦你不在屋內他就會哭喊。 寶寶到了5個月時, 隨著自我認識和活動範圍的擴大, 識別能力不斷增強,

Advertisiment
已能區別父母和其他人。 6個月時, 已能對熟人表現出好感, 對生疏的人表現出陌生感, 已經開始識別家中不同成員並且對各人有不同的反應。 這時的寶寶已開始有了依戀、害怕、認生、厭惡性、愛好等情緒。 出於一種自我保護, 這階段的寶寶對生人生地就會產生過敏反應, 尤其突出的是對陌生的婦女的反感, 對天黑、孤寂的害怕, 而對最親他、關心他的人——媽媽則最為依戀。 這就是突出的“認生”行為。 以後, 隨著孩子認識不斷發展, 自我認識和活動範圍不斷擴大, 這種“認生”行為也就逐漸淡化。 當媽媽瞭解了這是嬰兒生長發育的必然階段, 也就不會過於緊張了。

訓練寶寶不怕陌生

通常寶寶在5~7個月時有怕生的表現,

Advertisiment
見到生人會大哭, 怕生人碰, 這是正常的。 但1歲以後如果仍然很怕陌生人, 很怕新環境或對新的物品總高度警惕, 不敢接近, 總是粘家人的話, 就顯示出寶寶開始啟動緩慢氣質了。 儘早引導寶寶大方起來, 越早注意, 越容易糾正。

常用方法

引導和鼓勵寶寶與小朋友交換玩具或物品, 讓寶寶體會交換的樂趣;

引導和鼓勵寶寶在人多的場合說話, 表演、傳播資訊等, 增加寶寶的自信心, 同時給寶寶向外表露的機會。

運動性心智訓練法

運動性心智訓練, 可以促進寶寶的大腦觸覺, 平衡感覺和本體感覺信號發展, 認知能力就會提高, 面對陌生人或陌生環境, 寶寶就開始逐漸認識了, 怕陌生的現象就可以得到糾正, 對寶寶的整體生長發育也有幫助。

Advertisiment

運動性心智訓練的內容有, 匍匐爬行送物品, 後退直線摸取物品、蒙面單足站立取花生、袋鼠跳送物品等。 最好能夠幾個小朋友一起做, 效果會更好。

例如後退直線摸取物品這種運動性心智訓練的具體實施方法, 你可以靈活掌握哦。

STEP 1:在地上畫3釐米寬的直線, 直線長3~5米,

STEP2:用布口袋(也可以用枕套、褲子雙腿等代替)將不會損傷寶寶皮膚的玩具當目標物品放在裡面, 備用, 讓寶寶用手去摸, 不能用眼看。

STEP3:線上的起點畫上標記, 線上的終點放個檯子(桌、椅等均可), 將裝有目標物品的布口袋放在上面。

STEP4:每天定好鬧鐘。 鬧鐘一響, 運動正式開始, 全家人最好都參加觀摩。 媽媽引導寶寶按照地上畫的直線後退, 起初讓寶寶邊看邊退,

Advertisiment
逐漸不看, 到了終點後用手到布口袋中摸去1個物品, 並說出是什麼, 然後取出來。 觀察寶寶是否偏離直線, 説明寶寶糾正。 如果有2個以上小朋友, 讓小朋友們互相觀察和糾正。

STEP5:每天記錄寶寶在直線後退運動的正確度、摸去目標物品的總數量和正確的數量。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