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寶寶皮膚出現莫名紅點 恐是血小板低下症

若媽媽本身有自體免疫性疾病, 寶寶罹患血小板低下症的機率也會提高。

身上密佈小紅點 寶寶罹患血小板低下症

「小寶」是一個產檢無異常的足月寶寶, 一出生活力好、哭聲宏亮, 但做身體檢查時發現全身皮膚充滿小紅點, 經醫師診視後懷疑為出血點, 進一步詢問媽媽, 才得知媽媽原來患有自體免疫疾病合併血小板低下。

而「小寶」在檢驗後也發現有嚴重血小板低下的情況, 進一步住院接受相關治療, 並密切追蹤血小板數值後, 血小板數值逐漸回穩, 除了皮膚的出血點之外, 其他器官幸運的沒有發生嚴重出血及併發症。

Advertisiment

新生兒血小板低下症, 與母親自體免疫抗體有關

台大醫院新竹分院小兒部醫師李孟如表示, 血小板是人體止血的重要原料, 數值越低, 發生出血的機會就越大。 若數值低於2萬, 定義為嚴重型血小板低下症, 將增加自發性出血的機會。 有紅斑性狼瘡、免疫性血小板低下症等自體免疫疾病的媽媽, 在懷孕過程中, 母親的抗體會通過胎盤進入寶寶體內, 若進一步攻擊寶寶的血小板, 就會造成程度不一的血小板低下症情況。

媽媽自體免疫疾病抗體導致新生兒血小板低下症的情況, 並不少見, 約50%新生兒有血小板不足的情況, 約10%新生兒會發生嚴重的血小板低下及併發症。

小病童血小板數值 出生後2至5天最低

Advertisiment

值得注意的是, 通常寶寶的血小板數值並不是在出生第一天最低, 實證上大規模長期的研究報告顯示, 最低的血小板數值大多發生在出生後2-5天, 且在出生後2星期內的任何時期都可能降到最低點。 血小板數值最低點時, 高達2成的寶寶, 已是嚴重血小板低下症的狀態。

關注寶寶身體狀況 發覺異常快送醫

李孟如醫師表示, 這些新生兒有時外觀僅有一點出血點, 或甚至無異常, 但可能內臟器官已因血小板低下而有出血的狀況。 如果得知母體狀況, 可以早期對新生兒進行相關檢查, 即早進行治療與持續監測。

因此, 醫師建議有紅斑性狼瘡、免疫性血小板低下症等自體免疫疾病的媽媽, 除了須主動告知婦產科醫師外,

Advertisiment
也務必主動告知照顧寶寶的小兒科醫師;且除了生產住院期間之外, 坐月子期間依然需要密切注意寶寶的精神活力以及身體狀況, 如有異常, 需立即就醫並監測血小板數值, 以便適時給予進一步的相關治療。

相關用戶問答