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如寶寶胃腸如果缺少了食物, 就會感到饑餓一樣, 她的皮膚缺少父母滿懷愛心的撫摸, 也會感到“饑餓”。
缺少父母的愛☆禁☆撫, 嬰幼兒體內這種激素的分泌就會受到阻礙, 使其智力的發育受到影響。
撫觸
為了不讓寶寶皮膚處於“饑餓”狀態, 父母要多撫觸寶寶身體各部位。
摸寶寶的手。 寶寶的智慧在她的手指尖上, 運動手掌與十指, 會使大腦的神經受到刺激, 得到鍛煉, 抱寶寶的時候, 多撫摸她的手, 為她的手進行舒展、牽拉、把握, 用臉去慰貼她的手。
摸寶寶的頭。 頭皮離大腦的距離最近, 經常撫摸, 不僅可以解決皮膚饑餓問題,
Advertisiment
貼寶寶的臉。 多貼、多親寶寶的臉, 會把好情緒、好興致傳遞給寶寶。 臉部的神經最發達, 多愛☆禁☆撫寶寶的臉, 讓她眉宇舒展, 表情開朗, 嘴角甜蜜, 會心微笑, 時間久了, 也會給寶寶帶來一張漂亮的臉。
拍寶寶的肩。 寶寶做出任何一點讓大人高興的事, 或是她自己感到很得意時, 別忘了拍拍她的肩膀、拍拍她的屁股, 以示讚賞與鼓勵。 以肌膚相親的方式讚賞寶寶、鼓勵寶寶, 往往比浮泛的語言還來得有力, 更容易滋潤寶寶的心。
做全身撫摸。 每天一到兩次。 撫摸順序:先讓寶寶仰臥, 從頭臉開始, 然後腹部、四肢。 大一點的寶寶,
Advertisiment
父親手冊:父親也要多撫觸寶寶。 堅強寬廣的父愛與溫柔細膩的母愛相比, 帶給寶寶的是完全不同的感受。 所以父親應儘早成為撫愛寶寶的角色, 和寶寶一起遊戲, 引導寶寶爬行和走路, 幫助寶寶洗澡, 替她更換尿布。
摟抱
除了撫觸, “抱”也是撫慰寶寶皮膚“饑餓”的好辦法。
不同月齡的寶寶, 也有不同的抱法:
新生兒:
頭占身體的比例大, 頭長與身長之比為1:4, 而成人為1:7, 新生兒頭的重量大, 而頭頸肌肉尚未發育好, 無法支撐頭的重量, 豎起來會使其頭搖晃不穩, 四肢短小, 抱時上肢無法扶在大人肩上。
摟抱新生兒通常採用的方法是:將寶寶的頭部直接托起,
Advertisiment
1~2個月的嬰兒:
主要是平抱, 也可採用角度較小的斜抱。
平抱時讓嬰兒平躺在成人的懷裡、斜抱時讓小兒斜躺在成人的懷裡。 不論是平抱或斜抱, 成人的一隻前臂均要托住嬰兒的頭部。 另一隻手臂則托住嬰兒的臀部和腰部。 對於易吐奶的小兒則應採取斜抱, 這樣可防止吐奶或減輕吐奶的程度。
3個月的嬰兒:
主要採取斜抱或直立抱。
斜抱時小兒向上傾斜的角度可稍大些。 小兒採取直立抱時, 有兩種姿勢可供選擇。
Advertisiment
4~6個月的嬰兒:
主要採取豎直抱。
當寶寶長到4~6個月時, 能自己支撐頭部了, 可以抱腰為主, 逐漸向豎抱方向發展。 這樣可以為寶寶提供身體、雙手和頭部自由轉動的餘地, 讓她有更為廣泛的視野和自主活動的可能。
寶寶從4~6個月開始就關注起周圍的世界, 她能像成人一樣協調控制自己的眼睛, 移動著小腦袋去追蹤物體、關注五彩繽紛的世界。
Advertisiment
6個月以後的寶寶:
摟抱的時間應相對適當減少。
對於6個月以後的寶寶, 應該適當地培養她的獨立性, 此時如果還是一味地將她摟在懷裡, 會使寶寶產生依賴性, 影響她的獨立性、自主性和堅韌性的正常發展。
貼心囑咐:
1、新生兒需要充足的睡眠時間。 除吃奶外, 睡眠是保證其正常發育的必要條件, 大人不要過多摟抱, 一天抱2小時左右即可。
2、過多摟抱會影響她的動作發育, 如抬頭、起坐、爬行等, 還可能發生脊柱彎曲異常。 也不應該強行搖動和高拋寶寶。
3、最好避免在睡前、飯後這段時間裡抱寶寶。
3、最好避免在睡前、飯後這段時間裡抱寶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