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寶寶的語言是在模仿中煉成的!

一個弱小的生命, 因你而來到世界上, 你必須幫助他。 為防止孩子們孤軍作戰, 我們就要傾聽他們講出的所有東西, 對講述給與回應。

20世紀初義大利偉大的教育家蒙台梭利斷言, 兒童對語言的吸收和學習是一件非常深奧和難以理解的事情, 它是在大腦無意識的狀態下開始和完成的。 “那是一種自然的機制, 或者說, 是超越自然的機制。 ”我親身經歷的一個例子可以證實, 嬰兒還不能張口模仿說話的時候, 語言的學習早已經開始。

秋秋8個月大, 不會走路也不會說話。 有一天我們坐在飯桌前, 秋爸不知做了件什麼事惹我不滿,

Advertisiment
我開玩笑地指著他對秋秋說:“要不, 我們批准他離家出走吧?”

此言一出, 原本好端端安靜坐在那兒的孩子, 嘴巴一咧, 哇哇哭了。

我和秋爸面面相覷。

我說:“你看, 女兒多疼你啊, 一聽要讓你離家出走就哭了——可她怎麼會懂離家出走的啊?”

秋爸說:“不可能的, 她不可能懂。 一定是聽成別的什麼了。 ”

我開始試探:“你把媽媽的話聽成什麼了?是不是聽成不帶你出去玩?”

搖頭。

“那, 是不是聽成不給你糖吃?”(哼哼, 太低估0歲孩子的智商了。 )

搖頭。

“是不是聽成不要你了?”

搖頭。

“那, 是不是聽成要讓爸爸離家出走?”

那孩子立刻嘴巴扁一扁, 再次傷心得哇哇大哭!

慌得我趕緊將她抱起, 連聲撫慰:“爸爸不走爸爸不走, 媽媽是在開玩笑呢……”

Advertisiment

事情的確如此, 孩子們在不會說話之前已經聽得懂我們說話。 1歲半之前的孩子, 只是偶爾蹦出一個個詞彙, 看上去會說的話並不那麼多。 但科學家已經證實, 嬰兒生命內部在忙碌地工作, 他們帶著與生俱來的本性, 像海綿吸水般吸納外界的種種資訊, 體驗各樣的情感, 一點一滴創建起獨屬於自己的大腦結構。

所以, 輕視3歲之前嬰幼兒的成長是大錯特錯了。 一些父母在孩子出生後就把孩子放到老家, 等到3歲要上幼稚園時才接回來。 在鄉村有大量的留守兒童, 爹媽遠走他鄉打工, 把幼小的孩子丟給老人。 這種習見的做法既有現實生存條件帶來的無奈, 也有來自育兒觀念上的誤區, 在他們的概念中, 3歲之前的孩子類同于小動物,

Advertisiment
只要保證溫飽冷暖就一切可以了。 我碰到過一些年輕的父母把嬰兒甩給老人帶, 自得于免除了為人父母的辛苦。 秋秋小時候我也碰到過年長的女友勸我把孩子交給另一個城市的公婆帶, 說她兒子就是放在老人身邊帶到3歲才回來, “好得很!”

許多家長在孩子上學後非常重視他們的學習成績, 卻全然忽視3歲孩子的語言學習與情感成長。 在他們的觀念中, 3歲的孩子不懂什麼, 也不會記得什麼。

這是一個多麼大的誤區啊!真的“好得很”嗎?不懂的, 不記得的, 並不意味著沒有發生。 3歲之前的孩子很難具備有意識的記憶, 但並不是不記得了的事情就不存在。 事實與此相反, 記不住的傷害是更難以治癒的傷害,

Advertisiment
記不住的欠缺與不足在成年以後更加無從彌補。 因為, 它們早已經沉澱于潛意識的大海深處, 成為生命難以抹去的底色。

所以, 希望孩子長成優秀的生命, 身心完整、和諧, 對孩子3歲之前的哺育是怎麼用心也不為過的。 面對一個全身心都需仰仗父母、信靠父母的嬰兒, 你對待他的方式, 是疏忽還是關注, 是推卸了為人父母的責任還是全身心的養育, 決定著他未來生命的基調。

人類究竟如何學會語言, 迄今為止這依然是個亙古的謎題。 美國麻省理工學院科學家DebRoy費時3年, 從兒子降生開始, 在家中每個角落都裝上攝像機, 用9萬小時, 200TB的影像記錄了兒子的每一次發聲, 並且輸入電腦進行研究, 以期待瞭解人類是怎麼學會語言的。

Advertisiment
他的一個重要結論便是, 在一個家庭中, 孩子從環境中學習語言, 環境也會向孩子學習, 根據孩子的需要適時調整說話方式。 孩子與他所處的環境在語言學習上是一個迴圈互動的狀態。

無論學習語言的機制, 學會語言的整個過程多麼深奧難解, 我們説明孩子學習語言的辦法卻是既簡單又唯一的, 那就是:和孩子說話!一個弱小的生命, 因你而來到世界上, 你必須幫助他。 為防止孩子們孤軍作戰, 我們就要傾聽他們講出的所有東西, 對講述給與回應。

小編有話要說

8個月的寶寶, 竟然能聽懂媽媽要讓爸爸走, 這是一件多麼奇妙的事情。 親愛的爸爸媽媽們, 請記住, 你們說的每句話寶寶都明白的, 所以, 我們可不能對寶寶撒謊, 或是說一些不好聽的話哦!

或是說一些不好聽的話哦!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